•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神秘瑶家
  • 寰行中国7恩施:巴人、土司与峡谷2014年10月10日星期五神秘瑶家
  •   恩施土司城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而建,历史的再现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在曾参与恩施土司城建设规划的设计师,湖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雷翔教授的陪同下,先后探访九进堂、戏楼、什用殿、退思斋、逸园等景点,看尽土司文化,亲身感受古老而淳厚的民风民俗。

      九进堂是整个土司城的核心部分,由333根柱子、333个石柱础、330、90余个窗、数千块雕花木窗、上千根檩子、上万根椽木组合而成。举目望去,亭台楼角、层檐飞爪,高低上下,错落有致,显出雄奇,巍峨和富丽堂皇,足见能工巧匠的手艺与智慧。

      土王宫畔水生波,福石城中锦作窝。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九进堂里的戏楼,是展示“巴风土韵”的舞榭歌台,台上演员载歌载舞,将土家文化的无限风情与神韵传递了出来。

      什用殿是土司处理军机政务的地方,也是土司王城的中心。壮观、独特,飞檐五层,上三层为圆形,下两层为方形,偌大的建筑结构显示着的威仪,彰显土司“处世、操守方正”的从政。

      堂中是白虎图腾像,上高悬“仁民爱物”四字,遒劲有力。

      “反躬思己过,辨人非”,退思斋是土司及其族人闭门思过的地方,堂中着彭公爵主、田好汉、向老官人三位先祖,土司家族在这里面对先祖,更新,以固先政。

      逸院是土司家居的后院入口,正门有“瑞蔼华堂”牌匾,侧面绘有主题图画,传达逸院亲和与富贵的氛围。正门与侧门有尊卑之分,身份尊贵的土司及家亲从正门进出,丫环与奴仆从侧门进出,土司时期的等级观念由此可见一斑。▇

      土家族、吊脚楼、土司、大峡谷、纤夫……恩施在我的脑海里遥远而陌生。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春秋巴子国地,战国楚地。它屏藩全楚,控制苗蛮,南接潇湘,西连巴蜀,南通黔粤。在群山万壑中,纵使外面气象万千,这里的依然固执地独处一隅。

      作为上古巴文化的发源地,恩施的历史多被冠以蛮荒。清季以前,它始终保持着原始和质朴的本色。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时有攻伐,偶有连横。

      在恩施州,土家族作为远古巴人的,传绪至今。

      春秋时,巴人建立了首个巴子国。据《华阳国志·巴志》载:“其(巴)地至鱼复(今重庆奉节),西达棘道(今四川宜宾),北接汉中(今陕西汉水流域),南及黔涪(今重庆、湖北、湖南、贵州四省市接壤一带)。”《华阳国志》是东晋常璩撰写的一部专门记述西南地区的地方志。通过记载不难发现,巴子国疆域覆盖了后世巴楚文化带的大部。

      公元前361年,巴人。

      这年是周显王八年,楚国攻占了巴之三峡地区和清江流域,巴国仅剩下嘉陵江流域和乌江下游地区。巴人向东拒楚,无险可守。这年也是秦孝公元年,商鞅受邀入秦,秦国北下攻伐巴子国,部分巴人退居武陵地区。

      这被称为土家族的起源。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贝京卡”,商周时称“蛮蜒”,后汉至南宋续有“五陵蛮”、“五溪蛮”、“酉水蛮”等多种称谓。宋时,巴人被称为“土人”,“土人”则称外来汉人为“客家”。

      2014年6月30日,“寰行中国”的车队来到了这片有巴楚文化、有峡谷柔情的土地。

      恩施土司城是我们首访之地。费孝通先生题写的“恩施土司城”五个大字高悬在门楼上。不过,土司城并不是历史遗迹,而是由民间艺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

      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起于元,止于清,终于雍正十三年的“改土归流”,前后450余年。土司对中央纳贡称臣,中央对土司实行册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版图,人口不入中央户籍,生杀在掌、称雄一方。土司王堪称土,享有“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

      在土司城的退思斋,湖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雷翔教授告诉我们,“退思斋是土司及其族人闭门思过的地方,堂中着彭公爵主、田好汉、向老官人三位先祖。”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清代土家族诗人彭施铎在《溪洲竹枝词》中如是描述土家族摆手舞的欢腾起舞。恩施土司城九进堂里的戏楼,是展示“巴风土韵”的舞榭歌台。在这里,“三歌四舞”(情歌、山歌、哭嫁歌、丧舞、傩舞、摆手舞、铜铃舞)尽显巴文化的风情与神韵。

      作为上古巴人的,土家人崇尚的先祖廩君就在土司城的廩君庙中。廩君名叫巴务相,胸有鸿鹄,率领五姓巴人沿古称为夷水的清江而上,去开疆拓土。直到古称“夷城”的恩施,才定居下来。从此,打渔狩猎的巴人过上了稳定的农耕生活,而他们的英雄巴务相却化为白虎。

      土家人在这片巴务相守护着的土地上世代繁衍。

      恩施州既有文明传绪的遗脉,也有大自然的馈赠。如果说土司城尽揽了土家族的民俗精粹,那么恩施大峡谷便是盛满了傲人的自然风情。

      恩施大峡谷全长108公里,是清江大峡谷的一段。川流如画、风物闲美,恩施大峡谷透出一股灵动又神秘的色彩,巧夺天工、气韵凝厚。

      “寰行中国”的车队途经318国道,将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尽收眼底,身未动,心已远,武陵山脉的云海自沐抚峡谷里的清江升腾,犹如盘龙卧波,蜿蜒百里,犹如一幅幅飘渺的水墨画。

      八百里清江中,恩施大峡谷以气势雄阔的绝壁险峰,称奇于世。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这些景点美不胜收,让其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难分伯仲,除此之外,两岸典型而丰富的喀斯特地貌也格外壮观:有天坑,有地缝,有天生桥,有溶洞,更有层层叠叠的峰丛,还有近乎垂直于大峡谷的大断崖。

      恩施大峡谷每一寸都是风景。

      我在雨中登临其间,怪石、奇峰在转眼间峰回转,千奇百怪的喀斯特地貌让天坑、地缝、溶洞、断崖穿插其间。

      天桥勾连起峡谷沿线大小200余个洞穴群落,洞口以石壁相隔;云龙地缝一分为二、怪石遍布,缀以苍翠古木,潺潺碧流,两岸的数条飞瀑流泉奔流而下。导游介绍说,云龙河地缝形成于5000万年前,从地缝顶部到底部的低层为2亿多年前二叠纪和三叠纪地貌。与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地缝不同,云龙河地缝断面呈现U字型,类似地缝只在罗马尼亚发现。

      每一寸风景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恩施大峡谷历经亿万年的风云流转,形成了如今的奇幻风貌。灵山秀水、奇山异石之间总不免有动人的传说和轶事,更会留藏因为爱情的民间记忆。

      这根高约150余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的石柱,被奉为恩施的神秘福祉——遭逢灾难时点燃,寥寥青烟的升起,会让下凡间救难,故名“一炷香”。旁边的“情侣峰”也因爱得名。相传,土家族曾有一对恋人私奔不成,在恩施大峡谷的石柱下殉情,幻化成两座山峰紧紧相依。

      我们在一风雨纷飞中,入谷翻山,感受恩施州的土家气韵和恩施大峡谷的巍峨美景。29个民族的交融共处,融和而不融合。他们既礼敬祖先,也自然,既于佛祖,也感念于。他们懂得如何去尊重颜色不同的烟火,也深谙“悼死如庆生”的。▇

      雷翔(湖北民族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土家族历史文化、苗族历史文化和民族教研究)——

      中国分南方中国、北方中国。南方中国就是汉藏,以汉族、藏族为代表。除了汉族之外有三大系统,三大系统里面,藏缅以藏族为代表,藏族、彝族是最大的,然后是壮族、侗族,接下来是苗族、瑶族,这是三大块。而土家族属于藏缅,也就是说和藏族、彝族有亲缘关系。这种民族谱系最主要的代表就是语言,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从土家族历史来说,我们通常把它分成三段。第一阶段是廪君时期。当时南面的蛮族主要有三支,板楯蛮、廪君蛮和盘瓠蛮,而土家族很多都是板楯蛮和廪君蛮的,盘瓠蛮主要就是苗、瑶。廪君作为蛮南方蛮夷当中的一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以前,见著于历史记载的是《后汉书·蛮夷列传》,有一系列的廪君故事,从长阳开始清江流域有很多廪君的故事传说,说廪君死了之后,魂魄化为白虎,所以白虎、廪君蛮以及白虎彝,被今天大多数土家族学者、土家人当成是他们的祖先。

      从历史发展时期来说,魏晋南北朝以前也是相当于原始时代,称之为溪洞时期,到唐宋以后还说这个地方古代是九溪十八洞。九溪和十八洞实际上都是一个略数,只是说它多,虽然也有一些古籍在考证九溪是哪九溪,十八洞是哪十八洞,但是我们还是把它认为是很多的溪洞。溪洞是武陵山区土家族居住区的一种地貌特征,很多的溪流,很多的洞。这里所说的洞既有把它解释成为山洞,但是更多的是说山谷和峡谷。溪洞还是一种社会组织,实际上说九溪十八洞不仅仅是在说九条溪十八个洞,主要还是在说以溪洞为标志和连接的人群,是说九溪是九个人群,十八洞是十八个人群,这是一种原始状态,一种社会组织状态,也是一个历史发展阶段。

      唐宋以后,前半段唐宋是羁縻时代,这个地方是羁縻州,羁縻郡,当时南方武陵山区,今天土家族所处区在唐代是前中都督府,前中都督府下管辖有49、50、51等等不同说法的羁縻州,这些羁縻州多半今天都在土家族分布区。宋代是夔州道,夔州道下辖也是48、49、50、51,不同的地理书有不同的说法,这段时间大概也还是继承唐代的这些羁縻州、羁縻郡。这些羁縻州、羁縻郡到元朝,元明清初,元朝、明朝、清朝以前的羁縻州郡变成土司,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和长官司不同级别的土司,最多的时候这个地方土家族土司有30多个,历史书上说改土归流的时候,湖广有15土司,明代地理有土司志,土司志上说湖广18土司,也就是今天的恩施州、湘西州。除此之外,还有当时的贵州,当时的四川,贵州的铜仁卫,四川的重庆卫,下辖还有一些土司,这个地方是羁縻州和土司时代,这是土家族历史的第二段。第二段和朝廷有一定的联系,建立了一些组织关系,有朝廷命官,但是多少相当于今天的土司制制度,是世袭制,世袭制的羁縻州郡长官和土司,以及今天我们看的土司神实际上就是指那一个时代的痕迹。

      第三阶段是土司时代从雍正七年到雍正十三年是改土归流,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取消土司制度,设置正规的州府郡、州府县,比如说当时的恩施改土归流以后,以前的施州卫和湖广十八土司,一起归辖为施南府,施南府下当时设六个县,恩施、宣恩、建始、利川、咸丰、来凤都是那个时候命名的。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以后,就和汉族地区差不多。

      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开始做民族鉴定,土家族是1957年国家民委中央部下文认为土家族是的民族,单一民族。当时建立了湘西自治州,到1958年“三反”,停止下来。一直到1980年开始,重新做民族自治,到1982年成立了恩施自治州,然后周边土家族有30多个自治地方,到现在将近1000万土家族人。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民族学说文化的时候多半从三个层面,一是他的生产生活方式,就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通常我们归结为经济这一块,也就是说他们的谋生的方式。从这种角度来说,土家族的特点是山地,他们是山地民族。在恩施武陵山区有三个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土家族、苗族、侗族。侗族是谷地,主要是在山谷,那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小流域文明。苗族更多的是在山坡,实际上更多的说寨子都是在说苗族。而土家族主要是在山上做游耕制度,所以他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有游耕特点的特别特别多。游耕其实在其他地方都把它称之为畲田,那是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这和相应的土家族整体上作为藏缅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系。

      社会组织就是溪洞。溪洞的社会组织更多是改土归流以后朝廷推行的结果,而在这一块地方的社会组织,包括风俗习惯,以及作为社会组织的民间表现,那就是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比如说上门女婿、收养义子这些在改土归流的时候都被认为是的内容,还有就是习惯于搬迁,流动性比较强。这也和历史传统当中的这一块相关性比较大。

      然后是,是文明。文明就是祖先。祖先里面的廪君山的白虎。这样一种特征实际上和周边和整个汉藏民族共同性比较多,但是也是在相对的区别当中,也就是说和苗瑶集团的苗族和壮侗集团的侗族相融,共同生活,又是相区别,他们之间的边界性也比较明确。

      从我们可以见到,大家看到的民族文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在饮食习惯既有传统的各种各样的加工、小吃,土家族小吃系统里是南北交融的,既有南边糯米食品那些蒸制的各种粑粑系列,也有北方的饼,像恩施城的烧饼,这是来源于北方麦面的加工。其实恩施最最有特点的饮食系统还是以前的射猎,采集的竹笋、武夷菜、蕨菜,还有一些昆虫蜂蛹,这是饮食里边的特点。特点就是把山里边能吃的东西都进入了大家的食物链、食物谱系之中。比如说这个地方吃果子狸是传统,那个时候叫白面,有的说白眉子。当然了,今天是动物。还有这个地方的竹鼠,竹林里边的一种老鼠,以前也是食品当中的一种。本来山居民族,就是靠山吃山,山里边的这些东西都是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说,不能这么做。

      在建筑也是靠山,这个地方吊脚楼,许许多多土家族的歌都是唱吊脚楼。其实在这个地方是依山,因为山区如果说像平原这种庭院的话就要挖山,挖山可能比较多,吊脚楼不需要挖山,就靠在山边上搭建,下面抬起来,吊脚下面养猪养牛,人住在,这和热带雨林的赣南建筑只不过是一种山地的转换。当然今天你们看到的九进堂里面虽然有一些吊脚楼的基本特征,那失去了这种在山地甬道山水之间的特点了。

      在穿着,今天你们看到的舞蹈都有那种比较突出的花纹特征,那叫西兰卡普,相当于土家织锦,实际上西兰卡普土家语直接翻译的是花铺盖。这个铺盖在土家族传统里边晚上睡觉是铺盖,平常上山打猎就是披风。一直到七八十年代还有传统,嫁出的姑娘生的小孩外婆家必须要送去一床小花铺盖,睡在摇篮里面的就是铺盖,抱着走的时候就是披风,是一种仪式性的传统。

      在歌舞比较突出。他们认为特征最丰富的有几个重大仪式。过年的时候闹年,那叫摆手舞。以前据说是在土王庙前跳摆手,有的地方是从正月初三一直到正月十五,那是祭祀舞蹈,大家围着圈跳,但是唱的歌都是说土王怎么样怎么样,当然也有一些生产劳动的歌曲,这是仪式歌中的一种。

      再就是哭嫁。哭嫁实际上不一定光是土家族,从上海好像长江流域哭嫁风俗普遍存在,但是这个地方可能保存的时间要长一些,这个地方的哭嫁风俗好像一直到以前嫁姑娘都还有哭嫁的。

      跳丧也是比较著名,那就是在丧葬仪式上支一个大鼓,跳的时候有一个领歌在那儿领着唱,其他的随着和。唱的时候基本上是用假嗓子,唱的是尖尖的唱法和山上喊民歌的那种嗓音来唱,所以特别高。跳的时候也比较有特点,都是蹲着跳,在堂屋里边,跳丧是比较著名的一种歌舞形式。

      土家族从哪里来?

      实际上按照我们的一种谱系划分的话,人都是这么一种迁徙。从祖缘追溯的话是属于笛羌。笛羌系列是从西北这么过来的,但是这只是一种说法。今天的考古发现,有人认为这是巴人的,而巴人最先的文化遗址认为就是源于三峡地区,源于清江流域,也就是说清江流域的上古文明,包括三峡,长阳、清江的下游发现的那些占卜,和商周时期甲骨的占卜一样,它也有很多占卜的残片,用青鱼的骨头青鱼的鳃,那刻划的文字被认为是古代巴人刻画的图文。青铜器的刻画文字被认为是早期巴人是土家族的文化渊源之一。

      但是从复旦大学李辉教授曾经到这里来做采样,这里有一些悬棺葬,从基因现代体质类学鉴定结果来看好像就是南方民族,而且吴越的成份还比较重。当时李辉来做采样工作,陪他去找山里边的老土著,他说这一看就是南方人,圆圆的脑袋,个子矮矮的,这是吴越民族的一种特征。

      从今天土家语来看语言属于笛羌系列,藏缅就是古代的笛羌。今天藏缅一直到这边的彝族,还有大家熟悉云南那边的民族,泸沽湖、摩梭、傈僳族、白族,云南的大多数民族都是属于笛羌系列。所以族源更多的可能还是本地,因为从廪君蛮看,也就是说受到周边影响,要说是别处迁来的好像还是有些牵强。因为这个地方其实文化沉淀一直不断,从新石器以前,甚至于到旧石器。中科院古籍研究所,他们有一个攀登计划,就是希望找到中华民族的本地渊源,就在这一块地方找到一些古猿人化石,建始就是其中之一。

      土司不属于国王?

      今天我们比较混淆唐代的边疆制度和外交制度,我们都是说民族制度,因为那个时候的吐蕃,严格的说唐朝还是把吐蕃当成它的敌国,还是属于外交制度。而这边的羁縻州是属于边疆制度,土司也认为他们是朝廷命官。另外因为他渊源于溪洞首领,而且他是这个主体里一个组成部分,在这边对于这些土民而言,他们就是,他可以任意他们的财产。

      土司一年可以杀三个人,朝廷是不予以追究的?

      恩施实际上是属于卫所地区,连土司地区都不是,恩施城是以前的司州卫,也就是说从唐代开始这里就是朝廷命官驻地,以后是卫所,是驻军队,像天津卫一样,是卫所,驻军的地方。恩施这边大多数地方大概在明代土司时期土家语基本上就消失了,其他地方也一样。

      最主要是官话?

      西南方言,西南官话。基本上没有卷舌音,有一些后鼻音和前鼻音有混淆的地方。西南方言好像最大的特点就是声调,其实大家最的就是声调。声调因为西南官话区和这边分开,在宋代就分开了,所以传统的入声制归并的时候,在西南方言区的入声制全部进了阳平声里面,而在普通话北方话里面分别在四声里面,所以声调区别比较大。

      土司的继承制度是什么样的?因为土司肯定有很多子女,是像那样长子继承制度,还是清雍正以后的弄一个密筒,到死后再拿出来,因为土司不是世袭的吗?

      从明代大概是正德年间,因为土司关于争继承权多次出现内讧和战争,朝廷就要家里有哪些人,以及每生一个后代都必须要,还有相关的所有子女成年的时候都要去读书,像恩施这边湖广土司当时就指定在荆州府学,凡是土司子弟都必须在荆州读书。在读过书的这些当中基本准则还是嫡长子,正夫人生的长子,要是长子废,顺序其他的,要给朝廷提供理由。基本准则还是法准则,嫡长子继承制。但是真正执行的时候里边问题很多。

      土家族一直没有文字?

      我们说有文字的很多,像壮族、布依族、水族,那都是传教士进来之后传教士给他们做的文字,那是传教士为了传教来根据他们做的平音文字。还有一种现在炒得比较多的,像壮族有老壮文,像纳西族的东巴文字,实际上严格意义上说,它不是文字,它是教人士为了把他们的唱腔记录下来,不是一种交流工具,只是它的内部只有东巴的那些传承人,师傅带徒弟,这跟我们民间说的鲁班文字,和木匠的刻画符号是一样的。东巴文字虽然有象形文字雏形,但实际上它不是一种交流工具。真正意义的文字实际上南方民族可能只有那个时候的大理国、南诏,建立了国家,它要有相关的政令,必须要选择用汉文还是自己另造一种文字,其他的好像都没有发现。

      这边也曾经发现过一些用汉字记录土家语,这样一种记录有人说它是文字,因为它相应的为了记录,语系不一样,直接记录记不下来,就对汉字有一些处理,用汉字的偏旁,也就是说做出了一些汉字,和以前的壮文和白族的白文多半都是这种类型。但是不系统。

      为什么重建土司城?

      当时也想过去修复那些遗址,但是修复遗址也有一个问题,因为那些遗址要么像恩施城原来卫所遗址,下面还有一些县城,但是它们后来清代修的城、明代修的城、新中国修的城都累加在,没办法做。还有像现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永顺的老司城,咸丰的唐崖司城,唐崖土司城特别偏远,那时候修那条都很难修,要走五六十里,也正因为要走五六十里才保存了下来。因为恩施是卫,是统管湖广十八土司,所以属性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展示的角度。

      不同的土司任意性比较大,但是普遍是设旗,像容美土司下面有24旗,以旗为单位,相当于原来的一个溪洞。当时旗组织记载最清楚的是永顺土司48旗,每一旗在什么地方,就相当于今天的乡镇一样,当然以前是什么洞,这些洞就转换成为什么旗。另外还有一个组织,组织也是各地方有所不同,容美土司下面就设了四个长官司,长官司就是分管一块,在另外一边在他这里又设了一个中营,中营下面有四个府,南府、北府、东府、西府,中营相当于是亲兵营,是本家家族的。

      赋税制度怎么样?

      其实在那个时候土地供给特别多,土家族是山地民族,采集、狩猎,伴随游耕,就是烧火山,今天烧这一片,明天烧那一片,今天砍了之后一把火一烧,烧了之后就在,那个时候又没有今天的洋芋、红薯,就是种荞麦、小米,种巴山豆,那都是只在表层,一火烧了之后就在表层留下,熟的时候把它摘下来,只是把谷穗摘下来。

      那个时候各个土司对于收税的叫法不同,容美土司叫钱,一家有一个,也就是说每立一个户必须每年给我多少。但是更多的还是服,要到土司那里去,土司有军事性,卫宿,巡逻、,再就是朝廷征召的时候出兵。

      八百里清江中,恩施大峡谷以气势雄阔的绝壁险峰,称奇于世。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这些景点美不胜收,让其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难分伯仲,除此之外,两岸典型而丰富的喀斯特地貌也格外壮观:有天坑,有地缝,有天生桥,有溶洞,更有层层叠叠的峰丛,还有近乎垂直于大峡谷的大断崖。

      有人说“恩施大峡谷每一寸都是风景“。漫步其间,总有一块怪石,一片奇峰让人眼睛一亮。转眼间峰回转,它们又变了一个模样换了一种风采,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恩施大峡谷的“善变”性格让昨日雨雾中的她更显不同,水远雾如烟,峡谷两岸的远山被云雾,让队员们欣赏了一幅幅美妙的水墨画。在雨雾中队员们尽情欣赏武陵山脉的豪情与壮丽,望着四处高耸入云的峰峦,心里有股强烈的碰击和冲撞,一股豪迈与敢为之情,油然而生。

      云龙河地缝

      云龙河地缝位于恩施大峡谷山脚,全长近20公里,最深处近100米,地缝两侧绝壁陡峭,一道道瀑布飞泻直下,缝底云龙河潺潺淌过,水质清澈见底,缝壁茂密的灌木相互掩映,以险、俊、奇、幽的自然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

      一线天

      两壁夹成的狭长石巷,宽处不过2米,窄处仅半米,只能容一人通过。人行其中,仰望长空,蓝天仅存一线

      绝壁栈道

      恩施大峡谷的绝壁栈道建修在绝壁之上, 险峻陡峭,队员行走于其中,如同腾云驾雾一般。

      一炷香

      一炷香可以算是大峡谷的镇谷之宝,高约150余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风吹不倒,雨打不动,傲立群峰之中千万年,守护着这片神秘的土地。

      ▇

      有唐以来,那些选择在宣纸上挥洒传承的艺术翘楚,不束之高阁、不辗转,了时间的深处。那不蛀不腐、白如冰雪的宣纸,以纸寿千年的勇气,走出了这座徽州之城,在1500多年里,或轻柔或疾愤地记录着属于这个国家的记忆。▇

      寰行中国3安庆:一城一曲一沉浮

      “闻黄梅飘香,叹皖韵悠长。一城一曲,如诗如画。”黄梅戏是一朵清香的蔷薇,永不沾水的荷叶,温柔了安庆的岁月,也舒展了人们的心。▇

      寰行中国4景德镇:不息的千年窑火

      景德镇的城市深处,件件瓷器在窑火里出落的白如玉、粉如颊,而艺人的双手却垂垂老矣。▇

      如果,我能停留,我愿意选择在这个温柔阳光的下午,坐在咖啡店里,看着墙上的明信片,守着门口轻盈而过的少女,惬意而赏心地去虚度光阴。▇

      寰行中国6荆州:一鸣惊人待其主

      庄王已去,人亡霸灭。一如荆州,湮没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