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瑶药材
  • 乡庆搭台项目唱戏惠百姓 梅花怒放铜鼓传情迎宾客_瑶药材
  •   三弄瑶族铜鼓舞到“民歌中国”栏目参加演出。 刘廷智 摄

      三弄瑶族乡民族文化绚烂多姿,瑶族山歌、瑶族铜鼓舞享誉全国,八方宾客慕名前来。图为来自欧洲的民俗专家学者在观看表演后与三弄瑶族铜鼓舞表演队合影。(三弄瑶族乡供图)

      三弄瑶族乡通过兴建家庭水柜解决大石山区群众饮水难问题。图为该乡弄宁屯“水柜群”。刘廷智摄

      三弄瑶族乡深洞村板槐屯村民李天军通过在房前屋后种植铁皮石斛发家致富。梁值伟摄

      三弄瑶族群众在祝著节上表演民族节目《套鸟》。刘廷智摄

      □刘廷智 梁值伟 韦禄东

      “以后,喂的猪、养的羊、产的茧,价格就跟市场一样了。”11月12日,东兰县委宣传部采访组到该县三弄瑶族乡全洞村采访,在如火如荼的通村水泥建设工地上,该村村民孔庆帮干劲十足,他对修通这条带来的变化充满了憧憬。

      孔庆帮说,由于交通不便,村里群众受到与不一样的“待遇”:市场生肥猪每公斤十五六元时,他们只卖得元;外面羊每公斤卖40元时,他们只能以每公斤30元卖;一级鲜茧因存放过久,拿到乡圩上变成茧来卖

      2014年是该乡建乡30周年。为改变三弄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面貌,该乡以30周年乡庆为契机,大力实施涉及公共、交通、水电、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7个方面的项目建设,规划打造“梅花三弄铜鼓传情”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名片,这一切,都将给像孔庆帮一样居住在深山大弄里的三弄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三弄瑶族乡成立于1984年,是东兰县唯一的民族乡。全乡总面积8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面积60万平方米,总耕地面积3505亩。其中,水田288亩,旱地3217亩。全乡辖5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556人,境内居住着瑶、壮、汉等民族,其中,瑶族222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0%。

      3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下,该乡紧紧围绕生态文化建设主线,依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该乡又以建乡30周年为契机,以危房、道交通、水利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五大工程深化年”活动,硬打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全乡上下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依托乡庆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惠百姓

      三弄瑶族乡利用建乡30周年活动这一契机,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乡庆为民办实事项目上,该乡争取到涉及公共服务、交通、水电、教育、文化、卫生、新农村建设、旅游等方面的32个项目,总投资3246.8万元。

      目前,该乡5个行政村已全部进行水泥硬化,部分屯级硬化正在实施当中;深洞村级水泥公硬化工程、双苏村南新屯屯内道硬化、乡级油至上下戈六屯道、全洞村弄则至弄汝屯级、板兰村弄永屯内道等道正在建设;全洞村村部至更坡屯屯级、库区屯屯内道硬化、全洞村村级水泥公硬化、深洞村弄亮至长洞屯级、全洞村弄好至权沙屯级、深洞村弄陆至弄品屯级、深洞村下好言屯至弄陆屯屯级等屯级道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实施了深洞村弄康小组可洗屯饮水工程、深洞村深洞屯饮水工程等,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据了解,该乡已全部实现了四级通乡油升级和村村通水泥目标,12个自然屯实现了屯道水泥硬化,通总里程达130多公里。同时,还重新修建了铜鼓渡码头,开辟了水上运输线,整个畅通工程惠及全乡5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133个自然屯4850多人;以“三清六改二建”为突破口,加快实施农村危房茅草树皮房,累计完成危房408户,其中,茅草房143户,涉及1650人,广大贫困农户告别了危房、茅草房的历史,全乡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居面貌日新月异;先后修建了板兰、双苏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总长5084千米,实施了84处人畜饮水工程,兴建家庭水柜889座,地头水柜300座,有效解决了大石山区50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农田有效浇灌面积达200多亩;全乡有中心小学1所,村小2所,幼儿园1所,校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99%;以“强服务,促民生”工作为载体,实施了乡所在地及周边村屯的硬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建了乡财政所、兽医站、国土所、社保中心、农业服务中心、敬老院等综合办公楼,进一步完善了村级组织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扩建了乡旧农贸市场,兴建了乡客运站,建立了乡村文化舞台、图书室、村级卫生室、农家书屋,启动了弄宁原生态铜鼓风情村项目,此外,垃圾处理场、垃圾焚烧炉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打造名片

      梅花三弄铜鼓传情迎游客

      三弄瑶族乡地处东兰县中部,距县城25公里,与长乐镇隔江相望,为河池市旅游开发扶贫示范点乡镇。背靠巍巍大石山,面朝滔滔红水河,风光旖旎,风景秀丽,境内沿线有绵延16公里的红水河文化长廊,紧邻红水河第一湾及坡豪千岛湖景区,湖水碧绿清澈,蜿蜒迂回,美不胜收。

      其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彩,拥有着独具一格的“瑶山歌”和瑶山铜鼓文化,其中,以猴鼓舞、叼鼓舞为典型代表的铜鼓特色文化更是凭其浓厚的民族特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一年一度的布努瑶“祝著节”吸引区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前来观摩、考察,瑶族铜鼓舞、猴鼓舞、铜鼓叼敲舞和瑶族民歌多次参加广西国际民歌节、河池铜鼓艺术节以及远赴、上海、等地演出,享誉区内外。布努瑶族猴鼓舞、瑶歌二声部合唱分别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河池市非遗文化名录。

      发展旅游产业、壮大旅游经济是三弄乡今后发展的主题。当前,三弄乡正在规划打造“梅花三弄铜鼓传情”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名片,使三弄成为东兰县开发民族旅游、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的理想之地。

      目前,该县正紧扣打造弄宁原生态瑶族铜鼓民俗村的战略定位,以弄宁铜鼓文化为精髓,投资692万元,全面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表演舞台、观演长廊、停车场、特色民居、祭鼓神台等,深层次开发瑶乡景点景区,充分展现瑶乡生态自然的山水风光和浓厚淳朴的人文底蕴。

      同时,预计用5年时间,规划打造“百里梅花”观光长廊,即以东兰县城通往三弄乡的道为主干道,沿、沿河及各村屯房前屋后大量种植三角梅、野桃花、木棉等树种,目前,已投资20多万元。

      通过“梅花三弄铜鼓传情”的打造,走出一条“旅游搭台、经济唱戏、广交朋友、服务三农”的发展子,真正打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大力培育文化,传承民族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三弄瑶族乡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沐浴下,在上级党委、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三弄人在取得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忘本,而是饮水知源、知恩图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家乡建设,回会关爱。

      该乡三合村三洁屯村民为了各级党委、及社会为当地瑶族解决了水电等实际问题,于2013年5月自发筹资40万元兴建文化园,以表达感激之情。文化园占地面积4.5亩,园中建有9米高的铭记亭,2.6米高、1.5米宽的铭文碑和一块园区指南碑刻;建有3米多高的园门,高2米、宽1.6米的简介碑刻;园内竖立有由原自治区党委副潘琦书写的习总讲话内容“有一颗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的心”的碑文,有“功德、功德电、功德泉”等功德碑和各种碑文200多块,诗文105首(篇),园内设施完备,内容丰富。该园为河池首个文化园,目前,工程已全部竣工并开园迎客。文化园的落成,将成为东兰乃至河池干部及青少年培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经济唱戏

      新兴产业走出山峒连市场

      三弄瑶族乡山多地少,全乡粮食播种面积只有518公顷,光靠种粮食,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因此,外出务工和创新发展特色产业成了农民增收的关键。

      三弄乡是全县桑蚕产业重点示范,全乡桑园面积达188公顷。今年截至目前,该县养蚕7批,共2700张,鲜茧产量130吨,总产值达500多万元。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400多公顷。每年平均输出劳动力150多人,劳务收入达200多万元。

      三弄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发展上,他们各显,将经济大戏唱到了市场的大潮中,且看采访组采访的几位三弄民间增收“达人”是怎么走市场的:

      孔繁勇养竹鼠。做了20多年屠夫的板兰村村民孔繁勇,看到参与本行业的人越来越多,觉得没有多大“搞头”,决定改行搞特种养殖。2012年7月,他筹资20多万元,从武鸣县购买100对竹鼠种鼠,在距离乡不远的山林间创办特种动物养殖场。他每天给竹鼠喂放竹片、玉米颗粒,一天喂两次。由于养殖技术不过关,第一年,养殖场有四分之三的竹鼠死掉,只剩下20多对。孔繁勇并不灰心,他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两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他的养殖场规模越办越大,目前,存栏大小竹鼠800多只。孔繁勇告诉笔者,按目前的市场价,仅这个项目,他家一年的收入就有8万元左右。

      韦东养蛇。双苏村苏托屯村民韦东放弃在广东务工赚钱的机会,回乡养蛇。韦东原在广东搞了多年建筑,虽然也有钱赚,但是他觉得太辛苦了。去年9月,韦东不顾家人和亲戚的强烈反对,返乡养蛇,投入16万元,在自家300平方米的荒地上建起16间蛇房,从崇左等地购进1400条水利蛇、眼镜蛇等蛇苗开始专业养蛇,并到县里咨询了相关部门,办了养殖证、经营许可证。他每5天给蛇喂食一次,主要喂的是青蛙和小鸡仔,平时注意搞好养殖场的卫生和通风透气。一年多下来,韦东养蛇很顺利,数量越来越多,最大的蛇重四公斤。今年,不少蛇贩主动上门收购,他按照每公斤200元到40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收入3万多元,供不应求。“虽然养蛇成本高,但是它易饲养,利润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比养殖家畜好得多了,”韦东说,“起初,所有的亲属都反对我养蛇,怕不安全,亏本,现在都同意了。”明年,韦东计划扩大养殖规模,投入10万元,新增一个露天养蛇种场。

      班葵花养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双苏村六干队20多岁的班葵花,其丈夫长年在外地承包工程,但是她在家闲不住,依靠房屋后的连片的山坡养殖山羊,还经营一个水泥砖场,在当地算是个经济能人。去年4月份,她投入6万元,在自家屋后建起羊圈,从都安购进1只公羊和5只母羊,开始自繁自养。白天,羊被赶到山上食草,晚上自己回到羊圈。“今年有人上门收购,我已经卖掉20多只成品羊,收入近6万元,现在还存栏80多只。”班葵花笑着说,“今后,我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争取搞成一个山羊养殖合作社,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

      李天军种植名贵药材。深洞村板槐屯山多地少,村民李天军决定尝试人工种植铁皮石斛。在大儿子的支持下,李天军东借西凑,去年9月开始,先后投入1.4万元购买钢筋、钢网、遮阳网、石棉瓦、种苗等,利用房前屋后、屋顶、旧水桶、旧盆子等来种植铁皮石斛。野生铁皮石斛生长在石头青苔上,而不是长在泥土里。李天军用碎瓦片、碎陶瓷片、小石头、小木块、树皮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作为铁皮石斛的种植原料,创造一个尽量接近自然的生长条件。他告诉笔者,人工种植铁皮石斛,可以一次种植,多年采收,管理方便,成活之后不用再投入很多的资金。目前,李天军的铁皮石斛苗长势良好,预计明年10月份可以采收,按目前市场价格估算,每一批铁皮石斛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

      据了解,目前,该乡黑山猪存栏520头,乌鸡存栏1500羽,黑山羊存栏4135只。已建成规模养猪场2个,年存栏800头以上;小规模养猪户8户,年均存栏20头以上;规模山羊养殖场1个,年存栏100只以上;规模养鸡场1个,年存栏2000羽以上;规模麻鸭养殖场1个,年存栏400只;竹鼠养殖场1个,年存栏达800只以上。

      三十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成立瑶族乡30年来,三弄瑶族乡各族人民相惜与共,和谐相处,团结奋进,用勤劳和智慧共同编织着美好的明天,也正在用一颗质朴的心和勤劳的双手,全力打造“梅花三弄铜鼓传情”的三弄梦。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