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瑶药材
  • 永州市→江华县简介 湘友互动交流专区2013-3-8瑶家良药
  •   请复制报到格式:

      51主页:

      昵称称呼:

      家乡地区:

      工作地区:

      工作行业:

      联系QQ:

      联系电话:样例:

      51主页:

      昵称称呼:大森林

      家乡地区:永州市江华县

      工作地区:

      工作行业:

      联系QQ:可以不填

      联系电话:可以不填已登记的名单如下:(点击名字可以访问主页)

      会员称呼家乡地区工作地区工作行业联系QQ联系电话大森林永州市江华县工作地区工作行业联系QQ联系电话会员称呼家乡地区工作地区工作行业联系QQ联系电话会员称呼家乡地区工作地区工作行业联系QQ联系电话会员称呼家乡地区工作地区工作行业联系QQ联系电话会员称呼家乡地区工作地区工作行业联系QQ联系电话会员称呼家乡地区工作地区工作行业联系QQ联系电话会员称呼家乡地区工作地区工作行业联系QQ联系电话会员称呼家乡地区工作地区工作行业联系QQ联系电话会员称呼家乡地区工作地区工作行业联系QQ联系电话会员称呼家乡地区工作地区工作行业联系QQ联系电话

      端午节-江华人(东莞-松山湖) 定于6月17号开始,报名结束日期为15日24时......到此看过的朋友从速报名参加,到今晚为止,已有近30人报名参加了.........从速报名,便于安排...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正南边陲、湘桂粤三省(区)结合部,地处东经111°25'至112°09',北纬24°10'至25°10'之间。东北接蓝山县;东南邻广东省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西抵江永县,北枕道县、宁远县。境内山、丘、岗、平地貌类型齐全,以山地为主,占69.1%,平地占7.2%,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境内有3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大山,南连广西的萌渚岭山系的姑婆山马塘顶,海拔1787.3米,东接广东的大龙山,海拔1577米,横卧东北面的九嶷山系的黄龙山,海拔1823.9米,三峰呈三足鼎立之势。众多支脉纵横交错贯穿全县,由南向北延伸的姑婆山、八仙界、勾挂岭、天子岭一线群山脉脊,天然地将境内分为东西两部分(俗称岭东、岭西),岭东属大山区,岭西地势低平,岗丘大部分在海拔400米以下。

      2006年末总人口数47.21万人。农业人口42.02万人,非农业人口5.19万人。男性25.04万人,女性22.17万人。瑶族人口27.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0%,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分布最集中、建县较早的瑶族自治县----被喻为神州瑶都.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248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镇、11个乡和1个林业采育场,520个行政村(居委会)。

      江华概况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南端,萌渚岭北麓。东接蓝山县,南界广东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瑶族自治县和广西钟山、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西邻江永县,北枕道县、宁远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5′-112°10′、北纬24°38′-25°15′。南北长77.92千米,东西宽72.5千米。总面积3216平方千米。总人口46万人(2003年)。

      县人民驻沱江镇,邮编:。行政区划代码:。区号:0746。拼音:Jianghua Yaozu Zizhixian。

      行政区划

      江华瑶族自治县辖11个镇、10个乡、1个民族乡:沱江镇、桥头铺镇、东田镇、大铺镇、白芒营镇、涛圩镇、河口镇、小圩镇、大圩镇、水口镇、码市镇、界牌乡、桥市乡、大石桥乡、清塘壮族乡、两岔河乡、务江乡、花江乡、湘江乡、贝江乡、未竹口乡、大锡乡。

      历史沿革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置冯乘县,属苍梧郡,县治在深平城(今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连山脚村);是为江华建之始。隋开皇九年(589),冯乘县改属永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析冯乘县置江华县,属营州(道州)。因其治所设在寒亭(今江华沱江镇老县村)之北、阳华岩之南,故名。睿文明元年(684),改江华县为云溪县。中神龙元年(705),复名江华县。从明代开始,江华隶属永州府。

      1955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改名江华瑶族自治县。

      2000年,江华瑶族自治县辖11个镇、11个乡。总人口人,各乡镇人口: 沱江镇 桥头铺镇 东田镇 大铺镇 白茫营镇 涛圩镇 河口镇 小圩镇 大圩镇 水口镇 8979 码市镇 界牌乡 桥市乡 大石桥乡 清塘乡 6527 两岔河乡 4643 务江乡 5684 花江乡 7268 湘江乡 5728 贝江乡 9547 未竹口乡 8461 大锡乡 4669(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末,全县辖11镇、11乡,529村(居)委会,总人口45.16万,其中瑶族26万人。

      2004年,江华瑶族自治县辖11个镇、10个乡、1个民族乡。(2004年行政区划一览)

      2005年,沱江镇人民驻地由城南村江华文庙迁移至百家尾村舒家山;码市镇人民驻地由菜园省迁移至湖南十三道。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江华瑶族自治县辖11个镇、10个乡、1个民族乡。

      地图

      82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820; this.alt=点击查看大图; this.title=点击查看大图;} onmouseover=if(this.width>82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82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点击查看大图; this.title=点击查看大图;}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

      2004年江华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划一览(根据《湖南省县及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2004年》整理)

      100沱江镇辖:春晓、萌堵、阳华、豸山4个社区居委会;新华、城南、老县、顾远、茫海洲、六子石、双洞、阳华田、白泉、四联、百家尾、班田、茅坪、大鹿冲、白竹塘、山口铺、王家、架枧田、鲤鱼井、大山寨、德桥河、塘下洞、胡猪口、山寨、沱岭、龙造窝、竹园寨、架木桥、栋青、小洛坪、地、星桥、下村、荷花田、马鹿洞、云梯山、塘头坪、白李38个村委会。

      101桥头铺镇辖:桥头铺居委会;上宅洞、桥头铺、停、下蒋、蒋家塘、上刘家塘、下刘家塘、万石洞、消家湾、木源、赤竹园、古芝江、东冲江、赫洞、木桥头、下车、鸭脚岩、富足、罗坪、渔古坝、沙帽山、茅坪铺、大干23个村委会;铜矿居民组。

      102东田镇辖:东田居委会;崩塘、赴、谢家湾、鹧鸪坝、周家寨、蒋家寨、水东、排楼、茶园、聂家寨、阳华庙、东田、双石桥、的口塘、牛山、泥井、下茶园17个村委会。

      103大铺镇辖:大铺居委会;大铺、断石桥、香花井、美井、洞尾、八百美、仙石、石下、花地湾、栗米塘、水晶深、太子井、高家湾、神岗、香山云、起家田、白浪下、邓家湾、老村、琅下、大斗、五洞、黑山口、牛角湾、虾塘、梁木桥、高岱冲、八洞、鹅塘、大屋地、联城、上门、下门、下王34个村委会。

      104白芒营镇辖:白芒营居委会;白芒营、联合、红山、老社湾、新社湾、洪泥塘、东塘、石角岭、角塘、云田、斗光、黄泥塘、西岗、平泽、上中、车下、牛址窝、大山脚、黄二塘、石碧塘、鱼苟湾、上马石、新村、五庵岭、隔河、拨石、骥马塘、牛鼻寨、浊水塘、白饭洞、塔岗背、草坪、羊头山、小贝、上岗、箭山、秦岩、漕渡、神仙洞、牛址田、花地湾、沙井、岩口铺、蒙家地、柏家、朱朗塘、二坝、瓮水、罗山井、白牛山、大塘背、连山脚、塘车、拨岗54个村委会。

      105涛圩镇辖:涛圩居委会;龙山、水头、石晒、涛圩、上营、三门寨、小尖山、邓家寨、杉木根、白竹塘、罗家寨、大山口、新寨、大塘、山背、黄家、石头寨、集力干、刘家、来富、上游、凤尾、西水、新木泽、老木泽、屋下、栎湾、旦久、汉冲29个村委会。

      106河口镇辖:河口居委会;河口、腊面山、白草营、船岭脚、尖山、大岗头、新铺、白沙塘、岭脚、秀鱼塘、牛、林家、老车、财塘、招礼、拨岗头、倒水湾、布里坪18个村委会。

      107小圩镇辖:小圩居委会;小圩、荆村、联村、湄溪、寨脚、大坪、三门口、沙柳、老屋、金田、新寨、枫源、大石、车田、塘肚、河湾、茅坪、上大、桥头、茶华园、深冲、陈家、牛塘营、竹才、绣球、青山口、十字、练江28个村委会。

      108大圩镇辖:大圩居委会;大圩、文海、聂家、汉洞、源头、沟边、大布湾、黄庭、木园、宝境、书里、紫岩、东冲、、社贝、紫螺、良缘、士林、竹舍、西岭、茅栗木、大村、兴仁、庙冲、文明、新圩、和平、幸福、三合、秧地、军田、寨脚、龙岩、大塘、小漕、高寨、山甲口、草皇38个村委会。

      109水口镇辖:水口街、水源、源潭子、第四4个居委会;暗冲、泮水、高滩、山门、大车洞、山马、文亮、金源、得贵9个村委会。

      110码市镇辖:码市居委会;码市、下湾、刘家、大柳、朝阳、锦陂、钨龙、后塘、辇江、咸佳、水口寨、沉田、邬陂、所城、黄石、军桥、大新、杉木、小江、安宁、瓦城、大塘、白石、竹市、竹坪、横江、瓦窑、饭滩、上坝、棉花坪、小艾坪、金田、大坪源、大寨、龙湾、田沟、船渡、新田梗、荆竹、、香南、斑竹、梅子沟、大塘洞44个村委会。

      200界牌乡辖:源田塘、杜家田、界牌、麻芝塘、鸭头源、蓬田源、水口营、大林江、贝芝头、木浪、伍家寨、社公湾、马山、罗塘、洪塘、小源、黄家田17个村委会;界牌居民组。

      201桥市乡辖:桥市、镇忠营、猴山、上木园、塘湾、塘贝、源头井、罗田、塘家源、野猪桥、庙湾、大鱼塘、南冲、北冲、深塘尾、石龙、新石岩17个村委会;桥市居民组。

      202大石桥乡辖:大石桥、蒲塘、大祖脚、寨背洞、何家塘、安家、茶园、立口、油渡、井头湾、鹧鸪塘、四张塘、洞尾、岩口、蕉叶、牛尾背、岭头寨、中洞、源口、东辽、沙井、大莲塘、龙广田、沉塘、立下源、大竹坪、金竹冲、洪水、新田、白泉塘、杨家木园、九工岭32个村委会。

      203清塘壮族乡辖:李家、贝家、清塘、田边、开源、矮岩、黄绿、中大、东陂、浮海、蒙家、山12个村委会。

      204两岔河乡辖:两岔河、三卡、庄稼、水子、高岐、猴子脚、灯草、横江、峻山、蕉叶、南竹、苗竹12个村委会。

      205务江乡辖:务江、小朋、漕滩、龙虎、天竹、两岔、屯冲、胡青、涔天河9个村委会。

      206花江乡辖:水口寨、大田、黄石、新庆、晓河、新朋、牛角、石田、群丰、秀马、齐共12个村委会。

      207湘江乡辖:桐冲口、湘江、坪冲口、樟木口、腊竹岭、中央河、中央冲、欧菜坪、田冲、庙子源10个村委会。

      208贝江乡辖:贝江、向新、合新、大田、濠江、杉木口、茅坪、上梅口、黄沙、毛竹、洋涓、天堂、中星、田坪、鱼晒15个村委会。

      209未竹口乡辖:未竹口、黄南口、黄南寨、枫木、桐安、大鲁桂、未竹冲、张家洞、冷水、马井、磨刀、上塘12个村委会。

      210大锡乡辖:大中、竹安、龙安、新安、小锡、明星、山冲、栗木、茅坪、高凉10个村委会。

      400江华林业采育场辖:枫木坪、杉木园、东水营、小边河、麻石、田镫、大龙、芙蓉、安马、两河口10个村委会。

      知道竹筒饭有来历吗?

      江华瑶族自治县多山,江华瑶人从远古时候以来,多生活在大山里,从狩猎到刀耕火种到林区开发,瑶族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瑶族人民常在大山里活动,有时候几天都不能回到居所,但大山里渺无人烟,做饭成了一题。于是瑶人发明了竹筒饭。竹筒饭,顾名思义,自然是以竹筒代替铁锅做饭。因为竹子满山都有,取材容易,就节省了许多时间。上山打猎或是造林植树,不用带锅,只一小袋米,挂在腰上就行。做饭时,选砍一节竹筒,两头留节,就是一口天然封闭的“锅”,在筒开口,将米和水倒入筒内,再以木塞封上,左右以树杈支称,放在篝火上将竹筒烤成金,则可闻到清香。取下后,用刀将竹筒剖成两半,即是两“碗”饭。竹筒饭是旅游野炊的最佳选择。其味清甜而纯,带着淡淡的竹香味,留嚼越觉得齿唇生津,甜香无比。

      江华大叶苦茶:

      江华盛产苦茶,以其苦而著称于世。苦茶。历来受到入们广泛地利用,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有了文字记载。当地瑶汉人民一直把苦茶作为家庭生活必用品,既是饮料,叉是良药,可医治积热、腹泻和心脾不舒等症。

      苦茶在江华境内分布极广,总面积达8000多亩。这种茶叶,略带苦味,因而被称为苦茶。生活在江华的瑶、汉人民,把苦茶作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其食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苦茶叶大质软,芽头肥硕,所含单宁、咖啡碱等成分比一般甜茶要高。它既是理想的饮料,又是治病的良药,可以治疗积热腹泻和心脾不适等症。当地疗感冒,常以一撮苦茶和少许食盐置锅中炒至喳喳作响时,加水熬煮,饮服或擦洗身体,均可收到解热、消胀和止泻的效果。江华苦茶还是制作红碎茶的优质原料,现已广泛用于加工红碎茶的辅料。

      瑶家奇葩-------瑶乡“八宝被”

      八宝被是江华瑶族自治县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已有好几百年历史了。八宝被用上等棉线织成,被面绣成“犀牛望月”、“双狮抢球”、“麒麟送子”、“丹凤朝阳”、“金龙出洞”、“鳃鱼跳龙门等八种留案,故称八宝被。

      它的恃点是:图案绚丽多彩,工艺精巧别致,冬暖夏凉,有古色古香的民族风格。江华八宝被是瑶族姑娘出嫁的必备品。

      产品销往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小时候认为最远的地方:

      江华最大的瑶山——姑婆山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南部的萌渚岭中,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南部与广西的贺县、钟山、富川三县交界,是连绵两省(区)的名山。

      姑婆山山山体高大,主峰姑婆峰海拔1726米,地势险峻,峰峦高耸重叠,具有“峻、秀、奇、幽”的独特风姿。登上主峰时,会使人产生一种“一览众山小,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觉。进入大山腹中,更能给人“姑婆风姿赛桂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叹。

      姑婆山自然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约17-18摄氏度,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是一个气候温和、热量充足的山区。山间小溪很多,落差大,水能蕴藏量约有2500千瓦,可供发电约有2000千瓦。林木繁茂,苦竹遍野,野生动类多而珍奇,野猪、麂、竹鼠、山鸡、野兔、娃娃鱼、眼镜蛇等不时出现在树林草从中。探明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的矿产有锡、钨、钆、铁、稀土、水晶石、萤石、高岭土等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这里是我市的“有色金属之乡”。

      姑婆山旅游资源丰富。山体高,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明显,是夏季避暑、疗养胜地。这里,瑶汉人民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人文景观很多,故事累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形成了许多景点。主要景点有:相公岭,五龙抢珠,迎客狮,望夫石女像,棋盘石,八仙寺,绣球顶。另外,还有“仙姑岩”。“心”、“牛郎寨”、“马”、“龙台山”、“猫儿岭”等众多的小景点。

      82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820; this.alt=点击查看大图; this.title=点击查看大图;} onmouseover=if(this.width>82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82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点击查看大图; this.title=点击查看大图;}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

      江华瑶族饮食-------“江华瑶家十八酿”

      江华瑶族人一日三餐,一般为两饭一粥或两粥一饭,农忙季节可三餐干饭。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瑶家“十八酿”:是指以“”豆腐丸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风味独特的系列风味小吃。有水豆腐酿、辣椒酿、苦瓜酿、螺丝酿、米豆腐酿、油炸豆腐酿、香菇酿、蒜头酿、苜芋豆腐酿、竹笋酿、茄子酿、丝瓜酿、莲藕酿、冬瓜酿、南瓜花酿、牛耳菜酿、萝卜酿、蛋酿。“十八酿”中的另外“十七酿”的选料、制作、食用方法跟“豆腐酿”基本相同。它们花样繁多、秀色可餐,各具风味,而且味美独特、令人回味无穷。来到江华做客,餐桌上总少不了十八酿。

      82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820; this.alt=点击查看大图; this.title=点击查看大图;} onmouseover=if(this.width>82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82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点击查看大图; this.title=点击查看大图;}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

      “江华瑶家十八酿”之首-------“”豆腐丸

      “”豆腐丸: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一大名菜,“瑶家十八酿” 之一。豆腐丸又叫豆腐酿、豆腐圆。选料精良,制作精细,色鲜味美,清嫩可口。其制作方法是将精肉剁碎,以香葱、香油、精盐、味精等拌合,先做成馅,然后放入挖有空洞的鲜豆腐中间,再贴锅黄焖至熟即成。以沱江镇竹园寨得仙岩中的“”磨制的豆腐为最佳品,享誉江南。后来,在瑶乡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味小吃——瑶家十八酿。

      江华地处南岭腹地,自古以来被外人视为荆楚蛮荒之地,然而它的人文风景资源跟它的自然风景资源一样丰富多彩,令人流连忘返。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江华八景”。

      “江华八景”之说源于宋朝,其时人类活动集中在岭西一带,所以八景之中没有列入岭东更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随着江华人空间的拓展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江华的风景线也在延伸。如穿岩通幽、天河瑶池、豸山凌云、西佛拱秀以及大瑶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又岂止八景。江华,以其充满魅力的旅游资源,期待更多的认识它,开发它。

      之一:阳华胜览

       阳华岩,位于县城东五公里的竹园寨村回山脚下。岩口向东敞开,洞中怪石嶙峋,岩下有清泉从石缝流出,泉水晶莹透澈。江华县名就是因为唐朝时县城在阳华岩附近的河边而得名。因风景之胜,历代文人墨客在岩壁留下诗文题刻四十多处。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阳华岩铭(有序)》石刻。这是唐朝大文学家元结于公元766年任道州刺史时游阳华岩所作,文中赞道:“吾游处山林几三十年,所见泉石,如阳华殊异而可家者,未也。”并称:“九疑万峰,不如阳华”。铭文由时任江华县令的名书法家瞿令问用隶书、小篆、大篆三种字体书写,刻之岩壁。因景绝、诗绝、字绝,一千二百多年来传为名迹。现为江华县唯一的省级文物单位。

      之二:寒亭秋色

       寒亭在县城沱江镇东南两公里左右的老县村蒋家山上,为唐朝县令瞿令问所建,地势险峻,风景秀美,水石相映,自成一绝。亭成后,著名文学家元结至江华,慕名来游,因感其“大暑登之疑天时将寒,炎蒸之地而清凉可安”,遂为之取名“寒亭”,并作《寒亭记》刻在亭背石上。每当秋高气爽之时,入亭眺望,“阶栏凭空,下临长江,轩楹云端,上齐绝顶”,气象万千,令旷神怡,流连忘返。明朝教谕滕元庆曾到此游览,写下颂寒亭诗云:“辟混沌,洞口列亭幽。独秀云山里,清风秋。”因年久失修,现寒亭已毁,但旧址仍留有历代摩崖题咏碑刻数十处。

      之三:暖谷春容

       暖谷,又名朝阳谷,与寒亭同在一山中。位于寒亭西面,相距不过数十米。此地峭壁悬崖,幽林盘绕,即使数九寒冬,游人进入谷中,仍觉温暖如春。宋治平四年(1067年)江华知县蒋祺在一个初春时节与人同游寒亭,在亭旁发现一洞。立于洞前,顿觉一股暖气驱走春寒,不由称奇。于是命人将洞拓宽,并起名“暖谷”。遂成江华名胜景区。历代均有诗词题刻于谷壁,诗曰:“四时代谢咸依序,到此寒暄顿反常。”“我愿天下无冻妥,有如此谷安。”

      之四:浪石

       此景位于县城南郊原鲤鱼井乡驻地。唐天宝元年(724年)在此建浪石寺,相传宋朝蒋永雄在此好道,坐石化去,其身不坏。明朝时此寺毁于兵火。寺旁有一条小溪,溪水之上有座石拱桥,溪水经桥入潇水河。溪内另有一股清泉从石缝中涌出,泉水晶莹透澈。如遇雨季,四周溪水混浊,此泉水独清,溪泉相连而泾渭分明,因此得名“浪石”。现泉水被当地百姓筑围成石井(即“鲤鱼井”)。石井四周古木成荫,幽雅,酷暑漫步其间,凉风沁脾,令神爽朗,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之五:奇兽虚明

       在距县城东南两公里的喜鹊塘村,与寒亭暖谷一之隔的田野上,有一座高不过五十米的石山。山下向东向南有两个相通的洞口,南洞叫奇兽岩(又名狮子岩),东洞叫虚明洞,合为一景,称“奇兽虚明”。奇兽岩口原有伏石,状如蹲狮。虚明洞内悬一石乳,击之冬冬作响,当地人称为“石鼓奇音”。自宋以来,历代有文人来游,留下碑刻无数。其中奇兽岩内有一南宋年间碑刻《狮子岩诗》,石面打磨光滑,平整如镜,书法苍古奇逸,流畅秀丽,可算碑刻上品。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游此地,称“此景三湘绝有”。

      之六:洄溪寿域

      大铺镇虾塘村附近有一条“不老泉”,因溪边盛产兰花,幽香馥郁,士人珍之,谓之洄溪。传说泉水因乳石松膏所渍,清洌甘甜,宜饮宜稻,常饮可以长寿。唐朝张子厚在此居住,年八十如少壮,自号洄溪翁。当时的大文学家元结闻其名造访,题七言古风一首《赠回溪翁》:“长松万株绕茅舍,怪石寒泉近檐下。……语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冬大暑。屠酥宜在水中石,回溪一曲正当时。……勿惮山深与地僻,罗浮尚有葛仙翁。”当地人常饮用回溪水,附近长寿老人甚多。故名“洄溪寿域”。

      之七:秦岩深处

       秦岩在白芒营镇秦岩村秦山脚下。相传秦始皇之时,有些读书文人避难岩中,故名“秦岩”。有石犀向岩,俗称“犀牛吸月岩”。有阴河自岩腹流出,从岩口下行数十米,称百步险。洞深约五里,行至深处,豁然开朗,可容数百人。洞中岩浆钟乳千姿百态,奇状怪景不可胜记,有犀牛望月、八仙飘海、狗望腊肉、马鹿衔花、老鼠偷桃、麻拐吃水、无字、擎天玉柱、杨梅落地、金山玉岭等最为有名,称为“秦岩十景”,尤以“田”奇特,胜似瑶池仙境。历代刻碑题咏甚多,洞口有“秦岩”二字,相传为汉代大文学家蔡邕所书。

      之八:梧岭南屏

       河口镇秀鱼塘村一带,与广西贺州市毗邻处,是江华县的西南门户。此地山势绵亘,高峻,有如屏障,南与苍梧岭相接,故称“梧岭南屏”。高耸入云的姑婆山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峭壁摩空,奇峰连绵。登临远望,可眺广西钟山、富川以及本省宁远、道县。俯视江华,山峦激川尽收眼底,海天风物一览无余,视野极为辽阔。明朝道州刺史韩子祁曾有诗云:“南关尽处耸重峦,绝顶登来眼界宽。屏障三湘雄万仞,道通百粤绕千蟠。”清朝诗人滕元庆也曾赋诗:“为爱青山好,开屏四野横。平分楚与粤,两地倚长城。”

      江华瑶家吊脚楼

      对于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鸽笼式高楼大厦,无时无处不着噪音污染的人来说,江华瑶山那别致的吊脚楼兴许就是一份永远的了,更何况还有南岭那秀山丽水与瑶家古朴的风土人情包围着它呢?

      瑶家吊脚楼“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瑶族人民根据实用性和特性,强化建筑性格,选址柴水方便、风光优美的地势,采用数十棵杉木撑起为基脚,建起被称为“千脚落地”的木楼。整座木楼以杉木为柱、为梁、为壁、为门窗、为地板,以杉皮为盖顶,不油不漆,无矫无饰,一切顺其本色,自然天成,朴实无华,或金鸡于山脊,或连片成寨于坡前,或负山含水,或隐幽藏奇,千姿百态,格局,情调浪漫,更重要的是它冬暖夏凉,不燥不潮,空气新鲜,是瑶山人最好的居所。

      这些吊脚楼,以分散的、朦胧的、隐蔽的方式呈现在你的面前,像一曲淡雅美妙的音乐,像憨厚的瑶家汉子,像恬静害羞的瑶家女儿,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中,以和谐统一、浑然一体的内涵之美感染着人们。

      82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820; this.alt=点击查看大图; this.title=点击查看大图;} onmouseover=if(this.width>82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82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点击查看大图; this.title=点击查看大图;}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

      江华瑶族服饰

      瑶族的服饰,制作精细,颇为讲究。由于族系和地域不同,其服饰也有一些差异。但是,瑶族男性服饰大体相同,他们多用青色土布包头。头巾一般为六尺,有的长达两丈,两端绣有花边,在头的左边翘起一节二三寸长的头巾,或在头后留一节四五寸长的头巾披着。衣裤亦用青色或宝蓝色土布缝成。上衣为无领对开襟,衣身宽大,长至膝上。领口、襟边、袖口及下摆的三方都饰有织锦花边。围裙与衣等长,三面镶有织锦花边,用花带系于腰间,花带的两端留有一二尺垂于身后,或另缠腰带。裤腿较大,裤脚镶有宽幅花边,或用各色方形绸布拼嵌裤脚边。花边约占裤长四分之一。有裹绑腿,旧时多穿布鞋或草鞋。

      瑶族女性服饰,大致可分为平地瑶和高山瑶两大类型,高山瑶中的顶板瑶又有所不同。前两大类中,又分出嫁时的盛装和平时的便装,并存在着年龄差异。

      高山瑶女式服饰:盛装时,前额顶上饰长方形银片,头顶一块青色织锦花帕字形,尖顶的两边各系一个红绒球。头顶有方形银片,头后披珠穗及彩色丝绦。穿大襟青色上衣,外罩宽边背心。胸前挂长方形织锦,上镶圆形银饰,两边垂彩色丝绦。袖口窄小,绣有花边。腰系及膝围裙,围裙的花带垂于腹前。裙的下沿绣花边。衣的后摆左角掖于左腰间,裤的式样与男性相同。这种装饰,看似头重脚轻,实则朴实中见华贵。便装时,头顶方形头帕,上穿深色大襟便服,胸挂长方形织锦,上饰三横排圆形银泡,两边系五色丝绦。腰扎饰有大边的围裙及膝。裤同男式。老年妇女服饰与男式相同,只是头缠青绉纱,再盖一块织锦头帕披于头后。

      平地瑶女式盛装:头顶家织方格头帕,头帕两角在头后叠成尖形。穿大襟无领上衣两件,衣长及膝,里衣为阴丹士林蓝,袖长而小。外衣为淡绿花,衣身肥大,袖短而宽,袖口镶宽幅花边。后肩有一条用银丝编织成的弧形粗链,系着胸前一条与上衣等长的浅色围裙。下穿青色长裤。脚穿尖头船形布鞋。手戴银质宽手镯及圆形手镯各一个。整个服饰显得雍容庄重。

      顶板瑶妇式便装为:未出嫁时,头上顶着细竹结构的支架,上盖一块方形镶宽边的青布头帕,四角垂丝绦。上穿深色大襟衣,袖口镶花边,外罩深色背心。颈上围一条毛巾。穿深色长裤。系过膝深色围裙。裹绑腿,带银镯。已出嫁的服饰与未出嫁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头上装饰,即将头发梳成锥形,上蒙青布,用花带系住。

      我想在这里找一个叫奉聪容的女孩。她是江华县的。1988年5月14号出生的。如果有朋友知道她的下落的请告诉我 。我很想找到她。谢谢````````````

      请联系我。QQ号. 电话.0

      51主页:

      昵称称呼:一直太寂静

      家乡地区:永洲宁远(与楼主故乡江华又别有一番风行吧!)

      工作地区:东莞大朗

      工作行业:贸易

      联系QQ: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