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岁的瑶族草药医生天天上山采药。
本版图片 身体周刊记者 王辰
中国各民族都有其独特而丰富的医药原理。除了人们熟知的藏医,瑶医同样自成系统、精深。在“世界瑶族之乡”广西金秀,瑶族人个个识药,耄耋之年仍满头乌发、手脚利索,药浴、草药点烧等传统手段吸引着大瑶山之外的人们求医而来。
瑶医医院院长梁琼平是茶山瑶瑶医传人,有西医学历。
瑶医医院副院长赵富春使用传统疗疗疾病。
金秀瑶医
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地处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区。金秀境内由于汇聚着盘瑶、花蓝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等5个支系的瑶族而被称为“世界瑶族之乡”。
久居深山的瑶族人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治疗方法。瑶医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除了风、气、虫、毒、饮食和外伤,还与体内的、气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诊断方法上除了望、闻、问、触之外,还有甲诊、掌诊、舌诊、耳诊和面诊等。除了采草药内服,瑶医治疗中还结合了瑶药点烧、熏、烫、佩戴、放血、骨灸、药物灸、药棍灸、针灸、针挑、陶瓷针、捶击、推拿、指刮、风弓刮、碗刮、青蒜刮、杆草刮等瑶医传统疗法,其中最为特色的是瑶药浴,据称因此瑶族妇女无需坐月子,瑶民没有皮肤病。
身体周刊记者 罗燕倩
“开言来问你先生,咳嗽头疼为哪门。发热鼻塞因何样,怎样调治病得轻?”“唱歌来回贵同年,感冒风寒风热兼。风寒桂枝和姜片,葱白还配蔗糖煎。风热感冒你莫愁,清热解表病则休。马鞭边菊煎汤服,山芝麻效第一优。”大瑶山深处,虽然隔山相望,却丝毫不影响这婉转清脆的歌声在山间飘扬。
崇山峻岭把大瑶山变成了一个与世界的桃花源,依山而建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汇集着盘瑶、花蓝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等5个支系的瑶族而被称为“世界瑶族之乡”。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的瑶族人在和大自然打交道的上千年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医药学原理。长寿在这里并不仅是年岁之高,更是老而不衰。
九十多岁的老公公腿脚利索地上山采药;一百好几的老奶奶也能穿针引线,家中刺绣;初生小孩喝的“开口水”,仅用屋边几味草药熬成,喝下便能提高免疫力;妇女生育不坐月子,洗上三次“药浴”即可下地干活;甚至一些被确诊为癌症的病人,内服药外泡浴后,顿觉浑身舒爽
古老而神秘的瑶族,有着说不清的神秘感,太多的神奇成为一道挡不住的,吸引我们来到瑶民居住的地方,探寻神秘的瑶医瑶药。
瑶族之乡金秀
探访瑶医之不好走。金秀没有机场,只能从柳州转车,在搭上去金秀的长途大巴后,目的地似乎咫尺天涯。
金秀位于大瑶山的山腰,海拔1300米左右,从柳州出发到金秀,直线距离并不远,但没有直达的高速公,必须翻越连绵山峰,盘山而上才能到达县城。就这样,153公里足足开了四个半小时,最后一段由桐木进入金秀的山,虽然只有短短33公里,仅急转弯就有500多个。
随着不断深入大瑶山,眼见四周山峦叠起,峰如笋柱,连绵数十里,仿佛置身流转的云雾之中,霎时,大瑶山的美近在眼前。
古老的瑶寨依山而建,、安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也没有的嘈杂,一条翡翠般的小河,从金秀的土地上静静流过。鳞次栉比的民居,在山坡上错落有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地理造就了瑶族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在金秀,瑶药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药物,更是基本的生活资料。在餐馆点上几个陌生的菜,往往端上桌的既是绿叶菜也是草药。街头巷尾满是大小不一的瑶医诊所和出售瑶药的摊点。摊主们几乎全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他们头戴各类瑶帽,身着图案鲜亮的瑶族服装,忙着招呼来往顾客。
83岁的赵秀芳是位盘瑶老瑶医,虽然没有正规的医师执照,但行医买药多年,她的草药摊前围着不少等候抓药看病的患者。在当地,若是有个头疼脑热、跌打损伤,首选不是去医院,而是到这些相熟的草药摊抓上几味药,再让摆摊的老瑶医看上一下,很快便可药到病除。
“我们每人都有一两项绝技,祖传的方子再加上纯天然的草药,疗效很好。”赵秀芳操着生涩的普通话和我交流,显得有些拘谨。但当她转头面对患者时,流利的瑶话如珠子般从嘴里迸出。她不停地点头,患者药该怎么煎,要注意哪些事项。
摆摊的瑶医基本上都是师承家中医术,他们贩卖的瑶药全部来自身后大瑶山中的野生草药。和很多目不识丁的瑶医不同,冯春保不但能说会写,还练了一手好书法,若是没有生意,他便拿着小楷毛笔抄书练字。他从小就跟父母采药识药辨药,说起瑶药,冯春保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甜的基本是补的,苦的基本是凉性的,涩的是止血止痛的,麻的也是止痛的。瑶医是传内不传外,现在我的医术就传给了我儿子。”
可能是因为大瑶山满山都是草药,很多上海药房论两称的名贵药材在金秀的药摊上却是论捆卖。 “经典瑶药有104种,边随处一棵草都是药。”李赵军是第八代瑶医传人,在金秀镇功德45号拥有一家自己的瑶医诊所,镇上的居民总是尊称他一声“李医生”。
眼见我们是外地来的,李赵军十分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起瑶药来,他随手从一捆类似于枯树枝的草药里折了一截递给我,示意我放在嘴里尝尝味道。虽然满腹疑惑,但我还是轻轻咬下一点,嚼了几下,口中顿感,我刚皱起眉头,李赵军便已了然地笑了起来,“没事的,你尝的那味草药,治疗牙痛特别有效,是瑶药里的入山虎,商店里卖的两面针牙膏就用它入药,所以又叫两面针。”还没等他介绍完,我的口中退却,弥漫开一股淡淡的甘甜味。
瑶医诊所林立、瑶药飘香的金秀县城街头,仅是古老瑶医药的一个侧影,我们想要探寻瑶医药文化的内涵,就一定要到大瑶山深处的瑶寨里去
没有皮肤病的民族
在瑶寨里,不时可见矍铄,身板硬朗的百岁老人,他们或斜倚门框闲唠家常;或身靠木墙,微合双眼;或端坐织机一侧,梭子在经纬间来往。
瑶族,是我国南方分布最广和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先有瑶,后来才有帝皇朝,盘古开天是我祖,最早我盘瑶”。这是广泛流传在瑶族民间中的一首歌谣。
自古以来,瑶族先民有着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的习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过着“今日在此山,明年又别岭”的迁徙游耕生活。
“用中草药强生健体、治病救人成了瑶族人民抵御病痛的主要方法。瑶族更是世界上没有皮肤病的唯一民族。”作为金秀瑶医医院院长,梁琼平对于瑶医药的历史再熟悉不过了。
几千年来,瑶族先民与毒蛇猛兽为邻,加之瘟疫瘴疠盆郁结聚,风寒湿热不易疏泄,而致百病发生。但绝大多数瑶族地区又都处于封闭的状态,中医药学和西医学也无法流入,为了抢救被猛兽毒蛇咬伤抑或误食野果毒菌中毒的人们,他们就地取材,用深山老林取之不尽的药材疗伤治病。
自古便有史载,早在宋元时期,就有“方春时,瑶女数十,歌啸山谷,以寻药挑菜为事”。到明清时期则出现了“入山采药,沿寨行医”“负药入城,医治颇效”的瑶医队伍。
瑶族先民们便在长期与和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而且代代相传,同时又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医术,这就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医药学原理。
瑶族先民们高山,拥抱绿色的时候,也给了他们得天独厚的资源。由于带地区特有的温和气候、充足的雨量、肥沃的土地等自然条件,金秀大瑶山植被繁茂,内含2100多种植物类,其中药用植物类就有1351种,是广西最大的药物基因库,也是天然的民族医药。
深居在山高林密大瑶山中的瑶族人谙熟各种药材属性,大多以采药为重要副业。
“我们瑶族人每人都认药,村里人来山上采药,闲了到集市上去卖。”83岁的草药医生黄秀娥对我们说,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岁不止,耄耋高龄仍天天入山采药,没几分钟就把跟在后头的我们甩下百多米。
“勤耕种,暇则入山采药,沿村寨行医。”医药结合,是瑶医的特点,习医者必懂药,识药者必会医。他们认为“习医不懂药,则医不灵,懂药不习医则药无用”。所以,瑶医自古以来都是自己诊病,自己采药加工,配方发药的。
当地人说,我们不经意间过的一件普通瑶屋,或许就是瑶医诊所,隐于村寨没有门牌,瑶族中多是医生诊所,没有单独配方卖药的药师或药店。
瑶医根据天、地、人“三元和谐,消长”“盈亏平衡”等理论及“祛因为要”“风亏打盈”等治疗原则和临床实践经验,按药物特点,将其分为“风药”、“打药”,或风打相兼药。为了便于记忆,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104味瑶药家喻户晓。
但是,由于瑶族历史上是一个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民族,所以关于瑶族医药方面的资料流传下来的很少,甚至没有专门的典籍。
“瑶医的流传是采用师徒相承的方法,依靠师傅口授,徒弟经过记忆、领会,学习及今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定,所以,也没有书面上的总结。”梁琼平道出了一直以来瑶医发展的局限性,虽然瑶医药对诸多疑难杂症有奇效,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兴盛,瑶医的民间发展传承之频遇艰险,许多绝技几乎失传。
38岁的梁琼平出生于瑶医世家,是茶山瑶瑶医传人,并具有广西医科大学西医以及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双重教育经历。也正是由于瑶医各方面贯通的学术背景,年轻的梁琼平成为瑶医医院的院长,担起了民间民族医药传承的重任。
这个地道的瑶族汉子身材高大,语速不快,但思格外清晰。我们在瑶医医院见到他时,他总是一副行色匆匆的样子,不是忙于检查病房,便是忙于开会,少有闲暇与人聚谈,或许因为终日忙碌不止,正值壮年的他,两鬓却已见斑白。
瑶医医院泡药浴
瑶医医院设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瑶医这种民族医学。想着该亲眼瑶医是如何用药救人的,我们来到瑶医医院一探究竟。
1986年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了金秀瑶医门诊部,随着人们对瑶医药的需求逐渐增长,2004年4月,金秀瑶医门诊部升级为金秀瑶医医院,它便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国家事业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瑶医药特色医院,也成为瑶族地区最受瑶人青睐的医院之一。
瑶医医院坐落于金秀县桐木镇瑶族自治县,占地开阔,五层高的建筑飞檐翘角,颇具民族风情。走进门诊大厅,《医疗服务价格公开栏》标了百余项就诊明细价格:“血常规2.00元/次,尿常规2.80元/次,血糖6.0元/次,B超常规检查24.0元/次”,与在上海的一些医院里化验一次动辄几十上百元相比,这些价格相对优惠。
环视门诊大厅,有一大桶“瑶药茶”放置在醒目供人取用,往来的诊者手中都举着杯子,饮茶后个个面露喜色,这立马勾起了我们的兴趣。金的茶汤刚流出药桶,一股幽幽清香顿时弥漫开来,茶水入口清爽,饮过更是余味无穷。
瑶医医院副院长赵富春介绍说,这是瑶医医院特意调制的瑶药茶,春夏季供应的是由鸡骨草、大青叶、淡竹叶等多味瑶药配置而成的清肝茶,而秋冬季则会更换成由千层纸、毛冬青、大小计等数味瑶药组成的润肺茶。
59岁的赵富春是瑶医医院的“开国元老”,他是祖传瑶医,擅长使用瑶医传统疗疗风湿骨痛、腰、颈椎骨质增生、偏瘫、结石、小儿疳积等疑难杂症。
走进瑶医医院左手边第一间办公室便是赵春富的坐诊室,也是他的办公室,在这里我们遇到了10天前从南宁赶来治病的黄珏奇。一年多前,40岁出头的黄珏奇因高血压、脑出血一病不起,在南宁当地前后换了三家医院诊治,但病情始终不见起色。家人抱着最后的希望驱车5个多小时将黄珏奇送来瑶医医院,哪知治疗三天后,黄珏奇便能下床,10天之后,更是扔了拐杖行动自如。
“瑶医并非可治百病,但对于风湿痹症、肿瘤、烧伤皮肤以及肝病等特定的疑难有着奇特的疗效。”赵富春说,除了金秀当地的病患,不少患者是从、广州、长沙等地赶来求医的。
西医注重辨病,中医重视辨证,然而瑶医不同于两者。瑶医学中症的概念大于病的概念,治疗的指向是病、疾。如瑶医在诊断疾病上,根据病症发生的部位、形象、症状、缓急等情况进行以科分症,以症分疾。所有疾病被归纳为内、外、妇、儿、五官、瘟疫六科,四十七症,一百八十八疾。病名的称呼也按疾病发生部位、体形、色泽等生动描述而定名:如感冒病欲呕,舌根部静脉膨起,称“马蝗痧”。小儿惊风,两手抽搐,称“鸡爪风”,两足弯曲蜷缩,称“蛇卷风”。
瑶医认为,人之所以会发病,除了风、气、虫、毒、饮食和外伤,还与体内的、气血有着密切的联系,特殊病因有相互传导、演变所致。在诊断方法上除了望、闻、问、触之外,常用的还有甲诊、掌诊、舌诊、耳诊和面诊等。以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痈疽,疮毒,外科一切杂症每有奇效。
除了采草药内服,瑶医治疗中还结合了瑶药点烧、熏、烫、佩戴、放血、骨灸、药物灸、药棍灸、针灸、针挑、陶瓷针、捶击、推拿、指刮、风弓刮、碗刮、青蒜刮、杆草刮等瑶医传统疗法。
在瑶医医院门诊大厅右手边的是瑶医康复科,庞君尹医师拿着一根带着火星的草根,隔着一张白纸给病人灸。赵春富告诉我们,用断肠草点燃后用来点灸,对腰椎间盘突出、风湿骨痛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灯芯草用茶籽油泡一下,点着之后点灸在上,同样可以治疗风湿骨痛。
“这些断肠草必须要用童子尿功效才好。”医院里所用的断肠草都是赵春富本人亲手泡制。
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医院的瑶药断肠草根点烧用的也是此断肠草,但是用出生100天的童子尿浸泡、晾晒后,再用多种草药熬制、再腌制365天而成,具有疏风清络、活血化淤、提升阳气、调和之功效,且具有不易烧伤、不掉火灰之优点。断肠草临床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三叉神经痛、腰腿痛、偏头痛、慢性胃痛等内外科疾病。
和普通医院不同,瑶医医院有一大特色每一间病房的洗手间里都放着个大木桶。下午4时刚过,病患们不约而同地候着泡药浴,滚烫的黑色药汁从木桶上方的龙头里湍湍流出。
作为一项重要治疗手段,瑶族“庞桶”药浴可以防病治病,特别是风湿病、妇科病和皮肤病,伤风感冒;无病者药浴可以消除疲劳、滋润肌肤、促进睡眠,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机能。
赵春富告诉我们,药浴所选药材均为金秀大瑶山纯天然野生瑶药,由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新鲜草药配制而成。草药在楼下的大口锅中煎煮,药液煮沸后半小时左右放入木桶,待自然冷却至38℃左右才可进行洗浴,而药水所产生的热力与药力,经透皮吸收,药物有效成分吸收大大提升,效果自然更强。
民间瑶医的窘境
谈到有着上千年的瑶医文化,李赵军的眼神中带着丝丝惋惜。瑶族历史上只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瑶医都靠口口相传。民间很多有一技之长的瑶医,由于年事已高,祖传秘方随时面临失传。
84岁的黄桂英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瑶医,身怀祖传外洗秘方却少有用武之地,晚年生活清苦,想传授瑶医瑶药,寨子里却无人愿学。按瑶家习俗,瑶医帮人看病,是绝口不提要多少钱的,完全由患者随意给予。瑶家人穷,给的钱都很少,有的来拿药,给几斤米,或者一块肉甚至是几个鸡蛋。
由于看病报酬少,再加上瑶山居住分散,像黄桂英这样的瑶医只在附近几个山寨为人看病。“瑶医很少能专靠看病生活的,必须和普通瑶民一样耕山或狩猎维持生计,养家糊口。”一世的辛劳全都刻在了黄桂英憔悴的面容之上。
“虽然我国的少数民族疗法用科学无法去言明,但疗效好,实实在在地使病人受益。国家应予以大力支持让瑶医特色疗法冲破民族区域,全国、世界。”李赵军贯通医,同时也是第八代瑶医传人,在他看来,很多祖传秘方与独门都掌握在古稀之年的老瑶医手上,但他们不懂号脉看诊,也没有文化,甚至有些连汉语都不会说,用西医的考试方法来评判瑶医似有些牵强。
“如果这样下去,瑶医就会面临着更多的流失甚至失传。”李赵军说。
对于很多有专长的民间瑶医,瑶医医院本想请到医院坐诊,然而也因民间瑶医没有资格证而受阻。赵春富认为,少数民族应当实行特殊政策,由于地方文化水平不一,瑶医资格考试门槛应放低些,不要用那些考中医的条件来考瑶医。
言语间,原本总是满面春风的赵春富也流露出心痛和无奈。
录入编辑:陈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