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就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的说法。广西作为中草药资源大省区,全区中草药达460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全国400多种常用中药原料中,有70多种主要来源于广西,罗汉果、鸡血藤、广豆根等产量更是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同时,广西壮、瑶、苗等少数民族经过数千年医疗实践积累的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为中药资源利用和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有资源优势却无产业优势,是西部地区经常的尴尬,广西亦是如此。作为资源大省区,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总体上相对滞后,在全国的地位与其自身拥有的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优势不匹配,与社会对健康医疗的需求也不匹配。如何将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如何破解当前面临的“瓶颈”,寻找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有效径?面临新发展机遇近几年,随着医改的推进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的后发优势日益凸显。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广西已知中草药有4634种,占全国已知药用资源的1/3,在全国中药原料需求快速增长和部分濒危药材缺失的背景下,广西资源优势越发凸显。此外,广西还拥有民族医药的瑰宝——壮瑶医,蕴涵一大批具有广西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简、便、验、廉”的壮瑶医药诊疗技法和方药资源。从决策层面看,早在2005年,科技部就批准建设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广西),开展广西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建立了以田七、罗汉果、两面针等壮
瑶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辐射面积达20万多亩。为进一步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发展,2011年广西相继出台了《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等政策,要将中医药民族医药打造成为广西千亿元产业,实现从中药材资源大省区到产业大省区的转变。此外,广西现有经审核登记备案的药品研究机构25家、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6家,建立了一批如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药用植物园等具有一定研发水平的专业机构,医药产业具备良好的研发基础。记者从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从2011年起,广西计划用10年时间,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中医药民族医药“311”发展新格局,即形成特色优势突出、在全国及东盟有影响力的临床医疗、学科研究、人才培养三大体系,一个世界级药用植物园和一个千亿元产业,使广西成为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面向东盟合作交流的新高地,到2020年,广西要进入西部中医药民族医药强省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