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神秘瑶家
  • 改革开放以来的婚姻家庭关系变迁
  • 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已有数千年历史。婚姻家庭这种看似极其私人化的事物,实际上是社会制度的产物,始终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演化。五四活动以来,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家族制度受到冲击,民国的法律进一步废止了传统的宗祧继续制度,否认了以父权为中央的宗法观念,同时规定一夫一妻、男女经济地位平等。民国时代,婚恋自由已广泛为当时的城市青年所接收。共产革命进一步把现代的家庭观念传布进入农村。改造开放后,个人权利和自由日益彰显,这些变化必定导致家庭结构及功效、婚姻关系的演变。

      一、家庭关系的变化

      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传统的几代同堂的理想家庭结构正在被更为强调独立性的家庭结构所取代。过去,成年子女与父母居住在统一个屋檐之下,成年子女谦和孝敬,孙男娣女承欢膝下,这是我国典范的传统家庭结构。然而这种家庭结构正随着子代和父代独立性的不断加强和父代威望的日渐式微而变得懦弱,取而代之的是对各自独立生活的憧憬。随着经济能力的进步和花费愿望的增强,年轻人发生了同父辈分开居住的强烈念头。加之许多年轻人分开故乡到大城市谋求事业发展,“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不再被遵照。许多城镇的老年人由于积聚了较多的可以自由安排的财富,加上有养老金保障,也情愿与子辈们分开。根据六普数据,2010年我国一代户和二代户比重超过80%。

      现在,人格平等的夫妻关系已代替等级尊卑的父子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在人类学家境军看来,从前三十多年中,中国家庭状态的变迁主要体现为:“儿童的地位上升,乡村青年妇女的独立性和自发程度回升,老年人的社会位置整体显明降落。”因为打算生养的影响,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步迈入老年人行列,4位老人、一对夫妻加一个小孩的“421”家庭越来越多。在“421”家庭构造中,少了兄弟姐妹的关系,独生子女的“1”成为家庭的核心,尊老的传统开始向爱幼改变。晚辈的幸福成了长辈的内在寻求,晚辈也无需无前提地服从和屈从于长辈。同样也是因为规划生育的影响,独生女儿也要独破承当赡养义务,“养儿防老”“母以子贵”的观念正在摇动。总之,传统以父权为中央的家庭轨制正在向古代的以男女同等为基础、以养育下一代为中心的家庭关系转变。

      与这个趋势相响应,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即子女离家后的老年人。有数据显示,2000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上升到45.6%。2013年中国空巢老人人口超过1亿。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预计中国空巢老人人数将增长到两亿多,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空巢已经取代传统的与子女同住的家庭栖身模式,成为中国老年人最主要的居住方法。近年来,因缺失关爱或得不到子女的赡养,空巢老人每每成为讹诈案件的受害者,也有老人索性把子女告上法庭。空巢老人逝世多日后才被发现的世间悲剧也常见不鲜。

      鉴于尊老传统的弱化,2013年7月1日正式实行的《老年人权利保障法》第18条规定:“家庭成员应该关怀老年人的精神需要,不得疏忽、冷清老年人。与老年人离开寓居的家庭成员,应当常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国度有关划定保障养活人省亲休假的权力。”这一条款被誉为“常回家看看”条款,以期从法律层面催促子女实行对白叟的精力供养任务。但“常回家看看”入法后,履行情形却并不幻想。一些不能时常回家的年青人表现,囿于加班或者回家道路遥远,每次节日都回家探访老人并不现实。即使有了法律规定,也起不到监视跟落实的作用。

      跟着时期的发展,中国还呈现了很多丁克家庭。丁克(DINK,Double Income No Kid),意思是,双份收入,不孩子。丁克家庭自1980年代开端风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依据零点调查公司2002年2月进行的一项社会考察,中国的大中城市已涌现60万个被迫不育的“丁克家庭”。调查发明,“牵扯精神”(25.4%)、“影响工作”(16.7%)、“经济才能有限”(18.6%)以及“影响两人间界”(13.6%)等起因,使人们不乐意生孩子。

      由于社会流动的增加,中国的婚姻稳定性在降低。根据国家民政部统计数据,1985-2013年间,中国的粗离婚率从0.55‰上升到了2.57‰;离婚人数从45.79万对,上升到了350万对。2015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4.1万对,粗离婚率为2.8‰。国家民政部统计显示:中国离婚率十强城市分辨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厦门、台北、香港、大连、杭州和哈尔滨。其中,北上深广四个一线城市位居前四。

      与城市的婚恋状态比拟,农村的状况更加不乐观。农村大批失婚青年的存在,客观上激发了买婚、骗婚、交易妇女等犯法行动。农村留守问题加重了婚姻家庭的不稳固。同时,由于一些年轻女性强迫“傍大款”“做小三”,进一步加剧了婚恋资源的不均衡,构成社会隐患。

      二、《婚姻法》的演化

      1.《婚姻法》与离婚自由

      传统中国事一个伦理社会,最根本的伦理关系就是婚姻关系。转变婚姻关系是共产革命的一项主要内容,体现为一夫一妻制确实立。共产党器重现代婚姻制度的构建,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便通过了《婚姻法》。

      在改革开放前,更加强调群体精神,这映射到婚姻家庭范畴体现为对“高稳定”的家庭状况的执着,离婚往往成为社会禁忌,婚外情更是被视为资产阶级情怀。

      改革开放后,一定程度被压制的私人感情得到伸展的机遇,爱情成为影视文学作品、音乐戏曲的主要话题。

      1980年,公布了新的《婚姻法》。这是新中国的第二部婚姻法,它的一个凸起变更是将离婚自在的权利以法律情势明白确定下来。新的《婚姻法》第25条规定:“国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停,如感情确已破裂,调剂无效,应准予离婚。”“情感决裂”是法定的离婚理由。而1950年的第一部《婚姻法》没有关于裁决离婚的法定理由的规定。

      新《婚姻法》颁布后,离婚率出现了一定的上升。根据《上海民政志》记录,1980年,上海人离婚的数量是883对,到1981年,增加到1304对。1984年,产生了惊动一时的“王永贞当庭自残事件”。7月18日上午8时,河南省民政厅女干部王永贞和自己的丈夫、省委宣扬部干部王本立应传来到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进行离婚诉讼,当审讯员侯树恩发布准予离婚,并告诉准许在法定时效内上诉至郑州市中级法院的判决时,王永贞不服法院判决,当庭从随身携带的小提包里拿出敌敌畏仰药自杀。经挽救无效,王永贞于当夜11时20分逝世亡。该案使新《婚姻法》“离婚自由”的规定受到质疑。

      当时的婚姻关系有着特别的时代背景。在“文革”期间,许多引导干部、常识分子受到打击,在艰巨的环境下,许多人废弃了对爱情理想的追求,选择了更有利于自己生存的结婚对象。拨乱反正后,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夫妻间在文化程度、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差距开始露出。这些问题在许多影视文学作品中都有反应。可以说,新《婚姻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那些“翻身解放”的男性。但假如从一个更久远的角度看,离婚自由更有利于女性。感情不和的婚姻对于夫妻双方都是一种折磨,对于女性而言更是对青春的挥霍。在发达国家,面对出轨的丈夫,女性往往在离婚方面握有主导权,女性可以从离婚中失掉许多弥补。而在中国的婚姻关系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靠性还过强,法律对于女性权益的维护不够,对于婚姻关系中的错误方的处分不足,这使得许多女性宁愿忍耐可怜的婚姻,也不愿挑选离婚。在之后的《婚姻法》修订和司法说明中都没有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2.《婚姻法》与互相忠实

      2001年4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正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次修改都是针对人们关心的热门问题。

      首先,未规定婚内强奸。当时以为,强奸是一个刑法问题,应当属于刑法的调剂范围,而婚姻法属于私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不应规定婚内强奸的有关条款,北京私家侦探实力雄厚成立至今经办了各类侦探委托,积累了丰富的侦探实践经验,在接受委托过程中,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合理合法规。

      其次,这次修法最重要的是规定了“夫妻之间彼此忠诚”的责任。

      三是,针对改革开放后日益增多的“包二奶”现象,这次修法规定“制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在新增的法律义务一章里也有相应的规定,即如果有配偶者与别人同居,无过错一方可以要求对方抵偿丧失。

      这次《婚姻法》订正能够说引起了普遍的社会讨论。婚姻很大水平上是私家之间的事件,然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国家不得错误人们的婚姻关联进行必定的规制。国家权利的界线在哪里?个人婚恋自由与道德之间的抵触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或者永远都没有固定的谜底。

      3.结婚不需要单位证明

      2003年10月1日起,《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取代了已实施近9年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从“管理”二字的消散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婚姻的立场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前,婚姻存在更强的政治象征。在共产革命时期,婚姻制度的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制度的变更不仅解放了农村妇女,而且实现了社会底层的翻身——所有成年男性多只能有一个正当的妻子。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强调“阶层成分”,国家制度更多地参与到个人生活中,婚姻制度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后,更强调个人自由,人民的个人生活空间扩展,社会环境更加宽容。《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废除就体现了这种趋势。

      新的《婚姻登记条例》明确规定,我海内地居民申请结婚,只要持自己的有效身份证件,另外再签订一份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申明。而在这之前,一直请求有单位开具的婚姻状况证明、婚前体检证实等其余手续。

      4.婚姻家庭观点的进一步开放

      2002年11月1日起,《吉林省人口与筹划生育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一个突出的方面是规定:“达到法定婚龄决议毕生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可以采用合法的医学帮助生育技巧手腕生育一个子女。”这是我国第一次容许非婚女性生育子女,体现了对女性婚姻自由和生育权的尊敬。

      从2005年9月开始,我国一般高级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须要取得学校批准,只有合乎国家相干法律规定即可登记。随后,对本科生“禁婚禁育”的规定也被破除,本科生可以在校期间生育。

      三、征婚节目折射的婚恋观

      广播媒体的征婚节目在我国出现的较早,因为播送媒体更适应了中国人蕴藉内敛的性情特征。1988年,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可以说是我国电视史上最早的婚恋交友节目。

      1998年,湖南卫视推出的《玫瑰之约》真正将婚恋节目推向热潮,征婚男女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以真面目示人。一时光,从省级卫视到地市级电视台,征婚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好景不长,几年后,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基础匿影藏形。

      2009年底,从山东卫视《恋情来敲门》开始,湖南卫视《咱们约会吧》、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安徽卫视《相亲赢将来》等,引发了第三轮相亲节目的狂潮,其中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最火。

      江苏卫视于2010年1月15日推出的新派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在开播未几即引发了收视狂潮。由节目引发的对于婚恋价值观的探讨,从网络、电视等各大媒体到事实生涯中,热议一直。而节目中出现出的多少个话题人物也是备受注视,甚至有的还成为“名人”。

      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标准婚恋交友电视节目标管理通知》、《关于增强感情故事类电视节目治理的告诉》两份文件;紧接着中心电视台《消息联播》也播出了《媒体要切记社会担负》的短评。于是乎,各家媒体对其婚恋交友节目进行整改或罗唆撤掉。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在整改后持续播出,但其社会影响远不如播出初期。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在经由喧嚣之后,引发了社会的思考。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炽热与剩男剩女景象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敏捷,人民的物资财产急剧增添,而社会节奏也随之加快,适婚的独身男女在社会快节奏的步调中,无暇顾及个人婚恋问题,加之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被剩或自动要剩的男女逐渐增多。国家人口和方案生育委员会《2012-1013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讲演》显示,中国非婚人口数目宏大,18岁以上非婚人口到达2.39亿。而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非婚人口性别数量差距高达165万,成为差距最大的省份。根据最新《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的未婚人口约有2.49亿,占全体人口的18.6%。珍重网呈文显示,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重庆、西安、武汉、东莞、长沙成为全国独身人群最多的十个城市。

      于是,出现了一种“独身亚文化”,指新经济局势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更开放的经济环境下,按照自己的欲望,取舍单身这一更令自己爱好的生活方式,表示出临时或永恒性地抉择不谈恋爱、不结婚,或不再为结婚而结婚。身陷“单身亚文化”问题的男女,并非都是“主动单身”,良多人是由于曾经脱单艰苦,面临的压力大,打击了自己脱单的踊跃性而 “被动剩下”。但在“单身亚文化”的影响下,却表现为对单身生活的享受,忽视了脱单失败的无奈。2016年,一家婚恋网站曾对全国9000万会员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超八成单身男女有“恋爱胆怯症”,在恐恋族群中,54%的人因蹩脚恋爱阅历导致“恐恋”,36%的人受身边人失败婚恋例子的影响,10%的人因父母离异或对家庭亲情寡淡。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明对于婚恋观仍有影响,主要体现为父母对于子女的婚事犯愁。近几年来,各大媒体都组织过相亲大会,年老的父母替子女相亲的事例频现各大媒体的头条。而电视这一民众媒体,为剩男剩女供给了一个便捷的交友平台。占有关调查机构的受众调查显示,相亲节目的相称一局部受众是适婚男女的父母,他们想通过节目懂得当下年轻人的择偶尺度,好为本人的子女做好相亲的参考。

      择偶标准不仅受到个人志愿和偏好的影响,还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电视作为大众文化流传的载体,转达着大众文化的意志。在《非诚勿扰》节目中,各种价值观得以全方位的表白,既有“宝马女”、“拜金女”、“富二代”弹冠相庆,也有追求真爱的平常男女的交友胜利。“宝马女”的一句“宁肯在宝马车里哭”引发电视观众及网友的攻打。人们不禁提问:是否还要信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