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党的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上来,对强力推进“五大工程”实施,促进各项工作上档进位,建设幸福新河池,追赶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中央要求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的决定》(桂发〔2012〕31号)文件,结合河池实际,现就我市贯彻落实党的,提出如下意见。
一、围绕主题,把握实质,全面准确领会党的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党的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作出了全面部署。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要按照中央要求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精心组织,创新方式,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的热潮,把贯彻落实党的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2.全面准确领会党的。党的明确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确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总的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体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二、高举旗帜,科学发展,齐心奋力建设幸福新河池
3.凝心聚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过长期努力奋斗,河池经济社会取得了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客观和历史原因,全市发展水平在全区排名仍然靠后,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亟须加快建设和发展步伐,竭尽全力改变落后面貌。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要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强力推进产业增量提质工程、民生保障提升工程、开发扶贫攻坚工程、城乡新貌新风工程、执行力提升工程,力树新气、开创经济新型、建设城乡新貌、推行民生新政、促进文化新潮、引领社会新风、打造生态新秀、凝聚发展新力,努力实现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幅度和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追赶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幸福新河池。
(一)力树新气。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性建设,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深化执行力提升工程。着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党组织,持续打造为民勤政、为政、为事务实“三为”好队伍,深入开展以“红卡进百企千村万户”活动为载体的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性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清明。
4.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按照“团结为本、勤政为上、制度为基、廉明为要、六戒为重、学习为力”要求(“六戒”:戒骄、戒懒、戒虚、戒空、戒假、戒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进一步抓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的思想理论建设,使党的理论、线、方针、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把党的和理论学习为推动“五大工程”的不竭动力、成为推动工作上档进位的强大力量;深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加强的群众线教育,强化忧患意识、旨意识、创新意识、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扫除行政审批障碍;深入创建创新型党组织,深化拓展“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实施基层党建科学化“创新工程”;鼓励广大干部敢为人先、大胆创新,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
5.全面强化党政部门执行力。深入实施执行力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治庸、治懒、治散行动,治理“吃、拿、卡、要”,办事拖拉、扯皮、推诿现象,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优化发展。深化实行目标公示制度、督查通报制度、制度、约谈诫勉制度、重大工作报告制度,形成执行力提升工程的长效机制。全面细化岗位检查评估,严格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定项、定时、定绩“六定”工作机制。强化绩效考评,科学量化细化绩效考评办法。严格实行问责追责监督机制,做到动真碰硬、严格问责,强化监督、严肃追责。
6.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困难多、矛盾多、群众意见多的地方,解难题办实事。市、县(市、区)四家班子领导要带好头,每年为基层群众解决一批难题、办好一批实事。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要改进新闻报道,简会议改会风,简文件改文风,厉行节约,廉洁。强化服务职能,转变政风行风。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查处审批环节中损害形象、发展的行为和人员。
7.惩治和预防。全面贯彻中央实施惩治和预防体系第二轮五年工作规划,制定并落实工作细则,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健全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建立制度执行监督和问责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分类施教机制。严格落实和遵守廉政准则,严格规范行使,总结提升推广县级党政领导廉洁履职社会监督试点工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办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失职渎职及背后案件、阻碍“五大工程”的案件以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提升“阳光政务”。强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乡镇、村纪检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廉政建设基础。
8.认真执行集中制。人民的主体地位,广纳群言,广集民智。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活、决策各项制度。加强法制建设,促进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支持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选举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各项决策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二)开创经济新型。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9.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我市北部(南丹、金城江、环江、宜州、罗城)通道工业和现代农业带,南部(都安、大化)沿江工业和特色农业带,西部(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并延伸到大化、都安)红水河流域长寿养生旅游和生态农业区快速发展,打造有色金属、清洁能源、养生旅游和特色食品等“四大”。依托我市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北部通道工业着重发展新型有色金属、化工、茧丝绸和食品加工等特色工业,大力发展粮、蔗、桑和其他大种植及养殖业,并充分利用悠久特色民族文化和美好山水,发展文化旅游业,形成北部现代产业板块。在南部沿江(红水河)工业和特色农业带动发展新型建材、碳酸钙、低速汽车、物流等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渔业和山区特色种植业,并充分利用长寿和山水特色融入西部红水河流域长寿养生旅游大产业,形成南部特色产业板块;西部四县依托长寿、生态和红色品牌资源,发展高端长寿养生旅游业和生态种养业,形成西部健康产业板块。积极实施“柳来河一体化”战略,着力推动我市与柳州、来宾两市在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分工协作、城镇体系共建、生态共治、公共服务共享、社会建设共管等重点领域的紧密合作,承接柳州和国、内外产业转移,逐步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10.大力开辟新的产业园区。以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启动城区周边企业“出城入园”为切入点,加快创建大任产业园,对现有的宜州、环江、南丹四个市级工业园区和金城江工业集中区实行集中管理、集约经营,打造“一区多园”发展新格局。推进各县现有工业园区扩容提质,加快都安临港工业区等新建工业园区建设。围绕建设“百亿广维”,加快创建河池市化工产业园区,打造以生物质化工为主的化工城。加快推进河池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引进市场机制,推进土地开发运作,实现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11.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大重点行业整治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大力推进技术和技术创新,加快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做大做优有色金属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壮大发展高端优质饮用水产业;做大做强以白酒为主,红酒、黄酒、青酒为辅的酿酒业;延伸发展桑蚕茧丝绸循环经济产业;规模化发展机械加工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高端养生长寿健康产业;提升发展生物质及煤化工产业和培育发展碳酸钙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不断做大做强糖料蔗、桑蚕、核桃、油茶、火麻、高淀粉薯类、八角、毛葡萄、特色果蔬、特色养殖等10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推动服务业产业化。
12.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围绕“两带一区”新布局,大力策划和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更多产业项目兴起,形成新的增长点。抓好铁()公()机(场),打通“金水道”,加速构建综合立体交通新体系。建成河池机场、河池至都安高速公等重点在建交通项目,建设河池至百色高速公、河池至南宁铁及黔桂铁复线,加快推进河池至桂林、贺州至巴马高速公、桂林经河池至百色铁、龙滩水电站升船机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中后期或“十三五”前期开工建设;提级县际公,建设红水河沿岸和通达市内各重点旅游景区高等级公网。加快推进龙滩水电站二期工程、环江火电厂等重大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无水港”项目建设,促进物流业发展壮大,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13.努力提高产业效益。大力推动企业升级,促进生产要素向创新驱动的工业产业和企业集聚,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增进产业经济效益。着力打造一批百亿产业、百亿工业园区、百亿工业产值县(市、区)。到2015年,全市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15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年产值860亿元以上,增强产业对财政的贡献能力,实现企业增效和财政增收。
(三)建设城乡新貌。以城乡新貌新风工程为抓手,主动融入“柳来河一体化”建设,实施市中心城区东拓战略,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生态宜居、优美的新型城镇新布局,实现城镇化提速发展。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家园”。
14.加快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围绕“柳来河一体化”和“两带一区”发展战略,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到2015年底,基本形成“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对接无缝、全市覆盖”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实现控制详细规划在规划区范围的全覆盖。加快河池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城乡分割体制,开展新一版河池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善地形图测绘和控制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编制,以规划促进金城江区、宜州市同城化建设进程。加强县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和编制,启动红水河流域城镇带规划,推进县域一体化发展规划。
15.积极实施中心城区东拓战略。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发展”的城市发展,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实施“十大工程”,即新城拓展工程、旧城工程、交通畅通工程、清洁工程、生态景观工程、流通繁荣工程、文教卫扩容工程、住房保障工程、文化基础工程和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实施东拓战略,在更宽范围和更高层次拓展城市空间。推进城市一体化发展,引导河池至柳州公、铁沿线和龙江河沿线农村人口向镇区集中,发展特色产业,建成特色鲜明的工业镇、商贸镇和旅游镇。统筹东江、德胜、怀远、大才四乡镇组团发展,推进金宜沿线乡镇撤并设区工作,建设城市新型卫星城。
16.加快推进县城提质。各县(市)围绕“提高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目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的要求,立足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快新区、产业园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项目入驻步伐,有计划、分步骤逐年实施旧城,建设彰显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新城。到2015年底,各县(市)要建成两个以上新区和产业园区,基本完成棚户区、重点段、重要景观节点和“城中村”工作,实现新区建设、旧城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17.大力拓展乡镇和新村建设。科学规划,建设风格独特、功能完善、优良的乡镇,加快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实施农村新貌新风工程,建设民族地域特色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的生态型村镇。2013年至2015年,每个县(市、区)每年分别集中抓好一个以上乡镇基础设施集中建设试点,并在每个乡镇分别集中抓好两个以上农村新貌新风试点。抓好库区移民新村建设,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推进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实施“十百千”计划,即每个县(市、区)每年新建100个以上自然屯篮球场,全市每年新增农村篮球场1100个以上。
18.深化城乡风貌。以建设富有河池特色的城乡景观风貌为目标,大力实施特色风貌塑造工程,加强城市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传承、功能结构完善、景观形象打造、文化内涵塑造。到2015年底,市中心城区完成两条景观大道、一个特色街区、一个精品小区建设。各县(市、区)完成进城大道景观风貌建设,完成一个特色住宅小区、乡镇驻地“竹筒房”的,完成“一线一周边”(即宜柳高速公、六寨至都安高速公、宜州至河池高速公、金宜一级公以及县域之间干线公等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和各个主要旅游景点周边)的村屯风貌综合整治建设。
19.强力整治城乡。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深化综合整治,创造良好的人居。严抓综合整治,推动“城乡清洁工程”深入实施。到2015年底,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狠抓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两违”综合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秩序。到2015年底,实现城区主次干道两侧无“两违”现象。提高城乡管理档次,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积极探索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乡清洁工程的长效机制,力促城乡管理科学化、制、规范化和精细化。
(四)推行民生新政。以民生保障提升工程、开发扶贫攻坚工程为抓手,整合部门、社会资源,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20.全面推进开发扶贫。大力推进开发扶贫攻坚工程。实施产业带动,整市推进核桃、糖料蔗、桑蚕、火麻、油茶、高淀粉薯类、香猪、瑶山鸡等八大扶贫产业及其他特色扶贫产业,拓宽群众持续增收渠道。创新开发旅游扶贫模式,打造我市乡村旅游“十百千”(创建10个旅游开发扶贫示范乡镇、100个旅游开发扶贫示范村屯、1000家农家乐)示范工程,以东兰、巴马、凤山三县为区域,全面实施“广西东巴凤旅游开发扶贫示范区”建设,争取列入国家旅游开发扶贫试验。整合资源,以大会战形式推进连片特困地区屯级道建设和特困地区贫困户集中安置,加大贫困地区、水库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试点基础上推广“整乡推进”开发扶贫新模式,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移民扶贫结合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大力推进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依托农业产业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建设大化县易地搬迁生态民族新城等项目。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植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深入开展扶贫培训,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贫困群众的整体素质和脱贫致富能力。积极推动“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实施“能人带富”工程,帮助和带动农村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致富。力争到2015年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62.07万人下降到90万人左右。
21.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实施“3322”工程,加快城区教育布局调整;稳妥推进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2015年达71%。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到2015年达81%。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推进其课程。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实施“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市级园丁工程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食堂建设工程,做好贫困学生资助的管理工作。按照“集中安排和就近入学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推进教师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引导民办教育发展。
22.全方位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专项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城乡劳动力就业。依托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和各类培训机构,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依托各类人力资源市场,大力促进就业,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目标。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城镇失业人员、被农民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不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到2015年,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
23.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公立医院,鼓励社会办医。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扩面提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6%以上。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实施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巩固“两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力度,狠抓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有效控制传染病。实施“壮瑶医振兴计划”,扶持和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24.继续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居住条件,精心打造人民“安居家园”。增加保障房供给,以公共租赁住房等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为重点,大力推进安居工程,积极探索商品房配建保障性住房、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并轨建设管理等机制。2013-2015年,力争新增城镇保障性住房2.4万套以上,完成农村危房16万户以上。严格住房保障管理,确保安居工程公平。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5.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行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社会保险水平。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对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优惠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做到应缴尽缴,确保待遇支付。2015年,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0%以上。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强化宣传动员工作,落实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参加社会保障优惠政策,不断提保率。2015年,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发放率达100%。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社会养老服务。做好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不断推进社会组织发展。
26.认真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不断探索稳定低生育水平新途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下。加强新型人口文化建设,时代婚育新风尚,群众婚育观念得到明显转变。倾力打造“诚信计生”品牌,探索建立基层群众计生自治新模式,到2015年,基本实现诚信计生全覆盖。大力实施出生干预工程,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出生缺陷率明显下降。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格局,流动人口建档率达95%以上,流动人口出生报出率达100%。深入开展“关爱计生行动”,拓展民生计生新内容,全面落实人口计生励扶助政策和优先优惠政策。加强对1644个“幸福家园”的建设和后续管理,增添农村建设新亮点。完善督查考核工作,执行“一票否决”制度,不断完善人口计生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五)引领社会新风。要把社会管理和社会风气摆到关乎民生、关系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高度,通过实施民生保障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形成党委领导、负责、社会协同、参与、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推进“五大工程”、加快幸福新河池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7.不断健全社会矛盾协调新机制。建立健全群众权益新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严格落实责任,推进领导干部带案接访、约访和包案督导,下大力气解决突出的问题。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中心作用,构建全覆盖的矛盾纠纷调解网络,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努力实现集体、非正常、群体性事件明显减少,实现全市持续和谐稳定的工作目标。
28.努力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从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入手,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方法创新,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统筹解决社会管理重点难点问题,突出抓好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深化基层平安建设。努力实现民族关系更加和睦,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劳动关系、邻里关系、家庭关系更加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9.全面加强社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推广天峨“云榜经验”,进一步健全城乡治安防控体系,稳步提升社会安全感和满意度。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犯为,遏制各种刑事犯罪活动高发势头。全力整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加强禁毒工作,提高社区、社区康复人员的报到率和执行率。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30.大力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开展“移风易俗倡文明”主题教育活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凝聚社会共识。大力社会新风,革除陈规,防止和纠正封建活动披着民俗文化的外衣大行其道。建立完善人员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管理,着力解决社会层面普遍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这一突出问题。纠正不良风气,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做好厉行节约工作的有关,把治理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作为贯彻《廉政准则》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的行为及时进行严肃查处并予以。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带头移风易俗,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
(六)促进文化新潮。深化文化体制,实施文化产业增量提质工程,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繁荣文化事业,培育文化市场,打造文化品牌,做强做大文化产业,增强全市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开展广西,发扬老区传统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五进”活动。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模范评选活动和“孝道,构建和谐”主题活动,强化典型教育和典型带动。开展好“我们的节日”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日活动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组织创作文艺精品,发挥主旋律作品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
32.积极构建文化新体系。继续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示传习和生产性项目示范。强化对业余文艺团队的引导和扶持,大力繁荣社区、农村及企业、校园、机关文艺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构建和发展现代体系。
33.大力拓展文化阵地。积极推进河池少数民族语言译制中心、河池剧院、河池民族博物馆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设宜州博物馆、环江毛南族博物馆、罗城仫佬族博物馆、于成龙廉政文化博物馆、都安瑶族博物馆、巴马长寿文化博物园、南丹世界地质矿山博览园等各级各类人文生态博物(园)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乡镇文化站建设,合理规划城乡文化基础设施设点布局,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4.千方百计培植文化新力量。制定河池市文化人才培养规划,强化激励政策,建立本土文化人才梯次,多渠道引进文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文化艺术专家、编创团队精英。建立健全文化影视人才选拔制度,培育一批影视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等。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文化、会管理、善经营的优秀文化经营人才。健全河池市“刘三姐文学艺术”制度,提高级及档次,激励和扶持文化名家和文化新锐。加大文化资金投入力度,提升“河池作家群”、“红水河画风”、书法艺术“山谷风”等品牌影响力。
35.不断打造文化新品牌。围绕“民族、生态、长寿、红色”等特色文化,推进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演艺节庆、医疗保健、民族工艺、奇石开发、民族餐饮、休闲体育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做强铜鼓、民族服饰、竹藤芒编、玉石加工、根雕、奇石等工艺品制造业。建设壮族、仫佬族、毛南族、白裤瑶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文化品牌。提高铜鼓文化影响力,提升铜鼓文化品牌。以巴马长寿文化为核心,建设东兰、巴马、凤山、天峨长寿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长寿养生文化品牌。组织开展九万山自然遗产申报工作,推动自然文化品牌的塑造和形成。
36.努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举办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刘三姐文化旅游节等“一县一节”文化品牌节庆活动,利用刘三姐文化、铜鼓文化、白裤瑶文化、长寿文化、红色文化、奇石文化等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继续深化文化产业“六区四园”建设,着力打造以巴马为核心,辐射东兰、凤山、天峨的“长寿文化产业区”试点工程,同时推进其他文化园区的建设规划。充分利用丰富的特色民族文化,组建研发机构,大力研发和生产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商品。大力开发与文化结合的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培育消费热点。推出“河池文化”系列丛书,繁荣文化市场。实施文化影视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动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全市文化市场网络系统建设。
(七)打造生态新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进一步打造我市“山青水秀生态美”的优势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生态文范市建设。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8.6%,市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以上,水质量全部达标;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3.1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28.35公顷。
37.优化生态布局。按照生态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全面落实《河池生态市建设规划(2009~2020年)》、《广西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规划》,重点和建设主要河流流域等生态调节功能区,加快建设和提升农产品供应功能区,推进和提升城镇人居保障功能区,统筹各区域发展布局和产业规模,构建人口、经济、资源、相互协调发展格局,从源头扭态不良趋势。
38.不断深化治理。推进倒逼机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11个重点行业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推进实施《河池市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突出抓好矿山生态恢复和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土壤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原则,严格项目安全准入制度。严格实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工业“三废”达标排放。加强居民聚居区污染源排查,全市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五年内全部撤离城区规划范围。完善市、县(市)、乡(镇)垃圾废物处理机制,推进农村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
39.努力提升生态质量。深入实施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林业工程和“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全面提高绿化覆盖率。重点抓好荒山、通道、城镇、村屯的绿化工作,开展“森林城市”、“园林单位”等“八创”活动,到2015年,全市新造林120万亩,石漠化面积控制在51万公顷范围内,有效遏制石漠化蔓延趋势。引进资源使用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强化质量监测,提升应急能力,完善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强化节能减排,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40.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强力推进核桃、桑蚕、甘蔗等优势生态产业迅速发展,突出发展核桃产业,到2015年,实现核桃种植达200万亩。加强森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到2015年,力争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1077万亩,产值27.7亿元以上。积极发展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推进低碳旅游,建设一批生态旅游区。培育新兴绿色生态产业,大力推进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桑蚕茧丝绸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建设。
41.强化生态管理。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管理机制,把生态文明纳入绩效考评范畴,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惩机制。建立健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投入机制和社会投入机制,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严格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矿产资源整合。执行最严格的耕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使节约意识、意识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行为。
(八)凝聚发展新力。团结一切积极力量,用共同奋斗目标引导各族群众、人士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进,深入推进“五大工程”、努力建设幸福新河池。
42.加强理想教育引导。加强理想教育,强化各级干部队伍社会公德、职业、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观,做社会主义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的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各级干部的人格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号召全市各族人民勇于战胜困难,坚定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加强市情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自觉把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和河池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自觉投入到建设幸福新河池的征程中。
43.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任人唯贤”,注重在实施“五大工程”一线锻炼、发现、考察和使用干部。深化实施“阳光选人用人”工程,扩大提升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规模和层次,完善竞争性选拔的程序和办法。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和较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党外人士代表人员和较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养选拔使用工作。鼓励干部突破常规,大胆创新,大力选拔任用管理经验丰富、开拓创新意识强、群众基础好的领导干部,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全市干部队伍用足干劲、锐意赶超。
44.广泛凝聚发展合力。广西,发扬老区传统,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活力激发出来,把各方面优秀人才的智慧聚集起来,形成建设幸福新河池的强大合力。加强党对、、政协的领导。支持各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和改进对推进“五大工程”的监督工作。支持各级政协围绕团结和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协商、监督、参政议政,凝聚力量为“五大工程”献策出力。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同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机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教工作基本方针。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发展基层,加强和改进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建设,保障人民和权益。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深化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双拥工作,巩固和扩大“双拥”模范城建设。
三、大力营造贯彻落实党的的良好
45.把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把学习贯彻党的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各级党组织全覆盖、广大全覆盖、基层群众全覆盖,使党的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真正入脑、入心。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使学习宣传更加丰富、更加具体、更加生动。要深入宣讲引导学习,努力党的的重大意义,党的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党的理论创新最新,党的道、目标以及战略部署,我市广大干部和群众齐心奋力建设幸福新河池的光荣和重大责任。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不断展示学习贯彻的新成效、新进展、新典型。
46.高举旗帜坚定发展信心。要在学习贯彻中牢牢把握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为幸福新河池建设建功立业。广大员要坚守人追求,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意识,抢抓机遇、积极奋进,敢与快的比、与高的攀、与强的争,把河池的事情干成办好。
47.围绕目标克难攻坚。要在学习贯彻中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自觉增强责任感、感和紧迫感,积极推动河池科学发展、提速发展、提质发展。要更加注重提升工作能力,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更加注重提升效率,讲究方式方法,抓重点、攻难点。要更加注重鼓励创新,大力雷厉风行、真抓实干、敢于担当、一底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知难而进的状态,努力创造新业绩,开创新未来。
48.着眼未来解放思想。要在学习贯彻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要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走跨越发展、后来居上的子。要从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用的办法、市场的手段有效解决河池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要从旧制度中走出来,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上迈出新步伐,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以制度创新保障河池加快发展的强劲势头。
49.践行旨推动落实。要在学习贯彻中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加自觉地践行全心全意的旨,始终与人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实意地解决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强化自律意识,做到规范、管理、约束,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监督和社会监督,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生态。
50.立足实际推动发展。要在学习贯彻中,找准党的部署要求与河池工作实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认识到我市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认识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没有改变,认识到我们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没有改变。如果我们不科学发展,不加速发展,不提质发展,就无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无法完成中央和自治区交给我们的历史,就400万各族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各级领导干部、广大要以党的为动力,身先士卒,奋勇前进,切实增强科学发展、赶超跨越的信心和决心,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及的责任感,比干劲、比创新、比作为、比贡献,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新河池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员,要紧密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总的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解放思想,克难攻坚,齐心奋力建设幸福新河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