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瑶药材
  • 家庭农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试金石2014-8-11瑶药材
  •   余祖朝与经销商查看四季金银花的种植情况。

       7月15日中午,烈日灼人,可林炳坤戴着草帽,依然“坚守”在省道旁的摊位向过人推荐他的提子。摊位的对面,是他今年刚刚注册的中村洋头家庭农场。这片70亩的提子采摘园,已经成为林炳坤生活中的重心。

       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后,各类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以三元区为例,2013年6月前,全区仅有家庭农场4户,而如今已有43户,投资总额超过3400万元。这一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正成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试金石。提子园里的生意经

       林炳坤的家庭农场不大,可前前后后也投下500万元,投资额在三元区是最多的。林炳坤还是三元区中村乡回瑶村大圣油桃合作社的理事长。种植提子之前,他一直都与桃子打交道。2011年,林炳坤到顺昌县收桃子,却与提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中村种提子有两大优势,一是土壤,二是气候。”林炳坤说,中村乡海拔较高,昼夜温差较大,产出的提子含糖量比较高;而且,这里的土壤富含天然硒,硒是重要的抗衰老元素,“富硒提子”自然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刚开始种提子,林炳坤走了些弯。当时,他选择常见的一两个品种,收成后却因与别人品种相同,量又大,只能随行就市,利润不高。经过深思熟虑,林炳坤忍痛砍掉了一部分果树,改种市面上少见的品种。“物以稀为贵,我种的提子别人没有,价格自然就高。”林炳坤告诉记者。

       为了研究提子,林炳坤订阅了《中国果树》,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

       如今,林炳坤的提子园里有十几个品种的提子。这些提子大多只供客人采摘,以及部分来往人购买,并没有运到市场上销售。一些高端品种的提子,甚至在三明的市面上都没有。每试验成功一个新品种,他都会通过油桃合作社在福州、厦门社区超市试销,看看市场反响。

       引进新品种,林炳坤还有另一番打算:“如果提子的品种少,采摘时间就更短。我这里提子采摘时间能从6月份持续到10月初,每隔一段时间,品种也不一样。这样既增加了采摘的乐趣,也能形成一批回头客。”

       在回瑶,林炳坤还有一片50亩的桃子采摘园,也有十几种桃子。他计划把两个采摘园“链接”起来:从赏桃花到摘桃子、摘提子再到农家乐。“下一步,我想在园子里装一些照明设备,尝试夜间采摘,再买两幢林博会上展出的生态木屋,把农场建成休闲‘山庄’。”林炳坤说。黄土地也能结出“金果实”

       三明素有“绿色宝库”之称,有天然药用植物1700多种,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不少人也把目光聚焦在了中药材种植上,余祖朝就是其中的一员。

       余祖朝很早就开始接触中药材种植,也是三元区中村乡绿健药材专业合作社的。2009年,他到龙岩市武平县考察仙草种植。

       “当时,每斤仙草最高能卖到15元,而且当地农户大多和王老吉集团签订了协议,销也有保障,我动心了。”回来后,余祖朝种起了仙草,家庭农场初现雏形。

       可没多久,仙草价格一落千丈,每斤只能卖到2.5元。余祖朝赔了十几万元。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余祖朝又来到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考察龙脑香樟种植。龙脑香樟既是名贵稀有的药材,又是高级香料、化工原料,从中提取的天然冰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由于产量极少,目前市面上都以合成冰片作为替代品,天然冰片每公斤一万多元。

       2013年,余祖朝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家庭农场,并在三元区中村乡三宝岭种起了龙脑香樟、金银花、黄精等中药材。“龙脑香樟种植第二年就可以收获,但产量不大。待到第三、四年,亩产最高能达到5、6吨。”余祖朝说。

       由于刚起步,余祖朝的中药材大多通过绿健药材专业合作社的渠道销售。此外,他还在梅列区绿岩新村开起了农产品直销中心,通过“闽中农特商场”网站,尝试电子商务。

       “等到条件成熟后,我还想开办一个加工厂,直接从龙脑香樟中提取天然冰片,再研发龙脑精油等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才是家庭农场发展的最终目标。”余祖朝的脸上,满是自信与憧憬。农户们的

       作为新生事物,家庭农场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不言而喻。为了推动家庭农场发展,今年2月,我市出台《关于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在基础建设、财政投入、税费减免、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扶持,计划到2015年,全市发展家庭农场5000家,覆盖粮食、园艺、烟草、养殖和林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20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以上;培育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场100家,县级示范场300家。

       “在前期走访调研、宣传引导的基础上,我们工商部门出台了《充分运用工商职能全力支持服务重点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的意见》,将家庭农场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在字号名称、经营场所、经营范围等注册登记准入条件予以放宽,并在注册登记窗口设立‘绿色通道’,简化手续,为申办者提供咨询、申请、受理、审批的一站式服务。”三元区工商局办公室主任张梓晟告诉记者。

       三元工商部门对家庭农场实行“零距离”回访服务机制,结合农场发展实际和工商职能,指导农户开展“订单农业”,帮助他们培育商标品牌,指导他们运用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等方式融资,积极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全力帮扶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相较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在经营目的、法人类型、决策机制、利益分配和所负债务承担的责任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业主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但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去年3月,一场雷雨大风让林炳坤损失惨重。30多亩提子树倒在田里,大棚基本被摧毁,碗口粗的水泥柱子也被拦腰折断。被毁的提子多为着色香、厦黑等高端品种,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万元。

       “对我来说,最需要的就是资金帮助。如果有更充足的资金,我就能先于别人尝试夜间采摘,再买来生态木屋,让我的提子园变成‘度假村’。”林炳坤这样告诉记者。余祖朝也有类似的想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家庭农场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资金规模不大,经营风险较大,大多数金融部门仅能提供小额度贷款,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很难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农户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扶持政策,帮助他们走出一条宽广的致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