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讯(石佰华 涂慧婷)“妹是金鸾在凤窝,无须再克恋天鹅;如今身家成百万,何苦还要累更多。”
“不求三餐肉炒饭,但得稀粥有三餐,纵有身家成百万,守寡容易守吃难。”
这是农历三月三广西宁明县峙浪乡长桥村歌坡会的现场,当地演员正在台上演绎祖辈流传下来的青年男女利用山歌相亲的场景。
图为三月初三歌圩节盛况
广西壮族以善于唱歌著称。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关于壮族“三月三 ”歌圩的由来,有好几种传说:一说,古老相传唱歌可以乐神,可以消灾除难,求得风调雨顺,后来发展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二说,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为了纪念这对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男女老少聚集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三说,唐代出了歌仙刘三姐,以山歌劳动和爱情,并揭露财主们的,因而财主们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刘三姐跌山身亡,后世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四说,某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上,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让求婚的后生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女儿就嫁给谁。从此,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并发展成为了今天的歌圩。
广西壮家人在三月三当天,普遍用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等煮成的五色糯米饭。相传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壮家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在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在门楣上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口和房屋外围,以求驱邪保平安。
歌圩日的清晨,壮家人将蒸煮五色糯米饭和染色熟鸡蛋装进小布袋和小网兜,小网兜挂上小朋友胸前,青年男女经“碰蛋”便赶歌圩去了。男女老少聚集在歌圩点,放开歌喉对唱山歌。各村屯的姑娘于歌圩日前夕,相约带上自织的布料,提前到歌圩点搭歌棚、为迎接小伙子前来对歌做好准备。歌圩点附近村民也蒸煮五色糯米饭备足便菜,招待远方的来客。无论来观看对歌的客人是熟悉还是陌生,都得到同等的款待。对歌中,歌手们互相学习,老歌手指导年轻人。现场歌迷普遍是当地及附近各乡村的村民,以村屯为单位,秩序井然。同村的女青年,她们的发型、头绳、花结、包头花巾和上衣、裤子和花鞋等妆饰一致。男女青年在进入歌棚前,在场外遛达一圈,寻觅自己心爱,物色梦中对象。然后,进入歌棚开始对歌。
对歌以壮族方言和腔调为主,山歌无剧本,无需提前排练。歌词现场即兴即唱,张嘴成歌。歌词押韵,比喻贴切,寓意奥妙。特别是对唱环节,你问我答,幽默诙谐,对唱如流。男声高亢,女声响亮且穿透力强,令人啧啧称赞。壮家人喜欢唱山歌,有些中老年人,平时在田间地头干农活时,也哼唱几首。三月初三赶歌圩,有些歌手越唱越来劲,连续几天,不分昼夜,通宵达旦对歌。有个别家喻户晓的名歌手,农闲时节,还会应附近村屯之请,走村串寨,与当地所谓“歌仙”赛歌。
对歌中心主题大致有:初会、探情、赞美、热恋、定情、离别、相思、重逢和责备等,其中,最吸引歌迷的是“恋情”,男女青年以歌传情。倘若双方互相倾慕,就当场互赠礼品。女方送给男方礼品是手工自制的布鞋,当即约定再相会的日期。诚然,壮族三月初三的赶歌圩,是为青年人交友与恋爱提供平台。因此,壮家人把唱或听山歌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
宁明县峙浪乡长桥村歌坡节历史悠久,是当地群众传承花山文化和骆越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每年农历三月廿四都会吸引十里八乡的壮乡村民赶赴歌坡节现场。驻地广西边防总队峙浪边防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平台,将党的民族政策、固边思想、警民情深融入歌舞中。今年的歌圩现场,由地方歌王演唱的一曲《边防就是好》,唱出了边防部队官兵关爱群众,服务群众,警民鱼水情深,也拉开了“固边杯山歌比赛”的序幕。
图为边防利用歌圩节之机,向群众宣传边防法规政策
歌坡节期间,边防官兵还开展了义诊、助残、慰问困难学生、科技信息下乡、播放红色经典电影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现场群众热情高涨、氛围浓厚,原本的小山村不时被阵阵欢声笑语久久环绕。
其实,广西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抢花炮、打扁担等也是有趣的节日活动。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图为歌圩现场,边防为山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义诊、免费发放药品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三月三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广西汉、壮、瑶、土家等多民族共同欢庆的节日,驻守在边境一线的边防官兵也入乡随俗,提前编好法律山歌,待到歌圩会向村民山歌传法,尽情地享受这一特有的民俗节日所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