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热潮”的机遇
当今世界,天然药物已成为创新药的重要对象,为中医药业、瑶医、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省委、省将中药材产业列为今后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疾病谱、医学模式、健康消费的改变,人们对西医局限性和西药毒副作用的不断认识,崇尚天然药物和传统疗法的潮流方兴未艾,天然药物已成为创新药的重要对象。
据报载,传统天然药物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10%)超过了世界药品市场增长速度(约8%),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中医药热”正在升温,中医药已经到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人民的欢迎。目前,全球有70多个国家制订了草药法规,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兴办有传统医药机构。
在此背景下,2006年,省委、省在全国率先作出《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发布了《广东省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十五”发展规划》,以扶持政策和引导资金为两大杠杆促进中药产业优化升级,催生现代中药产业集群,使我省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竞争力最强的中医药制造产业。同时,省委、省还将中药材产业列为今后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广东省16个贫困县之一,连南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开始对民族医药进行挖掘、收集和整理工作。在1996年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后,连南根据国家、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会议,在民族医药挖掘、利用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民族特色食品、保健食品及其产业也应运而生,促进当地民族食品医药事业较快发展。
连南县长郑远平介绍,为了更好地利用连南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积极推进和发展民族医药,连南于2009年成立了民族医药研究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并与广东药学院签署了有关发展民族医药的合作协议。
如今,随着“广东省民族医药健康产业”落户,连南将依托和合作方广东药学院雄厚的药学科研技术力量,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全力发展民族医药健康产业,力争10年内建成“民族医药产业强县”。
这一目标,符合省委、省提出的“建设中医药强省”及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展中医药、民族特色医药规划方案”的,具有一定的和经济意义。此外,连南还企望把中草药材种植作为扶贫开发项目,为贫困山区开拓一条新的致富门。
历史悠久的瑶医瑶药
千百年来,瑶族医药在粤西北瑶族地区群众防病治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籍《岭南蛮记》记载,瑶族“以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痈、疽、疮毒、外科疑难杂症,每有奇效”
“广东省民族医药健康产业”选择连南并非偶然。连南县卫生局一位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因为当地历史悠久的瑶医瑶药在瑶族地区群众防病治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源于连南的民族医药健康产业在产品质量、营销网络、售后服务等方面已具有一定优势,制定了可行性产业规划,大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农民的培训,建立了公共研发、检测、物流平台。
瑶族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实践证明它在治疗各类肿瘤、风湿病、肝病、肾病、皮肤病等多种疑难病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即使在科技进步的今天,仍然是瑶族地区群众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
千百年来,连南的瑶族群众大多高山为居,迁徙频繁,游耕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深山老林中药物资源却十分丰富。聪明勤劳的瑶族人民利用本地的药物资源防病治病、健康、繁衍后代的经验非常丰富。
有关瑶医的记载可散见于诸多历史资料,如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称砂仁“今唯岭南山泽间有之”;《岭南蛮记》中述瑶族“以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痈、疽、疮毒、外科疑难杂症,每有奇效”;瑶族常以“百草药”煮水洗浴,可谓当今药浴之鼻祖;《阮通志》中所载“有病殁,则焚其尸徙居焉”,反映了瑶族人民早已会用“火葬”、“迁徙”来防御传染病。
连南县长郑远平介绍,连南具有广泛的民族医药基础,具备良好的地理、地域、民族及技术各方面的优势,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当地瑶族群众种植中草药历史悠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连南便在中医药挖掘和利用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并在2001年就创办了神农医馆,建立了民族医药及岭南中草药种植研究应用。
目前连南经挖掘、收集和整理的瑶族保健食品药材有200多种,收集瑶族民间秘方、验方200多条,经临床验证使用的80多条、药物800多种,利用本地原生草药治疗恶性肿瘤100多例、肝病3000多例,取得一定疗效;根据瑶医民间、验方膏、丹、丸、散的制法制成的制剂有20多种,其中盘王跌打酒(风湿骨痛酒)2000年通过省中医药局专家鉴定,2001年获清远市科技进步三等;种植的中药材面积达亩,带动了当地1000多户瑶族群众脱贫致富。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