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76种寿乡产品获评“我最爱的产品”
·广西中烟多孔玉米粉粒项目应用降低烟气危害指数
·广西六万山年产6万吨天然泉水项目检测达标可直饮
·第45届体操世锦赛征集城市雕塑作品
·22年30城80项目 未来将重点布局南宁
1.广西民族医药优势
(1)资源优势。广西民族医药不是单一民族的医药,包括壮医药、瑶医药、苗医药、仫佬医药、毛南医药、侗医药、京医药等,各民族医药又有丰富的诊疗技法与验方,具有明显的医源优势,可以综合利用、优势互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第二是药源优势。广西中草药基源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有丰富的桂产地道药材如罗汉果、八角、肉桂、蛤蚧、鸡血藤、广豆根、田七、青天葵、千年健、巴戟天、金银花、穿山甲等;全国400多种常用中药原料药材中有70多种主要来源于广西,其中10多种占全国总产销量的50~80%以上,罗汉果、鸡血藤、广豆根等更高达90%以上。广西具有明显的民族医药资源优势。
(2)区位优势。广西是既沿边又沿海的西部省区,大西南出海通道,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与越南接壤,面向东南亚,特别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南宁召开,为广西民族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商机,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合作与交流,促进民族医药的发展。
(3)人口优势。壮族是一个有着1500多万人口的民族,瑶族也是人口超过百万的民族,壮瑶族群众历来喜欢运用民族医药防病治病,广西民族医药服务有广阔的需求空间和很大的发展潜力。在我国民族医药体系中,有些民族的医药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但由于主体民族人口少,分布地域狭窄,了其使用与发展。壮瑶族医药则有使用人口众多,分布地域辽阔的优势。
2、广西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研究
(1).开展普查 1986年以来,开展了大规模的壮瑶医药资源普查,共调查了壮族聚居的70多个市县、瑶族聚居的12个自治县;组织查阅了100多种历代广西地方史志、博物志、正史、野史等文献资料;对武鸣马头西周古墓、贵港罗泊湾汉墓、宁明花山壁画等与壮医药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址进行了调查考证;在普查中,各地登记造册民族民间医生共1万多人;收集到民族医药验方1万多条,将其中6千条整理收录入《广西民族医药验方》一书;同时,收集到《痧症针方图解》、《童人仔灸疗图》等民族医药手抄本和药锤、角疗器、竹罐、针挑针、刮痧版等民族医诊疗工具;还采集制作了大量民族药标本。为更好地保存和展示普查收集到的标本,建立了广西民族医药陈列室和广西民族药标本室。值得一提的是,在普查中发现1986年版《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未收载的壮药新资源397种,并整理成《广西壮药新资源》一书,以供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参考。
(2).理论整理 针对壮瑶等民族在历史上没有规范通行文字,民族医药缺乏文字整理的状况,加强了对民族医药理论的整理。
壮医药:先后出版了《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中国壮医学》、《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内科学》、《中国壮药学》、《中国壮药志》、《中国壮药原色图谱》、《常用壮药生药学质量标准研究》、《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针挑疗法》等壮医药专著;编写了《壮医药学概论》、《壮药资源学》、《壮医方剂学》、《壮族医学史》、《壮医外科学》、《壮医药线点灸学》、《壮医伤科学》、《壮医基础理论》、《壮医内科学》、《壮医妇科学》、《壮医诊断学》等十多部壮医药主干教材。发表了《关于壮族医学史的初步探讨》、《壮医理论体系概述》、《壮药源流初探》等300多篇壮医药论文。壮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瑶医药:出版了《中国瑶医学》、《中国瑶药学》两部专著,奠定了瑶医理论基础。
毛南医药:《毛南族医药》一书已完稿,正修改中。
苗医药:发表了《融水苗医初探》等论文。
通过多年努力,壮医药理论框架及学科体系初步形成;瑶医药理论整理取得了一定进展。
(3).诊疗技法整理 对壮医望诊、目诊、舌诊、甲诊、腹诊、指诊、询诊、脉诊等诊断方法;壮医针法、灸法、刮法、薰蒸、薰洗、佩药、药锤、敷贴、点穴、滚蛋、药罐、足浴、热熨、按摩、经筋疗法等治疗方法进行收集整理,疗效验证和规范操作,收录入《中国壮医学》、《中国壮医内科学》等专著并在临床推广应用,其中,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和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的研究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分别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和广西卫生厅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瑶医磨药疗法、火针疗法、油针疗法、杉刺疗法、火功疗法、庞桶药浴疗法、神火灸法等三十种特色疗法也得到了初步的发掘整理,收录入《中国瑶医学》一书并在临床应用。
(4).实验研究 主要对壮医药线点灸、药物竹罐、刺血疗法、壮医治疗肿瘤、壮医治疗痛证等的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壮医药线点灸、药物竹罐、刺血疗法等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改善微循环,从而产生疗效; 对排钱草、水罗伞等多种壮药进行了生药学、药理药化实验研究;还对壮医技法方药开展了多项临床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壮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壮医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5).课题概况:截至2005年底, 全区民族医药机构共中标各级各类民族医药科研课题300多项,其中,国家攻关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5项,科技部课题1项,卫生部课题3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多项,自治区卫生厅课题40多项,自治区科技厅课题40多项,其它各类课题170多项。共获科研50多项,其中省部级5 项,厅局级15项,其它3项。“壮医基础理论的发掘及临床实验研究”、“壮医内科学的发掘整理和实验研究”、“壮药生药标准研究”三个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体现了壮医药研究水平,也体现了党和对壮医药事业的关心支持。另外,一批国家、部省、厅级壮医药科研项目通过鉴定或验收,壮医药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为继承创新和奠定了基础。
3、广西民族医药临床服务
民族医药是民族地区群众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民族医药临床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方法不断增加,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至2005年,民族医药医疗机构共有 12个,人员420多人,床位280多张,年诊治病人40多万人次,住院3160人次。全区民族民间医生约11210人,年诊治病人约1100万人次。
壮医药:主要服务机构有广西壮医医院、广西民族医院、广西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右江民族医学院民族医药门诊部、靖西县壮医院(中医院)、百色市民族医院(民族医药研究所);大新、天等、隆林、那坡县民族医医院;壮族聚居区各县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等。其中,广西壮医医院为省区级壮医药临床服务,职能为对南方少数民族医药特别是壮瑶医药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提高,对外开展民族医药临床服务,开设有壮医目诊、壮医内科、壮医肿瘤、壮医痛症、中风康复、风湿病等专病专科,运用民族医药治疗痧、瘴、盅、毒、风湿病、痛症、骨伤、偏瘫、白血病、慢性病、疑难杂病有良好疗效。
瑶医药:金秀瑶族自治县设立瑶医医院;都安、大化、巴马、恭城、富川瑶族自治县的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均开展瑶医医疗服务;广西金秀第13代瑶医传人覃迅云在、、、广州开设了民办瑶医院或医疗点,运用瑶山草药治疗红斑狼疮、肿瘤、产后病、骨伤等有良好疗效,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苗医药、仫佬医药、毛南医药、侗医药、京医药分布在相应的民族地区,民族民间医生在乡村运用民族技法和药物为群众服务。
为适应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对民族医药卫生服务的需求,即将出台的《广西发展中医药条例》明确要求,县中医院要开设壮、瑶、苗医科,综合医院开设民族医药科,用民族医药特色疗法和特色药物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要开展民族医药对重大疾病疗治的临床研究,在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壮医医院)成立相应的专科和研究中心,承担更多的国家和自治区级科研课题。
4、民族药资源与研发
(1).资源
为加强民族医药资源,自治区卫生厅于1959年创建了广西药用植物园,对民族医药资源进行有效的迁地。目前该园已建成了旅游科普园和种质保存园共1450亩的活体保存园,其中旅游科普园包括“立体的《本草纲目》”草部展区、广西特产药物区、药物疗效分类区、木本药物区、藤本药物区、荫生药物区、珍稀濒危药物区以及民族药物区等8个展区;种质保存园已建成引种驯化圃、繁育圃、自然分类园、木兰园、茶园、姜园、中国药典区、外来药用植物区等10个功能区和专类园,引种保存活体药用植物4000多种,保存药用植物腊叶标本12000多份,药材和浸泡标本2000多份,药用植物图片10000多份,是目前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种植药用植物品种最多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被誉为“亚洲第一药园”。同时,通过在全区设置自然区,对民族医药资源进行原地。目前广西全区经区划的自然区共64个,总面积17886.4平方公里,其中汇聚了大量中草药民族医药资源。如龙胜花坪、兴安猫儿山自然区,药用植物中类分别占林区植物的44%和33%。在民族药资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2).民族药研究
壮药研究: 在壮药理论研究方面,对壮医用药经验、壮药史、壮药命名与分类规律、鉴论、应用理论、栽培与采集、加工、生药学、化学成份、药效学等开展研究;对500多种壮药的壮名、学名、别名、来源、生境分布、植物形态、采集加工、性能主治、用量、临床应用、配方举例进行了深入的整理研究,出版了《中国壮药学》专著。在壮药药理方面,当前国内民族药研究模式由机遇筛选向定向设计发展,我区民族药的药药理研究主要结合我区的资源特点,对新结构或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药及其药理作用机制作探索性研究,加强多学科协作,重视生物技术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在民族药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向与发展目标为利用现代药理研究最新技术,结合国家对主要疾病的防治主攻方向以及现代药理研究原有的研究方向和技术特长,技术工作积累经验等,重点放在广西特色民族药防治心脑血管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疑难病药效研究上。在壮药生药学、栽培、化学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对排钱草、罗芙木、海风藤、土垄大白蚁、薯良、黄花参、水罗伞、白花丹等多种壮药进行了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瑶药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对瑶族用药经验进行发掘整理,出版了《中国瑶药学》专著;在现代研究方面,对“虎钻”类传统瑶药进行了急性毒性研究,对朴老根、紫金牛、四方钻、走马风、麻骨风等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在临床观察方面:对瑶医药浴、瑶药治疗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风心病进行了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课题方面,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瑶药的品种调查及生药学研究”。
(3).开发利用
①民族医药方剂为民族药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民族医药有深厚基础,在与疾病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积淀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独特民族药处方、验方、土方和单方。仅《广西民族药简编》记载的壮、瑶、侗、仫佬、苗、毛南、京、彝等8个少数民族用药便达1021种,《广西少数民族常见病便方选》收录的少数民族验方就达1048种,《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收录验方达6000多方。这些具有独特疗效的民族药方剂是医药事业的丰富宝藏和发展民族药产业的良好基础。在壮、瑶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方法及手段,对验方、秘方进行疗效筛选,研究和开发本地区、民族化的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②民族药产业化初具规模,品牌效应日益。目前,已形成大中型制药企业带动一批新兴中小型企业良性发展的趋势,开发了一批以民族药为主要原料、疗效确切、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药民族药产品, “三金”、“天和”、“金桑子”、“花红”等品牌驰名全国;据广西中医药研究所统计,从1985年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至2004年止,广西已获得国家准字号新药80多个,另外利用广西中草药、民族药资源研究开发审批了健字号的产品近300个。其中一些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具备一定的行业优势,如三金片、西瓜霜系列、金桑子喉宝、花红片、复方扶方滕合剂(百年乐)、湿毒清胶囊、肤阴洁、妇血康、骨通贴膏、正骨水、万通炎康片、草冲剂、山绿茶降压片、宫颈康栓、中华跌打丸、维C银翘片、复方田七胃痛胶囊、乙肝宁冲剂、玉叶解毒冲剂等30多个极富区域特色的中成药品种在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③区位优势促进投资热潮形成。我区东邻广东、、澳门;西接越南、云南;北连贵州、湖南,不仅具有沿江、沿海、沿边“三沿”的区位优势,而且是西南出海最便捷通道,形成了粤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最直接的省区,随着“中国-东盟自治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国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大大降低,随着世界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为寻求更低廉的成本和更广泛的市场而选择有区位优势的地方进行投资,我区必将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点,这将给民族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