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种植中药材5万多亩,力争10年内建成民族医药产业强县。
一直以来积极推进和发展民族医药工作的连南瑶族自治县,日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广东省民族医药健康产业”正式落户,连南提出,依托和合作方广东药学院雄厚的药学科研技术力量,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全力发展民族医药健康产业,力争10年内建成“民族医药产业强县”。
“喊出如此宏大目标,连南是有底气的。”连南县委崔建军告诉记者,一方面,随着人们对西医局限性和西药副作用的不断认识,天然药物已成为创新药的重要对象,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中医药热”正在升温。同时,省委、省将中药材产业列为今后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为中医药业、瑶医、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前景广阔。
连南的目标,符合省委、省提出的“建设中医药强省”及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展中医药、民族特色医药规划方案”的,具有一定的和经济意义。此外,连南还企望把中草药材种植作为扶贫开发项目,为贫困山区开拓一条新的致富门。
“中医药热潮”的机遇
当今世界,天然药物已成为创新药的重要对象,为中医药业、瑶医、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省委、省将中药材产业列为今后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据报载,传统天然药物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10%)超过了世界药品市场增长速度(约8%),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中医药热”正在升温,中医药已经到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人民的欢迎。目前,全球有70多个国家制定了草药法规,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兴办有传统医药机构。
在此背景下,2006年,省委、省在全国率先作出《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发布了《广东省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十五”发展规划》,以扶持政策和引导资金为两大杠杆促进中药产业优化升级,催生现代中药产业集群,使我省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竞争力最强的中医药制造产业。同时,省委、省还将中药材产业列为今后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广东省16个贫困县之一,连南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开始对民族医药进行挖掘、收集和整理工作。在1996年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后,连南根据国家、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会议,在民族医药挖掘、利用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民族特色食品、保健食品及其产业也应运而生,促进当地民族食品医药事业较快发展。
连南县长郑远平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利用连南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积极推进和发展民族医药,连南于2009年成立了民族医药研究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并与广东药学院签署了有关发展民族医药的合作协议。
如今,“广东省民族医药健康产业”正式落户,连南将依托和合作方广东药学院雄厚的药学科研技术力量,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全力发展民族医药健康产业,力争10年内建成“民族医药产业强县”。
这一目标,符合省委、省提出的“建设中医药强省”及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展中医药、民族特色医药规划方案”的,具有一定的和经济意义。此外,连南还企望把中草药材种植作为扶贫开发项目,为贫困山区开拓一条新的致富门。
历史悠久的瑶医瑶药
千百年来,瑶族医药在粤西北瑶族地区群众防病治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籍《岭南蛮记》记载,瑶族“以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痈、疽、疮毒、外科疑难杂症,每有奇效”
“广东省民族医药健康产业”选择连南并非偶然。连南县卫生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因为当地历史悠久的瑶医瑶药在瑶族地区群众防病治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源于连南的民族医药健康产业在产品质量、营销网络、售后服务等方面已具有一定优势,制定了可行产业规划,大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农民的培训,建立了公共研发、检测、物流平台。
瑶族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实践证明它在治疗各类肿瘤、风湿病、肝病、肾病、皮肤病等多种疑难病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即使在科技进步的今天,仍然是瑶族地区群众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
千百年来,连南的瑶族群众大多高山为居,迁徙频繁,游耕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深山老林,药物资源却十分丰富。聪明勤劳的瑶族人民,利用本地的药物资源防病治病、健康、繁衍后代的经验非常丰富。
有关瑶医的记载可散见于诸多历史资料,如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称砂仁“今唯岭南山泽间有之”;《岭南蛮记》中述瑶族“以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痈、疽、疮毒、外科疑难杂症,每有奇效”;瑶族常以“百草药”煮水洗浴,可谓当今药浴之鼻祖;《阮通志》中所载“有病殁,则焚其尸徙居焉”,反映了瑶族人民早已会用“火葬”、“迁徙”来防御传染病。
连南县长郑远平介绍,连南具有广泛的民族医药基础,具备良好的地理、地域、民族及技术各方面的优势,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当地瑶族群众种植中草药历史悠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连南便在中医药挖掘和利用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并在2001年就创办了神农医馆,建立了民族医药及岭南中草药种植研究应用。
目前连南经挖掘、收集和整理的瑶族保健食品药材有200多种,收集瑶族民间秘方、验方200多条,经临床验证使用的80多条、药物800多种,利用本地原生草药治疗恶性肿瘤100多例、肝病3000多例,取得一定疗效;根据瑶族医民间、验方膏、丹、丸、散的制法制成的制剂有20多种,其中盘王跌打酒(风湿骨痛酒)2000年通过省中医药局专家鉴定,2001年获清远市科技进步三等;种植的中药材面积达55733亩,带动了当地1000多户瑶族群众脱贫致富。
与高校“产学研”合作
溪黄八珍茶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重点科研,于1996年荣获国际医药保健品博览会金;连南茶油是土特产,也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被收录进《中国药典(2010年版)》
“发展民族医药,不仅要挖掘当地丰富的瑶医瑶药资源,更要依托高校的技术和人才力量。”连南县委崔建军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南就积极引导有关部门及企业先后与广东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第一军医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和省农科院等开展长期的“产、学、研”合作。
这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具有的雄厚科研力量,为当地发展民族医药提供了技术保障。如该县的广东省扶贫龙头企业———广东和润堂保健品实业有限公司,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的“产、学、研”,并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第一军医大学及国外相关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该公司采用高科技技术开发贫困山区的天然植物,其中纯天然保健食品溪黄八珍茶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重点科研,为新一代环保型护肝类保健品,于1996年荣获国际医药保健品博览会金;第三代调味王为高科技绿色食品,是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的科研,填补了国内调味品市场空白。
连南益生源山茶油有限公司生产的“金瑶山”系列茶油,荣获第三届中国华南农业博览会“金”,2009年6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清远市新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为形式,建立了紫苏、牛膝、佛手、白术、草等10多个品种的中草药生产,面积达12000多亩,带动5000多农民年均增收近万元。
目前,连南全县共有较大规模的食品、保健食品生产、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12家,年产量达4.42万吨,产值2.24亿元,形成了中药材育苗、种植、加工的产业链,打造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特色民族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2009年10月,连南与广东药学院签署共同建立民族医药健康产业合作关系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民族医药研发和产业建设、民族医药文化与民族生态旅游文化开发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依托广东药学院雄厚的药学科研技术力量,连南了发展民族医药健康产业的新篇章。
“连南民族医药”品牌要打响
以“广东省民族医药健康产业”为平台,依托广东药学院雄厚的药学科研技术力量,力争10年内建成“民族医药产业强县”
鉴于连南的民族医药健康产业在产品质量、营销网络、售后服务等方面已具有一定优势,省食品行业协会、省医药行业协会决定授予连南“广东省民族医药健康产业”称号。
“申报创建‘广东省民族医药健康产业’,旨在使连南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集药物研发、健康保健、养生康复与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城镇,形成具有竞争力和民族医药特色的健康服务聚集地。”连南县委崔建军信心满怀地说,由此形成产品集群化,打响“连南民族医药”品牌,让民族医药健康产业成为连南新的支柱产业,成为粤北山区新的闪耀亮点,成为实现促进民族医药文化腾飞、加快民族地区科学跨越、成就民族医药企业发展的共赢典范。
平台建成,号角吹响,连南已经规划了一个“10年计划”:发展以医药产品为主业、以中药为特色、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的大生命健康产业,到2020年实现产值30亿人民币,成为知名的“民族医药产业强县”。
该落户后,连南将与广东药学院组建“广东民族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药厂企业)++农户+研发(科研院校)+市场”的运作模式,主要发展医药研发、现代中药、保健食品、标准提取物、生物制药、中药日化、药用辅料、医疗保健器械以及地道药材驯化、繁育、种植等产业,筹建“民族医药植植”、瑶医药博物馆、绿色产业贸易中心等项目,力争10年内建成民族医药产业强县。连南还企望把中草药材种植作为扶贫开发项目,计划引进企业发展民族特色种药材10万亩,为贫困山区开拓一条新的致富门。
按照该的产业布局,连南首推中医药瑶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发展集民族医疗、养生康复、药膳、健康旅游、中医药美容、护理安老为一体的中医药民族医药养生康复体系,提供中医药民族医药精品特色服务,带动中医药瑶医药产业发展。其重点项目有建设集民族医药园、瑶族文化园、生态旅游主题公园为一体的养生保健园区,开展瑶族药浴、瑶药熏蒸、瑶药沐足、瑶浴药包系列产品销售、药膳养生餐饮等项目。
其次是在连南县中医院基础上筹备瑶医医院,建立瑶医药加工车间和瑶药制剂室,加强瑶药验方的研发、应用,力争打造多学科、多专业的全国知名的特色瑶医医院。
三是推进健康产业信息化,到2015年完成“连南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全县统一、以个人健康档案为基础,集基本医疗、医疗保障、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健康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黄津
特约通讯员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