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瑶药材
  • 【探寻广西城市新名片】14个地级市新名片一览(组图?瑶药材
  •   探寻广西城市新名片

      编者按:名片就是一个人推销自己的一种重要工具,同理,城市名片就是一座城市全国甚至国际的重要“脸面”。广西手机报即日起推出《探寻广西城市新名片》策划报道,关注广西各地崛起的新名片,聚焦大美广西。什么样的“名片”可以代表南宁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今年,南宁又将有什么“新名片”?小编今天带你认识首府南宁的城市名片。

      南宁.生态绿城

      着力提升“中国绿城”品味

      初春时节,漫步在南宁街头,你会发现道、邕江两岸绿树葱茏,鲜艳的三角梅花团锦簇;街头公园、庭院小区绿树环绕,红绒球、鸡蛋花点缀其间;一些重要道节点、山石草树精心搭配,营造了蕴含岭南山水园林韵味的独特景观。半城绿色半城建筑,走在南宁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与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不期而遇。南宁作为正在崛起的一座面向国际的城市,有着自己广为世界所熟知的城市名片—中国绿城。

      [半城绿树半城楼]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南宁把“中国绿城”定位为城市品牌。2010年,南宁决定大力实施城市、农村、通道、水系森林和生物多样性“五大森林工程”,并根据“五大森林工程”启动了森林街道、森林公园、森林县城等建设。2012年,南宁在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的上继续“大放光彩”,再次将“中国绿城”建设推上新台阶。2014年,南宁提出,着力提升城市绿化美化彩化水平,生态自然化、森林化、多彩化、多样化、苗木本土化、管理低成本化原则,强化绿化养护,提升花量花品,全面实施“中国绿城”提升工程。

      [追绿脚步未停歇]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近年来,南宁市全面推进城市绿化,着力提升“中国绿城”的品牌效应,“生态立市”“立市”战略,构建了以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为中心,以邕江主河道沿江森林风光为生态主轴,以县区自然区等森林为补充,融合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城乡一体化城市森林体系。2014年,“中国水城”建设及邕江综合整治开发项目共58个,年度计划投资42.95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07.8%。一份份精彩的成绩单,记录了南宁人建设美好家园的辉煌成就,记录了南宁市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铿锵奋进的脚步。

      南宁.秀美水城

      以“水城”建设打造新品牌

      《辞源》曰:邕,城郭四方有水,环抱而成池。从山水中来,再回到山水中去;回望历史,城郭四方有水,环抱而成池的老南宁,记忆依稀可见;展望未来,一座绿色水城中绕的中国水城画卷正在缓缓展开……如果说“中国绿城”建设为南宁披上了一件漂亮的舞衣,那么“中国水城”建设则给南宁系上了一条美丽的腰带,增加了城市的灵动。

      [城在水中 绿在城中]

      青衫为屏,邕江为带;山水相衔,绿羽成脉。2010年,南宁水城开始建设。一江、两岸、两渠、六环、十八(内)河……根据规划,城市内河水系及沿海区域将建设成为畅通的行洪道、水清岸绿的滨水生态住区、风景秀丽的景观带、经济繁荣的产业带、内涵丰富的文化带、人水和谐的休憩园,实现人与水、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城市人居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通过“中国水城”10年规划期建设,2020年,南宁将变身成为一座“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生态城市。

      [城市核心水系景观现雏形]

      如今,民歌湖、相思湖、明月湖、青秀湖和贤宾湖等5大水系已相继完工,让市民尽享湖景风光带来的休闲生活。目前,南宁“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核心水系景观已具雏形,正逐步形成“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中国绿城、中国水城”交相辉映的双城形象。城西有相思湖、明月湖,城中有整治一新的朝阳溪穿过,城东有南湖、民歌湖,城南有五象湖,城市因水而灵动。

      南宁.多彩花城

      铸造“花样南宁”新名片

      或行走,漫步在绿意葱葱的林荫道,徜徉在姹紫嫣红的公园里;或驾车,穿梭于多彩绚丽的立交桥,往返于风景如画的新农村……每一处,总让旷神怡流连忘返;每一处,满眼是花沁脾。生活工作在这样一个四季花开、花团锦簇的美好家园,并不是梦。今年,南宁市继续在“绿”和“花”上做文章,着力提升“中国绿城”品位,全力打造“花样南宁”,做到四季有花、处处有花。

      [绿城锦上再添花]

      记者从南宁市园林局获悉,今年南宁市将实施精品线绿化工程,打造“花样南宁”,启动“第二市花”征集评选活动,并结合在建工程,大力推广使用。继续推行鲜花下地培土种植和混播花种技术,持续打造自然野趣、多彩缤纷、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化景观。此外,年内在重要道及景观节点种植鲜花500万盆,进一步推广使用洋紫荆、大花紫薇、蓝花楹、火焰花、凤凰木、三角梅、夹竹桃、朱槿等本土观花乔灌木。届时,南宁的四季鲜花将绽放得更加任性。

      [目前南宁已有的花街]

      东宝、金洲的大花紫薇(花期5-7月份);

      园湖的火焰花(花期3-4月份);

      教育、友爱南的红花羊蹄甲(花期10月至翌年的4月份);

      淡村、竹溪大道后排绿地的仪花(花期4-6月份);

      滨湖、双拥的红绒球(花期9月至翌年4月份);

      大学后排绿地的洋紫荆(花期3-4月份);

      五象大道的龙船花(花期全年)。

      城市新名片·柳州

      柳州,又称龙城,因“龙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多姿多彩。“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柳州是工业城市,也是森林之城;是生态宜居之地,也是创业发展的一方热土。这是“老工业城市”柳州市近年来展现在面前的一个崭新而现代的形象。良好的生态,使柳州成了一座宜居和创业两相宜的现代化城市。小编今天带你认识柳州的城市名片,走进风情柳州。

      那些为人熟知的柳州城市名片

      [中国最美工业城市]

      柳州拥有“柳工”牌装载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片、花红药业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工业产品。作为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上世纪十年代,柳州曾是一个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被称为“酸雨之都”。经过加大投入治理污染,柳州恢复了昔日的“碧水蓝天,青山绿地”;通过“生态花园、五彩画廊”工程,柳州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盛开的鲜花和缤纷的彩叶。2014年,柳州入选“中国最美丽城市”。柳州被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誉为“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的城市”。

      [世界赏石文化之都]

      柳州市素有“中华石都”的美称,是东南亚最大的奇石交易集散地。柳州境内奇山秀水,自古便盛产奇石、怪石。从1999年起,每两年一届的柳州奇石节成为了天下石友石艺、交流文化、传情达谊的赏石盛会。现代柳州赏石文化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20多年发展,柳州已经拥有庞大的奇石产业。被称为“奇石梦之馆”的柳州奇石馆是马鹿山奇石博览园的核心景区,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奇石专类展馆,馆藏精品数千件。在如今的柳州,奇石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

      [古韵新味成就文化龙城]

      柳州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南方人类的早期代表“柳江人”的发祥地,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柳元曾任柳州刺史,柳州是其最后居留地,柳侯祠、柳侯衣冠冢及历代碑文石刻迄今保存完好。柳州是歌仙刘三姐的传歌胜地,早年风靡一时的电影《刘三姐》是在柳州彩调剧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近年来,柳州所编演的大型民族音乐剧《白莲》、《八桂大歌》,在中国有着极高的声誉。

      新名片·大美柳州·灵动之城

      柳州打造“水上娱乐运动之都”

      柳州因柳江而得名,柳元诗中“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徐霞客笔下“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便是柳州城市风貌最为形象的写照。“百里柳江百里画廊”景观带贯穿着整座柳州城,不仅是柳州市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柳州市民平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自引入国际水上运动赛事之后,柳州正以“水上娱乐运动之都”的崭新名片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彰显文化塑造品牌

      作为水上体育赛事的配套文化活动,2011年,柳州水上狂欢节应运而生。如今,这个以水为媒介的狂欢盛宴早已深深印记上了“柳州味道”,每一个散发的狂欢因子皆已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缩影。狂欢大巡游、音乐不夜天、螺蛳粉美食节、狂欢啤酒音乐季、文化创意展示等活动,为龙城这个底蕴深厚的城市增添了厚重的内涵。山水秀美的城市狂欢魅力转变成了真金白银的城市硬实力,“风情柳州”城市品牌以欢乐为载体越走越远。

      新名片·魅力柳东·智慧车城

      柳东新区:创新驱动智慧车城

      一个承载着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区,怎样担当起引领全市升级转型,破解老工业城市发展活力的历史?肩负着建设国内一流创新特色园区的历史重任,柳州柳东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正以磅礴之势不断刷新着跨越发展的新高度,发展成为我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样板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智慧车城。

      创新发展动力澎湃

      以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来建设布局一个新区,全国少见。柳东新区以产业驱动、教育驱动、驱动、创新驱动“柳东模式”为引擎,致力打造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为核心,以技术研发、产业物流、商务办公和人才培养等服务产业为依托的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化汽车城。凭借良好的产业布局与发展空间,柳东新区以无与伦比的活力迸发出无限。新区内年产汽车接近50万辆,有4家企业上市;“高精尖”项目纷纷入驻……如今,高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了柳州市最重要的经济载体和发展高地。

      城市新名片·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桂林山水是中国自然风光的经典品牌,也是国外游客到中国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年来,人们走进桂林会发现,山水奇美的桂林,又融入了许多新元素,使得这座演变中的古城,在游人眼中增添了无穷的活力。今天让我们一起邂逅最美山水,认识桂林的旅游新名片。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

      桂林旅游逐渐显露“国际范”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历代文人笔墨下的诗句道出了桂林的山水之美。作为中国最早对外的旅游城市,桂林一直被看作中国旅游的风向标。2012年11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国家批准实施,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以来,桂林市高端引领、转型发展,推进一批支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全面提速旅游胜地建设。

      “高大上”项目落地山水间

      2013年3月至8月,桂林先后在、、深圳、南宁、台北举办系列新闻发布会和项目推介会,两岸三地迅速刮起一阵“桂林旋风”,顺势签下一大批“高、大、上”投资项目。2014年,一批大型知名商业综合体建设开历史先河,高新万达广场项目顺利封顶,华润万象城、海吉星食尚港项目启动建设,国际商贸城项目、万福休闲广场项目基本建成。一批文化、旅游及服务业项目建设强力推进,胜地建设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升级”

      作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论坛的永久举办地,桂林已经成为世界旅游数据研究与趋势展望的“智慧中心”。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吸引全球五大洲52个国家和地区参会参展,使桂林旅游愈发“国际范”。2013年,在一项国际性“全球最美河流”评选中,漓江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河流,获评全球15条最美丽河流之一。2014年6月,漓江喀斯特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填补了广西界自然遗产名录的空白。

      旅游产业由量转质效果凸显

      2014年7月28日,桂林市正式对韩国、美国、英国等51个国家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成为全国首个实施此政策的地级市。桂林口岸对东盟10国旅游团6天入境免签政策已获国家批准。2015年开始,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将永久在桂林举办。据旅游部门统计,2014年,桂林接待游客3871.16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03.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0.30亿元;国内游客、入境游客人均停留分别达2.77、2.13天。

      桂林·旅游休闲后花园

      旅游产品向高端化、精品化发展

      近年来,桂林的区位优势愈加明显,水陆空交通发展迅速,正大步向区域通枢纽中心城市迈进,有了旅游休闲后花园之称。桂林着力推动旅游高端化、精品化、差异化发展,农业旅游、散客休闲游、县域特色游、乡村体验游持续兴旺,航空旅游、高铁旅游齐头并进,旅游逐步向多元化和休闲度假模式转变,打造“航空+旅游”“旅游+金融”“智慧旅游”三大经济发展引擎旅游品质不断提升。

      “空中游漓江”

      2013年9月29日,兴安建成广西首个通用航空机场,高端旅游产品“空中游漓江”试飞成功,填补广西高端航空旅游项目空白。2015年春节期间,“空中游漓江”项目受到游客的热捧,六天飞行41个架次,承载了366位游客俯瞰桂林山水之美。在直升机上,透过机窗,广阔的田园风光、美丽的漓江、著名的九马画山等桂林市著名旅游景点尽收眼底,美不胜收,“空中游漓江”项目的开飞无疑给了一个看漓江更开阔的新角度。

      “@桂林旅游”

      2014年,桂林旅游客源中散客占比超过90%,可谓走进“散客时代”,桂林旅游发展新形势,满足游客新需求,通过各种新、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旅游”的城市新名片。与阿里巴巴合作搭建桂林—淘宝旅游合作平台,与百度合作设立“@桂林旅游”直达号,成为全国首个百度直达号旅游线上到线下城市。

      桂林·山水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奔向“创意”新时代

      有着2000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桂林,既是国际旅游名城,又是历史文化名城。经过不断探索,一个战略方针越来越明晰:把文化立市放在首位。如今,桂林文化产业产值以每年25%速度递增。广西共6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桂林就占了3家;广西两家动漫实验园区,其中一家就在桂林,其动漫游戏产业更以一马当先之势,排在全区第一。桂林国家高新区创意产业园是广西首个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园区。桂林开创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先河的《印象·刘三姐》,更是令中外观众陶醉。桂林正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双轮驱动”,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

      城市新名片·北海

      北海,是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海市区三面环海,风景优美,集“海、滩、岛、湖、山、水、林”于一体。这里不仅有天下第一滩的北海银滩,中国最美丽海岛的涠洲岛,还有名震中外的汉文化遗址,是中国海上丝绸之始发港城市之一。“最中国生态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中国人居范例”……一块块金字招牌,是近年来北海城市建设成就的最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北海的城市名片,看看北海如何浓墨重彩续写新篇章。

      [北海·滨海旅游胜地]

      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城市

      从桂海高速驱车南下至北海,80米宽的银滩大道花香怡人,沿着这条广西最美滨海公而行,气势恢宏的北海园博园、水天一色的冯家江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崭新的城市新区,一园林一景。北海城市像一个巨大的吸引着投资者和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入。2014年,仅仅5年时间,北海机场旅客吞吐量就由50万人(次)增长到100万人(次),刷新北海航空市场的纪录。2014年,北海市共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720.69万人(次)。

      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华丽升级

      如今的北海正在加快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打造以北海银滩和涠洲岛为双核、以北海老城和合浦系列景区为两翼的“双核两翼”发展布局,建设成为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城市和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休闲胜地。目前,北海市正在致力创建涠洲岛鳄鱼山5景区,随着广西单体规模最大的北海富丽华度假酒店、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一批重要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陆续建成,北海打造广西主要旅游集散地和国内一流滨海旅游休闲胜地的目标初步实现。

      再续“海上丝绸之”千年情缘

      从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最早始发港到近代连通国内外的商埠,从中国首批进一步对外的沿海城市到千帆竞发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北海筑牢合作的平台,率先开辟了与东盟国家的海上航线,是广西与东盟国家开展友好城市建设最多的城市。近年来,北海赴东盟国家旅游航线开航达1500多个班次,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今年2月9日,“北部湾之星”号邮轮,循着2000多年前先贤的足迹,从北海出发,经由越南岘港直达马来西亚关丹港,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新征程中再续前缘。

      新名片·工业北海崛起

      挺直产业脊梁圆“北海梦”

      北海作为沿海城市之一,发展曾经历几度起落,“无产业支撑”一直是困扰北海发展的难题。2010年开始,北海通过推进“三年跨越发展工程”,不仅实现P、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成功甩掉了“无产业支撑”的帽子,还坐稳了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头把交椅,实现石油化工、特钢新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强势崛起。

      [工业经济显峥嵘]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华南地区最大的广西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亚洲最大火力发电示范区、北海林纸一体化、中电集团北部湾智慧生态电子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投资45亿元的“民企入桂”重要—和润集团仓储物流及大豆饲料蛋白项目开工建设,北海诚德集团年产量120万吨、产值达150亿元的高端不锈钢冷轧带材项目、北海惠科电子科技产业园,北部湾海洋重工万吨级船舶修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2014年,北海工业经济描绘出发展的绚丽场景。

      [产业与生态“比翼双飞”]

      回溯6年时光,北海规模工业总产值从2009年的236.5亿元跃升至2014年1597.9亿元,几近7倍。2014年,北海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810亿元,占据广西七成份额。在产业“补好课”的同时,北海实现了生态“不丢分”。2014年北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0.76%,大气、水、主要污染物减排等主要“绿色”指标领先广西,再次入选“中国十佳空气品质城市”。全市近海红树林面积则由2009年的4500公顷,增加到2014年的5100公顷,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的“比翼双飞”。

      城市新名片·钦州

      钦州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海岸线长562公里,是中国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枢纽,中国坭兴陶都、中华白海豚之乡,民族英雄冯子材、刘永福的故里。船行钦州三娘湾,白海豚不时跃出水面,弄潮嬉戏;极目远眺,碧海上,巨轮破浪疾行,在钦州港进进出出;湾畔,集装箱如山堆积,桥吊林立,货如,百舸待发。伴着北部湾激越的涛声,让我们一起走进钦州,看看这座岭南古城如何打响新时代的“钦州牌”。

      [“海上丝绸之”门户港]

      钦州港彰显“国际范”

      因港而兴,因海而荣。钦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的重要始发港,更是海上丝绸之最繁荣的唐宋时期的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紧紧抓住北部湾开发的历史性机遇,钦州大力实施“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实现“撑竿跳”式跨越发展,一举从祖国的边陲跃升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窗口和门户、从对外“末梢”变成面向东盟合作的重要枢纽平台,努力打造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的门户港和枢纽城市。

      因港而兴因海而荣

      在钦州保税港区大榄坪海岸,并肩耸立着两栋特别的建筑,一红一白,别具一格。红色建筑,被称为“欧洲小镇”,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进口酒类集散地;白色建筑,则是全国第五个整车进口口岸的国际汽车城。谁能想见,几年前,这里还是汪洋一片。凭着“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钦州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4年,钦州港港口吞吐量64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7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区第一;外贸进出口增长46%,增速排广西第一。

      钦州大港通联全球

      世界版图上,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如枝丫般延伸拓展,钦州港至、高雄、新加坡、曼谷、海防等世界重要港口的集装箱航线已开通,与马来西亚关丹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结为国际姐妹港。如今,那片20年前连GPS都无位的海域上,全国第六个保税港区—钦州保税港区屹立于此,随着2014年9月二三期基础及监管设施通过验收,进入全面运营新阶段,有力推动广西、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从古代海上丝绸之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钦州世界的脚步未曾停歇。

      领航临海工业“巨舰”

      临海工业:钦州腾飞的引擎

      港口经济,是现代工业社会中最有活力的经济之一。20年来,钦州市主攻大港口大工业,决战临港产业园,掀开了钦州临港工业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新一页。中国石油、国投电力、印尼集团、中粮集团等特大型企业纷至沓来;石化、装备制造、能源、造纸、粮油加工、现代物流为主的“六大临港产业板块”强势崛起;集“江、海、湖、山、岛”于一体的滨海新城初露峥嵘;亿吨大港、千亿产业、县域工业大突破……一幅幅壮丽的临海工业画卷蔚然展开。

      聚力临港大工业

      一侧是马来西亚的标志双子塔,一侧是钦州的标志白海豚,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中马大门的雕塑傲然矗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共建的第一个园区,是深化中国—东盟合作的“旗舰”项目。园区规划堪称大手笔:总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50万,一期开发就逾15平方公里。2008年以来,钦州先后获得钦州保税港区、钦州保税港区整车进口口岸、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国家级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农民创业园等5个国家级合作平台。预计到“十三”期间,钦州市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

      滨海旅游受青睐

      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

      “游港口,逛码头,万吨巨轮通五洲,凌云机塔炼石油,临海工业正锦绣;三娘湾,沙滩走,人儿似在画中游,海豚向你点点头,海鲜让你吃个够。”这是童谣《游钦州》中吟唱的美好景致。“海上丝绸之”不仅是商贸的渠道,也是文化交流的舞台。钦州独具的美景和文化吸引着各地的游客。2014年钦州市国内旅游收入74.68亿元,同比增长22.46%。其中入境人数5.03万人次,创旅游外汇收入166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10.1%。

      “母亲海”

      在“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发展指导下,钦州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海洋工作,最大限度地了“天蓝水碧”的钦州海洋,白海豚成了钦州生态形象大使。钦州三娘湾海域中华白海豚数量从2004年约96头增至2014年约200头。从三娘湾观潮节到钦州蚝情节,钦州举办一系列活动提升了“中国大蚝之乡”的品牌,“以蚝传情、以蚝促旅、以蚝誉钦”打造了大蚝饮食文化的独特盛宴。

      城市新名片·河池

      这里,有神奇雄美的喀斯特地貌;这里,有妩媚秀丽的高山平湖;这里,还有独树一帜的长寿资源……这是大自然赋予河池的一份大礼。河池是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素有“六乡之誉”,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歌仙刘三姐故乡、红七军和韦拔群故乡。手机报小编今天带您认识河池的城市新名片。

      [长寿圣地·养生天堂]

      河池特色旅游显魅力

      “人长寿”,是河池的金字招牌。这里的阳光、空气、水、食物、地磁等,是长寿的奥秘所在。以巴马、东兰、凤山金三角为核心的盘阳河流域,是闻名遐迩的长寿带。河池,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近年来,河池市立足“山青、水秀、洞奇、物美、民淳、人寿”的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美、寿、文、和、新”内涵,全面打响“长寿圣地·养生天堂”旅游品牌。2014年,河池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39.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6.57亿元。

      特色生态游受热捧

      在《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审定通过后,广西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包括巴马、东兰、凤山、大化、天峨和都安等6县生态旅游,正大步前进。河池以创建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打造出巴马长寿养生、凤山地质奇观、都安潜水探险、大化红水河、天峨森林峡谷等特色旅游产品,初步形成生态体验、养身保健等多元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当地推出了世界长寿养生之旅、生态养生休闲之旅、少数民族风情之旅、世界地质公园探险之旅、足迹寻访之旅、红水河黄金水道之旅等六大旅游精品旅游线,受到游客欢迎。

      工业旅游景点涌现

      到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定村,参与精美的藤编活动;去龙滩水电站,看全球最大的地下厂房;到巴马瑶族自治县,探寻“巴马水”的发源和生产过程……河池在工业开发中融入旅游元素,涌现出一批工业旅游景点,成为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南丹县按照国家5景区标准,打造丹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项目;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依托7万多亩毛葡萄,引进企业投资2.3亿元,建设集种植酿造、展示体验、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化葡萄酒城,目前项目正在推进中。目前,河池已经建成了涉及茧丝绸、酿酒、工艺品、水电站等领域的8个工业旅游示范点。

      民族文化醉游人

      民族文化之花绚丽绽放

      无论是大型音舞诗剧《铜鼓》、竞技类项目《人马弹弓赛》,还是毛南族“分龙节”、宜州“刘三姐文化节”、仫佬族的“依饭节”……无一不彰显着河池独特的民族色彩,也为河池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长期以来,壮、汉、瑶、苗、仫佬、毛南、水、侗等8个世居民族在河池繁衍生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目前,河池市有“刘三姐歌瑶、毛南族肥套、壮族铜鼓习俗、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等8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壮族蚂拐舞、壮族舂榔舞、贡川纱纸制作工艺”等24项列入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核桃产业大突破

      名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

      河池市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中,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以科技为先导,着力打造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优产品。近年来,河池市大力发展核桃、糖料蔗、桑蚕、火麻、油茶、高淀粉薯类、香猪、瑶山鸡等8大扶贫产业,特别是核桃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2年,河池正式启动核桃产业发展战略,成为广西“吃螃蟹的第一人”。两年内,全市先后投入2.4亿多元资金扶持发展核桃产业,核桃面积在原有的13万亩基础上发展到205.1万亩,两年增长了近15倍,仅2014年,河池市新种核桃95万多亩。目前全市核桃总面积达212万亩,已成为广西核桃种植面积最多的地区。

      立体交通网成形

      架起对外交流的空中走廊

      这是一个注定要载入河池发展史册的日子,这是一个让河池人民“”梦想成真的日子。2014年8月28日上午10时25分,一架从重庆飞来的CRJ900客机缓缓地降落在广西河池金城江机场,标志河池金城江机场正式通航,从此架起了河池对外交流的“空中走廊”,开辟了河池扩大的“之”,标志着河池构建“水、陆、空、铁”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正式成形。河池机场也成为河池对外的新窗口、面向全国的新名片。

      城市新名片·贺州

      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汇处,是一处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这里山水秀丽、田园恬静,森林茂密。千年古镇、民族风情、特色美食,处处透露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贺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华南生态旅游名城”,有着“粤港澳后花园”之美誉。今天我们与您一走进贺州,领略这座美丽的城市。

      [森林之城·田园都市]

      网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有人巧妙地把广西“十四个市”比喻成“一个班级”,把南宁比喻成“班长”,把柳州比喻成“生活委员”,把桂林比喻成“团支书”……其中,把贺州比喻成“班花”,赞誉其美丽。近年来贺州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突出山水秀美、生态宜居特色,将城市形象定位为“森林之城、田园都市”。

      >>天然氧吧

      山灵水秀,民风淳朴,舒适,在游客的眼中,贺州是远离喧嚣、涤荡心灵的最佳选择。贺州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别是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桂山森林公园,目前,贺州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82.7%,多年来空气优良率都达100%,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之称。

      >>生态旅游

      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生态休闲游,正在成为贺州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南国仙山”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黄姚古镇、贺州温泉、玉石林、十八水、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紫云仙境……有山有水有古城,“梦寐山水,生态贺州”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旅中的必到之地。

      >>特色农业

      贺州的现代农业,扬名中国,饮誉广西。驱车穿行贺州境内的山山岭岭,红果绿树织成了一幅闪现在眼前的不变风景。富川30多万亩脐橙果树鲜翠,果实飘香;昭平茶乡18万亩翠绿的茶垄随着地势起伏连绵,峰峦叠翠……无一不是贺州绿色产业发展的一幅幅醉人图景。“中国脐橙之乡”“中国李子之乡”“中国名茶之乡”是贺州最名副其实的生态农业的“名片”。目前,贺州已经成为广西最大的脐橙、梅李和青梅生产,已初步形成了水果、马蹄、蔬菜、茶叶、晒烟等五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贺州·客家都城

      贺州市是一个客家文化浓郁的城市,据资料记载,贺州客家人约有48万,占贺州总人口20%。2010年,自治区批复同意贺州市设立“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2011年,我国首部客家题材高清数字电影《月光光》以贺州为外景,以客家优美、委婉、动听的山歌为连线,以客家文化和客家侨乡文化为纽带,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客家人的风貌。目前,贺州积极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形成了“赏客家歌舞、品客家美味、看客家围屋、玩客家风情”的旅游热潮。

      >>神秘的客家围屋

      贺州客家传统民俗底蕴厚重,客家围屋数量众多,平面布局形式多样,在贺州市八步区的莲塘镇,有3处独具建筑结构特色、保存非常完整的客家围屋,其中占地20多亩,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仁冲村客家围屋是目前我国保存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建筑之一。贺州客家围屋生态博物馆是广西的一项民族文化工程,也是中国首座客家文化生态博物馆。客家围屋成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传奇·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的新石头记

      历经千百万年地质变化,在贺州广阔的大地上形成了华南地区最大的汉白玉大理石矿山资源和花岗岩矿山资源。在贺州平桂管理区黄田镇花村有一处开采后的大理石矿山,石柱、石笋千姿百态。贺州人慧眼识珠,把面积25公顷的废弃矿山成为特色观光景区—全国惟一的汉白玉大理石岩构成的石林。如今,贺州“玉石林”已成为国家4景区,备受珠三角及港澳台游客青睐,年接待游客达数十万人次。

      石头故事越演绎越精彩

      贺州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汉白玉大理石生产,已探明储量26亿立方米。贺州的花岗岩矿山资源,远景储量约31.2亿立方米。如今,贺州已形成一条“大理石原料大理石板材和工艺品大理石边角废料回收重钙碳酸钙超细粉合造大理石碳酸钙新材料(涂料、纸业等)”的石材循环产业链。目前,在贺州火车站附近,正在规划建设一个占地约70平方公里的“生态新城”,还有以现代版清明上河图为规划方案建设的“一江两岸”,将全部采用贺州花岗岩制作的纳米科技板材料建设,打造一个节能、绿色、低碳的新城区。

      城市新名片·防城港

      防城港市地处中国海岸线最西南端,有着580公里的海岸线,“海在城中,城在海中”,是北部湾畔唯一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这里是“中国白鹭之乡”,30万只以上的白鹭,每年不远万里迁徙而来;这里还拥有全世界90%以上的野生金花茶资源,被授予“中国金花茶之乡”。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布局的钢铁能源和沿边重点开发试验区,防城港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今天,让我们走进防城港,看看这座边关城市如何世界的海上主门户。

      崛起的海湾城市

      全面合作的港口之城

      防城港市因港得名,以港立市,是我国沿海12个主枢纽港之一。开工建设西部第一个核电站红沙核电站和沿海钢铁精品以及有色金属加工;东兴国家重点开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并正式启动实施;形成了钢铁、有色、能源、食品、石化、装备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了千亿元……一系列成绩诠释了防城港这座年轻的滨海新城,以长袖善舞的崭新姿态,向呈示了一幅发展的壮美图景。2014年,防城港市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88.9亿元,增速居全区第二;港口吞吐量1.15亿吨,稳保中国西南第一大港地位;经东兴口岸出入境人数超过600万人次。

      >>构建海上丝绸之新支点

      对于防城港而言,早已承载着丝绸之的重任,通往西南、东部、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水、陆基本贯通,面向东南亚的海上之也打通,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开通了业务,已成为环北部湾地区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最多的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几年前就突破亿吨。东兴试验区建设的推进,加快了防城港与东南亚国家互联互通步伐。而沿边金融综合试验区和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催生了大批运输业、加工业和小商品贸易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加速了防城港构建丝绸之新支点步伐。

      >>打造海洋文化名市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防城港把美的发掘和海洋文化的展现,精准地体现在4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580公里的海岸线的雕琢中,海上丝绸之、海上古运河等文化元素,防城港人均用不同艺术形式,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打造成了现代版的海洋文化名市。建成国内首个面积最大、名家荟萃的大型书法石刻海洋文化主题景观园区—海洋诗书苑临海而建,成为海洋文化最直观、最人文的景区。同时,充分挖掘本土资源,把一系列富有边境特色、海洋特色、民族特色的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升级边海经济带

      防城港“边海经济带”发力起航

      防城港市充分发挥沿海沿边优势,谋划提出并推进建设边海经济带。这里拥有东兴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金融综合试验区和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个国家级开发平台,建有企沙工业区、大西南临港工业区、东湾物流加工区和江平工业区等多个自治区级重点产业园区。通过推进边海经济带的建设,防城港重点打造六大经济业态,即优化提升港口经济、口岸经济、旅游经济,培育拓展海洋经济、互联网经济、生态经济,从而形成边海联动、产业集聚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旅游经济

      跨境旅游产业方面,防城港将加快发展跨国旅游业务,用足用好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和东兴口岸落地签证等旅游政策,进一步推进旅游通关便利化,争取开通跨境自驾游项目并使之常态化。以中越海陆跨境游为重点,谋划桂林-南宁-防城港-东兴-芒街-下龙湾国际陆旅游线,培育防城港至下龙湾邮轮航线,形成跨境海陆旅游环线,打造东盟风情、餐饮、文化娱乐、免税购物等高端国际旅游产业。

      互联网经济

      当下风头正劲的互联网经济,在东兴市发展得如火如荼,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东兴在广西县域电商发展排名第1位,全国排名第26位。2015年,防城港市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互联网经济,重点建设IT小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进中国-东盟贸易区的电子商务一体化进程,打造中国-东盟跨境电商交易中心和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

      打造足球“中国梦”摇篮

      因为足球,东兴又火了!

      3月4日,首届中国-东盟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在东兴市体育中心开赛。本届参赛球队为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共4支国家男子U16队。这一赛事将连续10年在东兴举办,这也是广西举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性青少年足球比赛。东兴有着浓厚的足球运动氛围,与一河相隔的越南芒街有着多年的足球交流历史,一年一度的东兴-芒街元宵节足球赛是中越两国边民的体育文化大餐。目前,东兴市正在积极推进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东兴中心)建设,力图把东兴打造成为实现足球“中国梦”的摇篮。

      城市新名片·玉林

      “千年古州”“岭南都会”“文化古城”……渡不尽的历史长河,孕育着玉林历史悠远、钟灵毓秀、文脉绵长的城市底蕴。“动力之城”“陶瓷之都”“创业之城”……描不尽的城市名片,诉说着玉林人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善于创业的优良传统。如今的玉林,处处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今天,小编带你走进这座被誉为“岭南美玉,盛景如林”的城市,看玉林如何蓄势腾飞。

      [现代商贸城市]

      玉林打造北部湾城市群商贸中心

      玉林自古就是桂东南重要的商品贸易中心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发展物流业,推动“商贸兴市”,既是玉林的历史选择,也是现实战略。成为“4+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圈之后,利用传统产业优势,打造北部湾城市群商贸中心就成为玉林新的战略目标。

      千年古州延续商贸繁荣

      目前国内最大的封闭式药材交易中心—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傲然矗立在南流江畔,已成为玉林商贸业的一个传奇和名片。该项目第一期已运营数年,并成为几届“药博会”的主要举办地,拥有大小商铺2000余家,年交易额70亿元,市场影响力波及全国。玉林着力引进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其中港资项目—玉林宏进农批市场就是其中的龙头项目,300多吨的农产品日交易量奠定了该市场在广西乃至华南的地位。玉林一批老的大型商贸市场在升级,加上正在规划或建设的福绵国际服装贸易城等10余个大型专业市场,一个规模庞大的现代商贸城市和现代物流已现雏形。

      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产业兴则物流旺,物流畅则产业旺。地处一隅的玉林,培育了玉柴机器、玉林制药、黑五类食品、三环陶瓷等全国知名品牌企业,拥有着诸如“中国动力之都”“中国日用陶瓷之都”“世界裤都”“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中国药材之都”“中国铁锅之都”等重量级头衔,产业发展程度可见一斑。玉林形成了机械制造、水泥陶瓷、食品健康、服装皮革、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集群,培育了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农业方面,玉林市是全国九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之一,是中国有名的“荔枝之乡”“龙眼之乡”和“沙田柚之乡”。

      逐梦“水陆空”

      “海陆空”交通建设齐头并进

      黎湛铁电气化开工,计划于2016年年底竣工,其中贵港根竹至玉林段将提速至160公里/小时,提速后,玉林将通过黎湛铁接通南广高铁,让玉林人民实现在口乘坐动车出行的梦想;玉林火车站站房工程开工;玉林民用机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原则通过评估,机场将力争2015年开工建设……2014年,交通建设是玉林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亮点之一。玉林人民共同祈盼已久的“动车梦”、“机场梦”,终于迎来了曙光。

      [打造出海黄金口岸]

      接近海,融入海,利用海,是玉林人多年的梦想和追求。建设港口码头,发展临海产业。玉林市围绕“通江达海、东靠南下”战略,加快推进铁山港东岸码头、绣江复航工程建设,打通出海通道和东向水通大动脉。目前,玉林已明确先行启动2个10万吨级公用码头泊位及周边5000吨散货泊位,进港道—龙腾北段由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牵头,尽快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铁山港东岸码头项目前期工作拟于2015年6月前基本完成并开工建设。走进深蓝,玉林将从铁山港东岸码头启航。

      创建园林城市

      玉林全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从空中俯瞰玉林城区,南流江和清湾江宛如两条玉带穿城而过,赋予了城市和隽秀,荡漾着滋润生命的涟漪,使得大地满目葱茏。近年,玉林市吹响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号角,也踏上了追梦的征程。狮子山公园、龟山公园、江南公园、人民公园等点缀着玉林城市的面容,带来了满满的绿色和生气,营造独特的城市园林景观;对口、道进行绿化,让绿脉沿着道在城市中延展……如今,放眼玉林这座城市,城在绿中,人在景中,如同置身一座大公园。玉林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脚步愈发铿锵有力,一座更绚丽多姿、朝气蓬勃的城市正向我们走来。

      城市新名片·来宾

      天下来宾,来者上宾。作为体操王子李宁的家乡,桂中小城来宾市虽然没有庞大的家底,但却一贯有着“心容天下”的大气与热情。作为广西煤都、桂中粮仓、中国糖都、世界瑶都等,来宾市在经济建设的道上一步一个脚印,让只有200多万人口的桂中小城渐渐成长为红水河畔的一颗明珠。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

      来宾用产业支撑“重要节点城市”

      面对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所带来的机遇,2002年才建市的来宾,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又迎来了“新春”。2014年,来宾围绕“广西‘双核驱动’战略重要节点城市”的新定位,实施“立市、工业强市、城建塑市、农业稳市、商贸旺市”的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南宁、柳州经济走廊,推进“柳来河”一体化。当前,来宾市正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航运条件,努力建设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区域性枢纽通道、西江生态走廊以及广西“双核”重要联结点。

      经济发展迎“新春”

      2014年,来宾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60亿元,增长5%,重点推进了铝精深加工、合金新材料、百亿元能源、碳酸钙产业、茧丝绸及服装加工五大建设,依托来宾电厂资源,打造热电联产、煤炭交易中心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等板块,已初现雏形。“金海牌”铟锭、“尚尚蚕”白厂丝……越来越多的来宾品牌在外闯出了名气。560亿元,这个数据在广西14个地级市“小伙伴们”的排名中或许不算靠前,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也是陌生而抽象的。但看到来宾市新建起来的高铁站、体育馆等公共设施,你会明白“数字的意义”。

      积极融入“双核驱动”战略

      自治区重点推进“双核驱动”战略,来宾市作为“双核驱动”战略和“南柳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面临着重大历史性机遇。来宾市已经成功跻身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行列。今年,珠江—西江经济带来宾段的建设将加速推进。来宾将以大规划建设大港区、大园区、大物流,统筹好大藤峡水利枢纽建成前后的项目建设;重点推进11个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航道整治以及港口码头、疏港公、沿江园区的建设;发展沿江经济,推动沿江城镇兴起。

      “桂中”旅游之城

      大步走在“桂中旅游崛起”的上

      2014年7月20日,来宾正式迈入了高铁时代。随着去年底贵广高铁的开通,来宾往来于各城市间的时间大大缩短,从来宾到柳州要20多分钟,到南宁1小时,到桂林一个半小时,到贵阳4小时……来宾旅游业迎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以武宣、象州、金秀等地组成的大瑶山旅游风景画廊已经成为一条成熟的旅游线。下一步,来宾将重点打造以忻城薰衣草庄园、土司衙署,合山矿山公园,兴宾区蓬莱洲以及市区水城等景点为核心的红水河壮乡风情旅游线。

      >>打好“高铁”这张牌

      目前,来宾市已围绕高铁制定新的旅游产品和线,桂林一日游和梧州、北海两日游等线是被来宾市旅游市场普遍看好的几个亮点。欲打造成特色旅游胜地的来宾,已逐步向“品质游”“休闲游”方向努力迈进:推进圣堂山、薰衣草庄园等创建高等级景区,加紧建设旅游集散地,金秀世界瑶都、忻城壮乡故宫、象州中南第一温泉、武宣近代庄园、合山中国观赏石之乡,以及正在推进的金龟岛休闲度假村、生态体育公园、民族风情博览园等项目都极具特色。

      全民健身示范城市

      来宾树立全民健身榜样

      走在来宾市市区、县城、乡村,健身设施随处可见,无论城镇还是乡村,人们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健身锻炼中。篮球、羽毛球、气排球、舞蹈等是城乡群众日常健身所好。2014年,来宾市成功晋身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这是一个莫大的荣誉。来宾,是一个“全民打篮球”的地方,来宾各个县都有深厚的篮球基础,他们有自己的农民篮球队,曾经到和体育生较量;他们组织农民篮球赛,还会邀请国外队员助兴……目前,来宾市724个行政村已经建设有1535个标准的篮球场,组建了1245支农民篮球队,桂中大地上演了“永不散场的篮球赛”。来宾为西部地区开展全民健身提供了经验。

      城市新名片·崇左

      崇左,是红八军的故乡、左江根据地;这里有两千多年前壮族先民骆越人留下的花山壁画;这里是全球濒危的灵长类动物—白头叶猴的故乡;这里是中国边境口岸最多的城市,亦是中国通往东盟的陆门户、最便捷的“南大门”。而今,作为全区惟一同时享受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桂西资源富集区“三区政策”的城市,崇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

      [陆东盟南崇经济带]

      崇左:百里边关产业兴

      在建设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大背景下,崇左2010年提出了“陆东盟南宁-崇左经济带”这一全新概念和战略,在“南新经济走廊”起始段建设陆东盟的先导示范区—南崇经济带。自2010年以来,崇左在经济带沿线布局了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崇左市城市工业区、中国-东盟南宁空港扶绥经济区等八大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糖、矿、红、绿”四大产业,引进了中粮、中铝、中信大锰、南国铜业、法国埃赫曼康密劳等重点项目。

      中国边境贸易第一大市

      崇左市地处中越边境,边境线长533公里,是中国通往东盟的陆门户之一,拥有“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是东盟”的区位优势。一直以来,崇左“靠边吃边”,做足“边城”文章,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14年,崇左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46亿美元,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首位,成为中国边境贸易第一大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广西三分之一,出口总额占广西一半;对东盟、越南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等多项指标均位居广西第一。

      凭祥综合保税区业绩喜人

      凭祥综合保税区位于凭祥市友谊关,与越南边境口岸互通互联,是我国目前连接越南及东南亚最大的陆地边境口岸。2014年凭祥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188.86亿元,贸易额居全国沿边海关特殊监管区首位。目前橡胶国际贸易和保税加工贸易中心等一批加工配送、交易中心已经建成或正式启用;特色资源出口加工已经形成;保税区—越南谅山—越南海防港、保税区—越南河内—越南胡志明市、保税区—越南谅山—老挝沙湾拿吉—泰国曼谷等三大国际黄金物流线相继开通,形成了陆国际物流大枢纽。

      老区·幸福老区

      推进崇左老区振兴发展

      2月9日,《左右江老区振兴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实施,标志着崇左市实现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左右江老区振兴规划这三大国家战略的全覆盖。崇左市7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左右江老区振兴规划》,该市自治区发改委列入规划实施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987亿元;列入左右江老区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储备项目5大类62项,总投资108.67亿元。2015年2月到6月,崇左市将启动100个项目建设。未来,崇左市将着力打造“老区”“活力老区”“美丽老区”“富裕老区”“幸福老区”。

      山水崇左·别样桂林

      打造美丽崇左升级版

      徜徉于左江,两岸秀美的风光并不亚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崇左旅游资源丰富,有“崇左天下美”之称。自2009年3月,凭祥市恢复中越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以来,崇左“中越边境游”“中越跨国游”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边境旅游业务蓬勃发展。2014年,崇左市深入实施“发现山水崇左·圆梦别样桂林”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德天瀑布5景区、跨境旅游合作区、旅游休闲度假区、旅游名县名镇等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努力丰富各旅游线上的景点内容。2014年,崇左预计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27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46亿元。

      [着力打造本土文化品牌]

      2014年以来,崇左市以文化精品创作和开展文化赛事为载体,着力打造花山文化、天琴艺术等本土文化品牌。崇左以左江花山文化景观申遗为契机,加快推进以花山岩画申遗为主题的动画片《酋长的传说:勐卡》和乐舞剧《花山之舞》的制作工作;以红色题材为主旋律,创作天琴情景表演短剧《春暖左江》等一批红色题材的作品。同时,崇左市委托广西壮学学会编辑出版了《崇左灰姑娘民族文化资源研究论集》,并推荐《壮族灰姑娘》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城市新名片·贵港

      贵港贵港,贵在有港,福在西江。贵港怀揽广西丰腴宝地—浔郁平原,素有“金腰带”之称的西江航道横贯全境,向上可达南宁、来宾、柳州等地,直至云贵川;向下可过梧州,直抵粤港澳。贵港拥有西江流域最多的港口岸线资源,可供开发千吨级以上码头的优良岸线逾百公里。2012年,贵港启动“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舞动港口龙头,并与产业、城镇互动发展,力求在“金腰带”上拭亮“新明珠”。如今,一座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悄然崛起。

      广西最大内河港

      贵港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

      今年初,贵港市捷报频传:作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控制性工程—总投资339亿元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全面开建;西江重工项目第一艘船下水;2014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达5242万吨,坐稳华南及西部内河“第一港”交椅……3年来,贵港以西江为墨,以港口为笔,把力量聚集在港口,把资源汇聚在沿江,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3年间,贵港开建1263个项目,2014年与2011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加了174.6亿元。

      编织水陆联运“立体交通网”

      港口是贵港最具竞争力的资源,港口、航道、码头建设成为“重头戏”:16个港口项目,总投资44亿元。三年“收官”,“升级版”贵港显露峥嵘:贵港—珠江口的通航等级提升为Ⅱ级,建成码头泊位159个,货物吞吐能力大幅飙升。2014年,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在贵港吹响号角,全市列入项目15个,总投资377亿元,是西江经济带城市中涉及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地市。如今,各作业区码头进港公全部与二级公贯通,市中心港区各作业区已实现铁、公、水联运,以港口为枢纽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园区经济大发展

      江上谋发展,功夫在岸边。贵港市按照“前港后厂、前港后园、前港后市”发展模式,科学引导生产要素集聚沿江,规划建设了5个重点产业园区,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建材、船舶修造、电力能源、食品加工等临港产业集群风生水起。江南工业园的建筑板材占全国的13%,羽绒业更牛,粗绒产量占世界的22%。2014年12月29日,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这是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两广合作首个踏实落地的重大项目,开创了两广地区政企合作的新模式。一个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临江临港产业带已具雏形。

      升级版“广西粮仓”

      贵港:现代农业扬帆起航

      贵港素有“广西粮仓”的美誉,连续五年获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的称号。贵港是广西重要的商品粮、蔗糖、水果、肉桂和畜禽生产。2014年,预测贵港粮食总产量达到163.52万吨,创出历年最好水平。随着贵港传统农业产业化、机械化的华丽转身,贵港正成为升级版的“广西粮仓”。2014年,贵港市港北区获得广西惟一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

      >>品牌建设迈向高端

      贵港加快实施精品战略,以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为主攻方向,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一系列精品名牌系列产品在市场上独领。近年来,贵港着力抓好制糖、粮食、茶叶、果品、肉类、加工,形成了一批在区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先后争创了20多个名牌产品,“桂花”牌白砂糖、“福穗”牌大米、“金利”牌大米、平南桂圆肉、覃塘毛尖茶、桂平西山茶、罗秀米粉、金田淮山等一批名牌产品享誉区内外。

      文韵荷城

      领略贵港“荷文化”魅力

      “百里荷城百里塘,适逢盛夏吐芬芳。”这是贵港处处是荷塘、处处有荷花的生动描写。贵港自古以来遍种荷花,由此又被称为“荷城”。据统计,贵港目前培育有750多个荷花品种,是中国长江以南种植荷花品种最多的城市。近年来,贵港打造“和为贵”文化品牌,为贵港源远流长的荷文化赋予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2014年6月至9月,贵港市举办了首届荷花展系列活动。从新世纪广场荷花展、港南区湛江荷田景区,到覃塘区覃塘镇荷田景区……一个个“最美赏荷点”让游客心醉神驰,流连忘返,展示了悠久的“荷文化”和独特的“荷魅力”。

      城市新名片·百色

      红色,是百色的底色。1929年,、逸、韦拔群等老一辈家在此发动和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了右江根据地。现在,百色正加快推进面向粤港澳、大西南、东盟的,建设“百色新城”。红城春潮涌动,美丽壮乡潜力进发,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兴城市,正崛起在祖国西南边疆。如今的百色,“红色福地”、“壮族圣地”、“南国铝都”已名扬四海,百色正以自信的全新姿态面向世界。千姿百色美,万象红城新。

      工业百色

      百色唱响工业强市“好声音”

      自2012年出台《关于再造一个工业百色的决定》,确立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以来,百色实施千亿铝产业工程、工业园区发展工程等“七大工程”,全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今,百色走出一条“铝电结合、林纸结合、煤电结合、矿电结合”的特色工业化发展子,经济呈现快速、健康增长势头,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这个大舞台唱响“百色好声音”。

      红色福地上的南国铝都

      上世纪70年代,百色发现大型铝土矿,探明储量达8亿多吨,老区群情振奋。多年来老区人民继承百色起义,砥砺奋进,将百色打造成了我国重要的铝工业。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百色生态型铝产业示范,百色铝产业再次迎来发展机遇。如今,百色铝产业已经形成平果铝、德保铝、靖西铝3个生产和田东铝产业配套生产,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初具规模。2014年,百色铝工业全年总产值600亿元,成为百色市工业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

      在铝业龙头带动下,相关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广西强强碳素、百色融达铜业、广西信发铝电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并相继建成投产。广西苏源投资公司煤电铝一体化项目、百矿集团公司煤电铝一体化项目等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探水雷达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石头造纸等碳酸钙产业、左旋多巴等生物制药产业异军崛起,全市工业结构开始由铝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支撑转变。2014年,百色市工业园区总产值首次跻身“千亿俱乐部”,在百色、新山、田东石化、平果、德保、靖西等6个重点工业园区的强劲引擎下,2014年全市工业园区总产值完成1051.63亿元。

      中国“南菜园”

      右江河谷崛起中国“南菜园”

      千里右江,大气磅礴。巍巍青山,连绵河谷。芒果、小番茄、香蕉,百万亩瓜果蔬菜、百万亩八角……今天,右江河谷已经崛起为中国的“南菜园”,成为国家“南菜北运”的重要。百色属桂西资源富集区,生长着多种热带、带以及温带作物,素有“土特产仓库”的美誉。百色芒果、百色番茄、西林沙糖桔、凌云白毫茶等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百色一号:大手笔配套大平台

      百色是中国“芒果之乡”,截至今年1月份,百色芒果种植面积已达54万亩,年产量28万吨,面积和产量占广西芒果的95%,成为我国第二大芒果产区、全国地级市最大的芒果生产。2013年10月27日,百色-果蔬专列开始试运行。同年12月11日,铁部门将这组专列命名为“百色一号”并正式开通,形成全国首条南菜北运铁绿色大通道。2014年8月25日,“百色一号”专列重大配套项目—中国·东盟农产品交易中心暨冷链仓储中心在百色开建,该项目将建立起“起步百色,立足广西,辐射全国,链接东盟”的双向连锁服务网络,目标是形成“买全国,卖东盟;买东盟,卖全国”的物流大体系。

      风情红城

      “千姿百色”转入旅游新常态

      “踏着尼的呀山歌来,看那天坑神秘的林海,壮家姑娘抛来七彩的绣球,澄碧湖上一行白鹭飞向歌台。”歌曲《千姿百色》唱出了百色的风情。这里有举世瞩目的红色旅游、世界最大的天坑群、原生态峡谷,还有湖泊、瀑布、溶洞等奇绝的自然风光。近年来,百色启动百色起义纪念公园、乐业天坑群、靖西峡谷创建5景区工作;吸引田阳田州古城等超100亿元的重大旅游项目落户;打造了多条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主题旅游线。2015年,百色启动“百色旅游年”活动,通过与全国百家旅行社的合作,共同开展“全国十万游客游百色养生广场舞大赛”等六大活动,在旅游新常态下推动百色区域旅游。

      城市新名片·梧州

      梧州依江而建,紧靠珠三角,毗邻北部湾,珠江干流—西江黄金水道从市区蜿蜒而过,与一水相连,是一个宜居、宜商的粤港澳“后花园”,被誉为“绿城水都”,有“小”之美誉。梧州襟江带湖,物华天宝,是“世界人工宝石之都”“中国花岗岩之都”,也是闻名世界的黑茶“六堡茶之乡”。如今,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大合作格局逐步形成,梧州勇立潮头,构筑合作新高地,焕发出更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

      决战西江,梧州加快崛起

      梧州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两广咽喉”,是大西南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的交汇节点。刚刚过去的2014年,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启动实施,梧州市“东向”战略的目标由此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以西江为纽带,深化区域合作发展,推进沿江开发,“梧州探索”卓有成效,走出了一条东西互动合作、沿江产城融合、生态和谐共建的经济带开发建设之。

      以江为轴:开发筑牢基础

      岁末年初,西江岸边一个个重大项目推进如火如荼,围绕建设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沿江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沿江的港口、码头、公、铁等基础设施全力加快建设,奏响了西江黄金水道重要工程、重大产业、重点园区、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动人乐章。而今,放眼西江两岸,“水、陆、铁、空”联动和衔接的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强势推进。2014年,梧州市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38亿,竣工项目共42项。

      沿江集聚:产城融合日益优化

      在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梧州市以江河为“动脉”,沿江布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西江边一个个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为打造沿江经济带增长极,梧州市还强力推进西江城镇群建设,促进沿江产城深度融合。如今,走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苍海新区、红岭新区等城市新区,产业开发、城市美化、生态“内外兼修”的生态产业新区不断培育壮大,“筑巢引凤”、产城共融的好戏接续上演。

      城市建设全面提升

      梧州打造大气精巧的特色城市

      城市空间全面西进、南拓、东向,城市网、管网、公建配套全力完善……自城市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开展以来,梧州市的城市空间拓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也在着力推进。如今,随着城市空间的一拓展,功能配套的一延伸和优化,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的目标和蓝图正在一步步现实,梧州正向大气而精巧的特色城市逐步迈进。

      城市空间西进南拓东向

      城市西面,红岭新区网和公共设施持续完善和提升;城市南面,苍海新区拔地而起,初步显露山水景观、生态新城的格局和面貌;城市东面,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风生水起,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热火朝天……而今,放眼梧州,城市建设的框架正在全方位拉开。按照“一江两岸三组团”的发展思,梧州市正围绕源远流长的西江水,加快西进、南拓、东向的城市发展步伐。规划部门还计划将南岸高旺片区连同南部山体统筹考虑,未来将打造32平方公里的南岸高旺新城;按照“城市上山”的发展思,启动红岭拓展区太和冲片区的开发,继续加快梧州市的城市发展进程。

      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日前,新的《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经过编制单位和梧州市有关部门的多次沟通、讨论和反复修改,已经基本完成,进入审查阶段。规划提出针对性的建设—适当西江北岸的工业发展,引导新增工业用地布局往南岸转移,改善“工业围城”现状;长洲岛的开发以休闲文化为主,打造西江上的绿色明珠;将主要货运通道布局于南岸,建立多式联运客货运体系,提升交通功能……规划大体围绕梧州市城市山水、人文特色展开,从治山理水、优化空间布局、改善居住、提升服务功能等方面入手。

      作者:贺州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