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昨天,广东省卫生厅通报,广东艾滋病感染者进入发病期,今年报告的艾滋病病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7.7%。
艾滋病已由观念中的“必死无疑”变为成患者治疗后可回归工作、寿命与普通人只差十岁且仍在不断缩小。
回顾我国艾滋病防治走过的历程,国家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生殖道感染、性病和艾滋病三者在病原学、途径和影响因素等方面有密切联系和重叠交叉,但它们都与“性”有关、与社会耻辱和歧视有关。正因如此,人们在面对这些疾病和感染时,多选择了沉默,这严重阻碍了人们获得必要的信息和服务,使这类本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得以迅速流行蔓延。
传统观念对性工作者、同性恋者、吸毒者及感染者的严厉和,在他们和主流社会之间竖起了屏障,导致他们处于社会边缘,无法获得性病、艾滋病预防的知识和技能。以同性恋为例,美国在1973年就通过了“同性恋不属于性”的认识,并且不再将其编入疾病分类诊断手册。世界卫生组织也在1993年认可了这一观点,在疾病分类学中去除了相关内容。但我国接纳这一观点的时间较美国晚了29年,较世界卫生组织晚了9年。
也正是由于和歧视,我国所采取的性病艾滋病控制策略常把‘打击’作为一种必要手段。事实上,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客观现实背景下,严厉打击的后果并不可能使市场萎缩,反而会使性工作者‘转移’工作地点或转入地下。事明,正是性工作者的流动和隐蔽,大大增加了性病艾滋病的蔓延和不可控制性。
目前,广东发病数居全国第六位,而据初步估算,全省防治经费缺口达4500万元。遗憾的是:广东边远贫困地区患者仍很多死于艾滋病,其中七成未接受过治疗,也不知国家有免费治疗政策;而歧视和仍到处存在,甚至到照顾艾滋病患者的医务人员都难以正常婚恋,病房更是十几年招不到护工和清洁工。
今年头10个月,广东共收到报告现住址为本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587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242例。死亡病例1297例。至2011年10月31日,全省累计报告现住址为广东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例,其中艾滋病病人9808例。死亡病例累计7083例。累计报告数位于全国第六位。据专家测算,全省现存活的实际感染人数约6.2万。
其中异性所占比例从2008年37.6%上升到今年的56.5%,男男同性性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6%上升到今年的15.2%。男男同性性接触人群感染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今年在珠三角监测到该人群HIV感染率高达10.7%。
感染者中76.2%为男性,20-49岁青壮年占81.4%。据介绍,老年感染者七成以上有异性性伴,主要通过婚外性行为感染。
“瘾君子”感染率降至1%
监测结果表明,曾是广东感染者“主力军”的吸毒人群,病毒检测阳性率下降到2011年的1%。据估计,至少减少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2148人。今年共干预暗娼人群约24.9万人次,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12.4万人次,外来务工人员279.9万人次,放安全套493万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