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我县泉溪镇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基础夯实的现代农业、发展迅猛的现代工业、蓄势待发的休闲旅游业等优势而被列为市级中心镇。12月31日,记者兵分三走进泉溪生态农业、现代工业园区、旅游风景区等地,感受其独特魅力。农业
现代农业助力万亩良田“土里掘金”
在位于泉溪镇瑶村的牛头山铁皮石斛现代农业园区内,公司负责人李亚华正在大棚内查看铁皮石斛幼苗的长势,只见一株株铁皮石斛幼苗被架空宛如阶梯的苗床上,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见记者好奇,李亚华解释道:“这种架空仿野生栽培方式可以更接近野生铁皮石斛的自然生长,达到高产高效。”
牛头山铁皮石斛现代农业园区在泉溪镇建有清溪口水库脚和瑶村两块铁皮石斛、灵芝仿生栽培,总面积500余亩,配套现代化微喷灌系统、大棚膜、遮阳网等设施。园区以铁皮石斛为产业核心,已开发铁皮石斛养生茶、铁皮石斛鲜榨汁、铁皮石斛仙草等高端养生保健产品。同时将完善旅游休闲、农业观光、科育等功能。
依托瑶村自然优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还有武义县十里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该社展浙八味药材1180余亩,并采用药稻轮作的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产业效益。“在种植间隙将土地返还给农民种粮食,不仅改善了土壤土质,还可以帮助农民增收。”该社负责人清介绍说。
虽不在农耕时节,但在巩宅村跃平粮食专业合作社内的工人们却没有闲着。一车车的有机土壤经过加工“增肥”,再一车车地运到用作育秧。武义跃平粮食专业合作社是我县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众多粮食专业合作社中的一个先进典型。该社从种子催芽、育秧、播种、插秧、收割、烘干到运输,每个环节都是机械化操作,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依托现代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昔日的抛荒田变成了如今的稳产高产田。如今,跃平粮食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二十个村200多户社员,每年国家粮食1000余吨,流转抛荒耕地面积2600余亩。
在巩宅村,还有一个“生姜大户”季舍舵,说起他和他的生姜合作社,村民们也是赞不绝口:“舍舵为我们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生姜产业已成为我们巩宅村民又一致富的门。”发展至今,已带动全村五六十户农户种植生姜。随着生姜合作社的做大做强,巩宅村的两个合作社正共同带动村民致富。
而这些都是泉溪镇现代农业迅猛发展的一个个真实写照。作为我县主要产粮区之一,泉溪镇2014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7万亩,粮食总产量0.65万吨,落实粮食高产示范方8个,新增粮食专业合作社2个,流转土地7200亩,60%的粮食种植实现统一育秧、统一机收机插,统防的现代化规模化种植。此外,泉溪镇以两区建设为转手,加大现代化农业扶持政策投入,完成粮食功能区建设任务面积2449.2亩,完成标准农田质量提升3177亩。
地载天覆,土生;民耕民逮,以求果腹。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与生产模式的转变,现代农业已不再仅求“果腹”,凭借着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自然优势与现代化生产模式相结合,泉溪镇的万亩良田正在实现“土里掘食”到“土里掘金”的转变。 (李正)
工业
生态工业吹响泉溪转型号角
一池浑黄的泛着油渍的臭水,经多道工艺处理后,从排水管流出来,竟如矿泉水一样清澈。近日,记者在泉湖电镀集中区看到,区内高楼耸立,布局整齐紧凑,全县保留的16家电镀企业都已集聚于此开工投产。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提起电镀行业,很多人都会跟“重污染”联系在一起。而泉湖电镀集中区却给出另一种答案:区内东方金属饰品、东方电镀、东升电镀和兴盛电镀四家企业投资1800万元对污水处理设施提升;益民五金、宝恒电镀、易欣五金、伟成电镀等12家企业联合投资5000万元,成立股份制污水处理厂;搬迁整治企业新建厂房14.55万平方米,从根本上解决了电镀行业集聚程度低、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天蓝气爽、青山多姿、碧水潺潺的泉溪镇成为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秀美家园。
“只有把小电镀工业园区的里,才能彻底消除电镀的污染危害。”泉溪镇党委何武说。今年以来,我县借“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东风,通过旧厂区,腾出发展空间,建成总面积约39.86公顷的“泉湖电镀集中区”,实现了电镀行业集聚生产、集中治污、集中管理。通过整治,全县淘汰落后手工生产线78条,提升手工生产线98条,园区外非法生产线、加工点17个,生产工艺设备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我们还创新了排污收费模式,对电镀集中区企业排污计费改排出水量为自来水用水量,彻底切断企业偷排的念头。”
建立电镀集中区只是泉溪镇发展生态工业、培育现代企业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来,泉溪镇在原有产业基础上,从追求发展的动感,向更多地追求发展的质感转变,通过倒逼高耗能、高污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找到了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生态工业的精彩跨越,吹响了转型号角。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9.58%,其中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9亿元,同比增长10.87%;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10.25亿元。经济增长平稳,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经济运行形势良好。
今年以来,泉溪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突出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培育,形成了“四大工业园区、五大支柱行业”格局(金属门业、五金工具、汽摩配件、电动工具、旅游休闲等五大支柱行业),区内企业225家,规模以上企业61家,比去年同期新增4家,其中产值超亿元14家;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新增技改项目12家,计划投资3.14亿;实施企业“空间换地”、“机器换人”战略,旧厂房15家,机器换人18家;落实“浙商回归”投资计划,重点引进省内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引进浙商资金44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0%。 (钟聪慧)
旅游文化
乡村旅游让泉溪绽放光华
沿着狭窄的山道盘旋而上,状元峰上泉溪镇白革村映入眼帘。在冬日阳光里,这个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被映衬得愈发幽深和静谧。白革素有“十里竹海、十景白山”之称,村口千年红豆杉和古枫树林立,村内保存完好的朱氏祠和村尾古庙为这个古村增添了几分岁月的沧桑。
古木苍苍,溪水潺潺,柴门犬吠,屋舍俨然的白革以其古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寻觅乡愁。看着日渐热闹起来的小村,村两委抓住机遇,积极挖掘文化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村民朱旭良开的“枫桥农家”是白革村最早的农家乐之一,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他家的小院里总是热闹非凡,挤满了永康等地来玩的游客。“多的时候一天有十几桌,”朱旭良高兴地说,目前村里有5家农家乐,近几年的旅游开发让他们的生意变得越来越红火。
为进一步规划开发旅游业,白革村村两委班子还与金灿集团加以合作。“目前,我们正致力于禅茶文化、生态文化游以及旅游用品等方面的开发。”公司负责人说,“届时,竹编手艺等都将成为村民致富的法宝。”
除了做足乡村文化旅游文章,泉溪镇还把农业、林业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旅游相结合。连日来,千丈岩滑雪场内人头攒动,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体验一把滑雪的乐趣。“目前还处于试营业阶段的千丈岩滑雪场,是我们万亩竹海观光园综合开发的一个部分”。千丈岩万亩竹海观光园负责人潘恒霏说。
千丈岩竹林连绵,蓊蓊郁郁,2年前,经营着一家竹木制品公司的潘恒霏看中了这里,进行了规划和开发。竹屋、凉亭、长廊在“崇岩壁立,高千仞”的千丈岩上一项项建立,知青文化也被重新挖掘。“接下来,我们还要利用自然优势开展农家体验、林业观光、竹林拓展等活动。”对于未来,潘恒霏充满了期待。
近年来,泉溪镇南部地区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沉淀,形成以“一村一湖”为核心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通过仓部堰水利遗址、刘氏祠、水碓周婺州窑遗址、红军九大队纪念馆、粟裕红军纪念地、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等一批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同时,依托清溪口水库等自然资源,建设一批集有机茶园、高山果蔬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度假景区。该镇还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武义东北部生态后花园。 (邱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