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全国600余位民族医药专家学者相聚重庆,历史性一刻。2014中国民族医药大会召开,科学技术、终身成就、突出贡献、学术著作在会上颁发,这4个项在民族医药界尚属首次颁发。国医大师占堆、吉格木德被授予终身成就。
民族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名单详见二版)是我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领域唯一的项,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共同组织评,设立6个项,分别是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民族医药产业创新、民族医药传承贡献、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全国363个单位、96个项目获得殊荣,获项目涉及藏、蒙、维、傣、壮、朝、彝、瑶、苗、土家、侗、羌、哈尼、佤、水、畲族16个民族医药科研。
大学生命科学院教师马超美,因主持“民族天然药物基础与开发研究项目”而获一等。这位研究锁阳30年的专家,在科研上找到了蒙古族药材研究的新领域。
而广西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钟鸣则在壮族诊疗技术的规范化研究中,对子宫肌瘤、风湿性关节炎、消化溃疡在内的12项壮族医学诊疗技术,进行诊疗技术规范化、有效性研究,最终编写出规范文本,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工作。目前这些壮医技术已在50家医院推广,使用患者10万人。
目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民族医药科技发展迎来了春天,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定发展瓶颈问题,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杨龙会表示,民族医药必须与新兴前沿交叉领域融合发展,改族医药种植、采集、提取、制备工艺、剂型等,使民族医药不仅应用于医疗和科研,更要应用于养生、教育、旅游产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许志仁介绍,未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将打出“基础”“推广”“提高”的组合拳,通过战略布局提升民族医药发展。“基础”是指做好少数民族医药学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推广”是指在医医院、西医院设立民族医药堂,鼓励中医人才学习少数民族医学。“提高”则是指提高疗效,治疗方法不能简单叠加,但也要考虑各种中医、民族医治疗方法的结合使用等。
当天,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会长陈虹也出席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