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项目300余个,其中国家级名录12个。首次非遗普查统计显示:共搜集非遗线索2000多条,调查项目2215个,涵盖门类、100多个种类。非遗内涵独特,充满无数神奇。侗锦织造技艺源于遥远的古代,一年一度的通道侗族芦笙节驰名中外;靖州苗族歌鼟被誉为“原生态民歌活化石”,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彰显侗族农耕文化;花瑶挑花展示一个古老民族的世界;辰河目连戏被专家称之为“中国戏曲活化石”;茶山发声方法独到,高音翻高八度,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艺术会演,蜚声首都舞台,何
——“装点大湘西 今朝更好看”系列报道之四
侗家芦笙舞
(本版由本刊与《新湘评论》社联合采编)
走进新时代的古城、古镇、古村
储永春 吴啸华
怀化,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古称五溪之地。全市共有13个县市区,其中有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519万各族人民在这里和谐相处,侗、苗、土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0.5%,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水生态城市。历史悠久的怀化,拥有独具特色的古城、古镇、古村“三古”群落,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
历史悠久的文化宝地
早在30万年前,怀化就开始有人类活动、繁衍生息。靖州渠水流域二砾石发现的旧石器遗址距今已有30万年,原始人群用打制石块采集果实、猎取野兽、捕鱼捉蟹,顽强地与大自然,地开拓着怀化这片土地。
据《辰州府志》载:“舜以天下以善卷,卷辞而不受入大酉山终。今大酉山九峰岭有善卷墓并其祠,遗址犹存。”这些记载说明,怀化于舜时已开始和中原华夏文化发生了某种联系。自商周以来,怀化历为国、郡、道、州、府设治之所。春秋之时,怀化属楚巫中地,战国属楚黔中郡地。秦朝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黔中郡,为三十六郡之一。原始的农耕文化、祭祀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给怀化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古迹和人文掌故。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洪江高庙遗址,出土文物中包括很多7000多年前精美的玉器,并发现了中国最早可辨认的文字、最早的易图和最早的“凤凰图腾”。与古都咸阳相媲美的秦黔中郡古城遗址、建于唐贞观二年的龙兴讲寺、被誉为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活化石”的洪江古商城、留下了“一片冰心在玉壶”千古绝唱的“楚南上游第一胜迹”黔城芙蓉楼、靖州飞山寨、荆坪古村、阳明书院、二酉藏书洞等,均留下诸多历代名家碑刻和墨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屈原、李白、杜甫、王昌龄、王阳明、林则徐、沈从文等历代文人墨客曾在此行吟咏唱,留下千古名篇。“学富五车、书通二酉”“马革裹尸”“老当益壮”“夜郎自大”“夸父逐日”等成语就出自怀化。近现代史上,向警予、滕代远、粟裕等杰出的家、军事家,留下了声名远播的红军“通道转兵”会址、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等历史名胜。
名副其实的古建筑博物馆
厚重的文化,赋予了怀化钟灵毓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市发掘出古遗址200多处、古墓葬群100多处,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单位17处,省级重点文物单位23处,市级重点文物单位21处。
踏着光鉴照人的青石板,漫步在古街幽巷深处,从古井里汲一桶清泉解渴,到古树下纳凉祛乏,在古寺坐听暮鼓晨钟,上鼓楼极目天阔水长……流连在古韵怀化的幽巷曲径,经常可以探访到历史长河留下的印记。沿着沅水溯江而上,各具特色的古建筑分布在沅水及其支流的两旁:沅陵县城虎溪山上、始建于唐太贞观年间的龙兴讲寺,不仅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而且留有宋代建筑遗存,可谓弥足珍贵!辰溪县城东始建于明代的奎星阁,外形玲珑,古朴庄重,斗拱飞檐,雕兽饰花,上下间架有致,搭配均衡匀称。麻阳苗族自治县九曲湾存有的10余处春秋战国时期古矿井,再现了2700多年前的采矿业;而该县郭公坪、石阳哨等地至今还遗存的南长城哨卡寨堡和残垣断壁,常让人们仿佛回到了古战场……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让怀化古韵盎然。轻拂历史的尘埃,怀化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慕名而来的客人。
“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芙蓉楼、“中国第一古商城”洪江古商城、“江南古建筑博物馆”黔阳古城及龙潭古镇、罗翁古镇、龙溪古镇、锦和古镇、托口古商镇、犁头嘴古镇、高椅古村、荆坪古村、黄溪古村、荩远古村、洒溪古村、堙上古村、明中古村、豪侠坪古村、皇都侗文化古村、芋头古侗寨、客人棚古侗寨、地笋苗寨以及阳雀坡古村寨、船溪古驿站、白岩王家古宅、内陆最大妈祖庙天后宫等其他大大小小的近百座古建筑。这些保存完好,体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古寺、古楼、古桥、古民居、古商城、古村落,无论数量,还是特色和多样性上,都是名副其实的“古建筑博物馆”。它们形成了保存最完整、形态最丰富、组合最完美的古城、古镇、古村群落,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古城、古镇、古村群落”。
徜徉在怀化这座古建筑博物馆里,翻动着历史的书页、搜寻着久远的记忆,平复浮躁的心情,挥别的喧嚣,从斑驳的砖墙中、读懂了人生。
流连忘返的人文旅游胜地
怀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特色鲜明、品类齐全、组合优良等特点。现已查明的旅游资源有140余处,其中优级25处,良级58处。目前已开发或初步开发可接待游客的景区(点)有51个,其中国家4景区2个,3景区14个。
怀化生态良好,是“一座会呼吸的城市”。这里是《全国生态纲要》确定的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地区之一。全市有林地面积202.32万公顷,森林面积170.1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72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8.8%,年森林蓄水68.8亿立方米,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原生态植物园”,被称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全市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次森林30多处,国家级、省级自然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和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7个。有植物资源225科、854属、3716种,均占湖南省的86%以上,其中列入国家重点植物38种,列入省级重点的32科、73种。有脊椎野生动物81科,其中属国家一级的有3科3种,二级的有13科33科。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在这里研究成功,基因非常丰富,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基因库。2008年7月,怀化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被列为武陵山山地生物多样性重要区。2011年10月,国家环保部正式命名怀化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怀化成为湖南省首家荣获此项殊荣的地级市。2012年,启动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规划实施了创模十大工程、685个项目,力争到2017年实现创建目标。良好的生态,是怀化的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最大潜力。
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瑰丽奇特
怀化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项目300余个,其中国家级名录12个。首次非遗普查统计显示:共搜集非遗线索2000多条,调查项目2215个,涵盖门类、100多个种类。非遗内涵独特,充满无数神奇。侗锦织造技艺源于遥远的古代,一年一度的通道侗族芦笙节驰名中外;靖州苗族歌鼟被誉为“原生态民歌活化石”,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彰显侗族农耕文化;花瑶挑花展示一个古老民族的世界;辰河目连戏被专家称之为“中国戏曲活化石”;茶山发声方法独到,高音翻高八度,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艺术会演,蜚声首都舞台,何纪光的代表作《挑担茶叶上》和《洞庭鱼米乡》中的独特发音,便是得益于茶山的主演舒黑娃。此外,大戊梁歌会、盘瓠祭、侗族琵琶歌、侗族喉歌、雕花蜜饯制作技艺、二酉藏书传说等非遗品牌充满神奇,蓄势待发。
交通发达,旅游优势日渐凸显
近年来,怀化市委、市积极实施交通先行战略,着力夯实发展基础,目前湘黔、焦柳和渝怀铁干线呈“大”字形在此交汇,沪昆高铁即将通车,怀邵衡铁已开工建设;320、319、209国道,沪昆、杭瑞、包茂、娄怀四条高速及十二条省道贯穿境内;芷江机场已开通至、上海、广州、昆明、海口、西安、长沙的航线。怀化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为蓬勃发展的怀化文化旅游产业创造了优越的可进入条件。同时,怀化处于张家界——凤凰——桂林的黄金节点上,怀化到桂林和张家界都是两个小时的车程,旅游优势日渐凸显。
近年来,怀化市委、市把文化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快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务实推动旅游升温。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362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19亿元,分别保持了年均35.65%、34.2%的增长率,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年均增幅远远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居全省各市州前列。2013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8.8亿元,增幅分别为20.11%、24%。全市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目前拥有星级饭店49家、旅行社46家,旅游景区23家,星级乡村旅游区点79家,旅游家庭旅馆、旅游车队、旅游文化艺术团、旅游餐饮示范点、旅游购物点都有所增加,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全市正逐步形成中部“三古”旅游、南部侗苗民俗生态旅游、北部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互为补充、互为呼应的特色旅游发展新格局。
和平文化 魅力久远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从怀化市区往西行仅37公里的芷江,是国内唯一的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地,被称为“中国凯旋门、华人朝圣地”。
70年多前,芷江是远东盟军空军、中民阻击侵华日军的重要军事城堡。1945年8月21日至23日在此举行了中外的中国抗战胜利受降仪式。这标志着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谱写了世界反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篇章,作为这一历史的芷江,从此以“受降城”闻名于世。
芷江现存华夏大地唯一纪念抗战胜利标志性建筑——受降纪念坊、抗战胜利受降会场旧址、二战时盟军远东第二大机场、中美友谊的中美空军俱乐部和中美联军空军指挥塔以及“芷江战”留下的历史遗迹,成为世界反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构筑了芷江厚重的和平文化资源。
从2003年起,怀化开始举办“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目前已经举办了4届,来自美、英、法以及俄罗斯等国名人及和平人士前来参会,芷江因此被誉为“国际和平城”, 近年来吸引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前来参观瞻仰。
原汁原味 欢乐侗乡
无溪不花桥,无不凉亭,无村不寨门,无寨不鼓楼,无楼不美人。这是通道侗寨留给远方客人最深刻的印象。
在通道,看到鼓楼、花桥,就知道到了侗寨。从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启程,走在“百里侗族文化走廊”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侗族的民居。侗族的民居建筑格式很规范化,一寨有几姓就有几座鼓楼,鼓楼和花桥、吊脚楼连成一体,错落有致。
花桥又称风雨桥。侗族人建桥讲究实用,桥上盖顶,能避风遮雨。侗族人也爱美,于是在桥上画上许多本民族喜爱与的物象,如花草鸟鱼、葫芦云海等,其特点是色彩鲜亮、五彩缤纷,人们在花桥上休息时也能陶冶性情、减轻疲劳。
鼓楼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通道侗族的鼓楼,现存最早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鼓楼是议事、接待客人的场所,过去除了节假日举行听老人“讲款”(谈古道今)和青年人对歌等社交活动外,逢外敌入侵,鼓楼又是族人集合的场所和指挥中心。
这里的人们爱唱大歌、舞芦笙、跳“哆吔”。日子半忙半闲,生活半丰半俭,喝酒半醉半醒,半佛半仙。来过通道的人都说:“通道侗乡天生就是一方旅游的乐土,可谓的世外桃源、侗族的香格里拉。”
皇都侗文化村是通道侗族的核心文化地带。相传,古代夜郎国国王过此地,被这里的旖旎风光、异域风情深深吸引,许下诺言在此建都,“皇都”的名字由此而来。传说虽缥缈,皇都的美却实实在在。
沿着湿漉漉的石板进到寨子深处,有女人在火塘边包着粽子,有老人坐在门口编着竹筐,有农妇挑担从小巷走过……宛如一幅幅静默的炭笔素描,与黛色的山峦和黑色的吊脚楼、鼓楼、风雨桥组成的水墨山水画相映成趣。
除了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皇都还有原生态的侗族美食和歌舞。“哎呀究呀喂……”天籁般的歌声撩动每个远方客人的心弦,美丽侗妹的拦门酒永远诠释着侗乡人热情细腻、豪放浪漫的天性,一席侗族合拢宴更会让人情不自禁不醉不归。
皇都的村民们能歌善舞,侗家芦笙舞、侗族大歌,以及侗族服饰、银饰展示等节目,被村里的艺术团编成了一台原生态侗族歌舞表演《多嘎多耶·欢乐侗乡》,每天定时演出两场,每每让游客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古商名城 往事如烟
洪江古商城是中国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商城,其规模之大、气势之雄、建筑之奇、保存之好实为国内罕见。
它坐落在沅水、巫水汇合处,起源于春秋,成形于盛唐,鼎盛于明清,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蜡而闻名,是滇、黔、桂、湘、川五省区的物资集散地,也是湘西南地区经济、文化、教中心,素有“湘西明珠”“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美称。
走进洪江古商城,如同翻开了一本中国商业文化的百科全书。正如专家们所说:“不到,就不知道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不到西安,就不能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不到洪江,就不能感受到中国古代商业文明的灿烂辉煌。”
经专家考证,洪江古商城现仍保存完好,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窨子屋、、镖局、钱庄、商号、洋行、作坊、店铺、客栈、青楼、烟馆等共380多栋,总面积20万平方米,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了。
漫步在光滑平整的青石小巷中,穿梭在风格迥异的会馆之间,似乎走进了“中华商业文化的大观园”,各地不同的民俗、不同的风情、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激荡;流连于豪门巨宅的深处,似乎感受到了洪商巨贾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魄;徜徉在青楼高院的大堂里,似乎又看到了昔日的灯红酒绿、红粉佳人……
洪江古商城用完整的商业语言来诠释其历史与发展。勤劳智慧的洪江人,大胆突破了重农轻商的传统,高扬起“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儒商旗帜,通过“水上丝绸之”,进贵州,入云南,经缅甸,过印度,到西域,销售木材、桐油、百货、丝绸、药材、瓷器。
古商城内家家户户门口的太平缸、“外圆内方”的警示柱、“义方恪守”的门联、“吃亏是福”的家训、“里仁为美”的警语……记录了以追求诚信、注重商德、灵活多变、回报公益为核心的“洪商文化”在西南大地的崛起。
这里的古院落既不同于北方四合院的方方正正,也不同于江南小桥流水的俊秀雅致,而是深宅大院、墙高巷深,颜色为黑白灰的组合,进每一户人家似乎都要爬上高高的石阶,往里探头一望,感觉有些神秘莫测,你会禁不住内心的好奇,有一种硬要进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望着商城内斑驳的高墙、破旧的门窗,遥想昔日繁华,体会沧桑,自有一种穿越的与伤感。一声咳嗽,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驼背的老妇人正在一个幽暗的角落里做着家务活;一串欢笑声,又是巷子那头一个小姑娘被妈妈领着去上学的背影。一瞬过往,一份未来,一缕凋零,一抹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