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瑶医药
  • 广州能提供民间艺人的土壤(组图)-搜狐滚动-瑶医传承
  •   林春蓝是“镌刻”的惟一传人。

      广州的民间工艺远近闻名,不但有众人皆知脍炙人口的“三雕一彩一绣”,也有广式家具制作、剪纸、珠绣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工艺。不可否认,广州地区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民间艺术,而广州对民间工艺的传承,也吸引了不少其他地区的民间工艺家安居于此,潜心创作,林春蓝便是其中之一。“镌刻”是康熙年间兴起的一种宫廷绝活,该工艺是在一张薄如蝉翼的铜箔上雕刻凸起的文字,而背面不见凹痕。如今这项技艺在中国只剩下林春蓝一位传承人。

      私家地图

      郑仙云岩:这是白云山的一处千年古迹,位于山腰,距离天南第一峰的牌坊不足20米,距离山顶广场50米左右。

      伦文叙纪念广场:位于诗书街,场内的广府状元微型博物馆墓日前正式开馆,以“状元文化”、“广州本土文化”为主题元素。

      歌莉娅225:在上世纪70年代老建筑的基础上改建而来。一楼偌大的玻璃温室阳光花园,二楼法式优雅的花店和手信店,三楼白色敞开的展览空间,四楼歌莉娅旅游主题展、影视房、地图房、还有225的老照片,五楼的城中潮店Benshop以及鲜花绿叶围绕、可以喝咖啡的露台,每一层,都独具特色,层次丰富细节迷人。

      方所书店:在太古汇商场爱马仕店的旁边,占地1800平方米,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混业经营为一体。店内专门设有“方所推荐”、“推荐”、“网络意见推荐”等特色书架。

      私人醒你

      心定才能心细,方能让己让人受益

      用“心”镌刻,是记者采访时感觉最强烈的。林春蓝花6年的时间完成了108米长的天下第一经卷,这种工艺重点在于“心定”与“形神相依”。林春蓝说,如今不少年轻人太浮躁了,但是静定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定后生智慧的世界,如果愿意把自己放空,才能进入一种定境。在这个境界中,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反而是什么都知道,因为到一定程度,也是心细到一定程度,任何细微的变化,都能感受到。如果谁总是觉得自己太粗心,那可以先培养自己的定性,因为定性与细心相辅相成,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都让人受益,因为心细,会观察到外部世界的变化,也能细微地照顾到周边人的情绪,而不会以我为中心,那样的话容易坏事,也是因为心太粗了。如今,林春蓝担心的是找不到合适的传承人。

      私伙局

      推己及人,

      他以全力助人为乐

      @讲述人:赵威(东方太极智慧研究院院长)

      过于拘泥技法的人,充其量只能成为“匠才”;用“心”去领略“趣味”的人,胸中翻涌,心内万马奔腾,或许有可能成为“大匠”。林春蓝也许因为长期镌刻经卷的缘故,他对很多艺术作品看重的是境由心造的概念。由此他也那些用心做事的民间艺术家。有的人际遇很好,有的人有一技之长,但是多少还是怀才不遇在生活上有点艰辛,林春蓝总是将自己的朋友介绍至该艺人处购买些艺术作品,也帮他积极拓展在圈里的知名度。另外,只要有人相托,他必全力以赴地帮助,基本上在他身上看不到“尽力而为”四个字。

      私享法

      广州重视民间工艺并尊重民间艺人

      林春蓝出生于桂林一个瑶族家庭,父亲是农民,母亲是一位很有灵气的祖传瑶医,在家乡为乡亲治病救人。林春蓝说,自己的性格更像他的母亲,与生俱来的是母亲身上的那种灵气和慈悲的情怀,为他民间工艺制作提供了良好的助缘。一次在广西出外摄影,林春蓝碰到一摔伤老者,林春蓝热心将老人送到医院救治并垫付药费。老人是宫廷绝活“镌刻”的传人,学识渊博,因了林春蓝的一念之善,收他为徒,倾囊相教,无心插柳却成全了一段影响他后半生的师徒情缘,才有了如今载入基尼斯记录的108米长“天下第一经卷”的出现。据了解,“镌刻”是乾隆年间,宫廷内府尚方御匠秘为典藏几乎失传的铭刻手法,老先生为了承传国艺,有意收徒,条件为一有,二有。林春蓝没有老先生的厚望,用一个基尼斯纪录和基尼斯纪录最佳项目回报了。

      7年前,林春蓝由于工作原因定居广州,他在广州完成108米长的“第一经卷”的镌刻工作。4年时间,一经问世,在广州引起轰动。林春蓝坦言,如果没有在广州,没有像广州这样重视民间工艺并尊重民间艺人的土壤,自己的作品要得到的认可,还真不容易。但是广州就是包容,只要你有料,很多人愿意帮助你,的公证性也强,尊重新闻性,所以一切的宣传,基本自己就没操心过,都是慕名打电话来,而且采访也很认真,看重艺术本身,不在乎制作者的草根出身,这让刚到广州的林春蓝倍感温馨。林春蓝说他过去很想帮助有困难的人,但苦于囊中羞涩。如今自己的作品得到市场的认可,他也只是收回少量工本,其他的大多用于帮助其他的民间艺人和供养广西特困儿童上学,援建希望小学和敬老院。因为他始终认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尤其在广州,看到很多人就是这样做的,所以在这里,他非常深刻地感受到,没有人富得可以不需要别人帮助,也没有人穷得不可能在某方面帮助别人,关键只在于有没有这颗。即使广州这个城市很繁荣,但是她的包容背后,就是一颗的存在。

      举办书墟为广州保留传统文化

      2000年春,林春蓝与师傅一起开始“第一经卷”镌刻前的准备工作 搜集经卷的内容。他们用了两年时间跑遍了国内外多家及博物馆、图书馆。这项工作让他对广州的书店文化非常了解。他非常喜欢广州的二手书店,并认为这是广州静默文化另一面的体现,不张扬但精致,一如广州这座城市的性格,闲暇时逛这样的地方令他乐此不疲。林春蓝说,十几年前的广州二手书店比现在还辉煌,比如广州海珠区泰宁市场旁一间6平方米左右的小档口,就是一家简易的二手书店,里面堆满各种旧书和旧,只留下一个侧身可以经过的小通道,方便读者进去看书。如今他依然常去,也跟老板聊天。其实广州城内像这样的小书店很多,因为的兴起,现在光顾书店的客人越来越少,称得上门可罗雀,赚的钱刚够开支。但是他们仍然苦苦支撑,正是他们的为广州的文化留下一块自留地。林春蓝也注意到,一些有识之士人在为广州的书店文化默默做事,比如前不久他参加过的广州书墟活动,在那里不仅可以买到二手书,还可以交换二手书,而广州书墟现场经常举办各种作家、读书会、读者,在这样的一种活泼的氛围中学习交流,几天下来如同跑了一圈文化马拉松,非常过瘾。林春蓝说,广州的二手书店逐渐没落,主要是没和新书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多数人对二手书的印象还停留在很脏、很旧、很差的阶段。书是需要流动才有活力的。他希望广州能多点精品二手书店的出现,多些的举行,这样能让广州的阅读氛围日益浓厚。也不至于让完全将一些传统文化角落给攻占了,那样会令人惋息的。

      外来文化通过概念馆植入广州

      林春蓝是个民间艺人,但是对新鲜事物也非常关注,而这种小小的嗜好,在广州也得到极大的满足。他觉得广州有不少概念很新的生活馆,能为广州注入一股时尚前卫的文化气息,比如红砖厂、T IT创意园、方所等,年轻人或许就能从这些地方感受羊城另一面的魅力。这也许是在另一种程度上对广州文化沙漠的一个反击。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也会接触到不少文化旅游推介的事项,他发现在广州旅游的推介中,岭南文化更是重中之重。除了这些极具岭南特色的地方文化之外,还有很多文化杂糅在这个具有庞大外来人口的大城市中。而这些概念很潮很新的生活馆,便是外来文化植入广州的一种体现。比如方所,他每次去的时候,都发现很多年轻人在里面玩,里面有很多书籍,不仅是国内的,还有及国外的书籍,而且也不仅是书店的概念,还将咖啡、服饰、设计品等一一在其中陈列,就是呈现一种多元的生活方式。这些文化不一定诞生在广州,但却能在本土植根与受到欣赏,让千篇一律的商业街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很是有趣,一如广州对外来人口的包容,生活在广州,就是自在。

      采写/摄影:

      南都记者 蔡贤丽

      作者:蔡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