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瑶族文化
  • 瑶族服装蓝山县瑶族伞舞或将登国际舞台
  •   3月12至17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山瑶族伞舞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湖南国际频道“记忆”栏目摄制组风尘朴朴走进蓝山瑶乡,将镜头聚焦这一传承千年的原始瑶俗,探寻瑶族伞舞的艺术形式、表演特色、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演出情况,制作成25分钟的电视专题片。蓝山县文化馆负责人表示,正在全力争取瑶族伞舞参加中美文化交流表演的机会,让更多的国家和民族了解瑶族传统文化。

      蓝山是古老瑶族的迁徙地,汉初建县时有“包有瑶池”之说。现有瑶族人口3万,主要居住在荆竹、浆洞、紫良、汇源、大桥、犁头等6个少数民族乡。瑶族伞舞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经典文艺形式,初始于宋代之前瑶族南迁途中,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最初的单人舞逐渐发展到今天的双人舞、伞龙舞,包括滚、推、转、绕等基本动作,充分展现了瑶族人民围绕协作、不畏的拼搏。60年代创作的瑶族歌舞《汽车开进荆竹寨》成功在演出,并荣获金。2011年瑶族伞舞获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着多次瑶族伞舞表演经历的蓝山县文化馆馆长贺国毅表示,瑶族伞舞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一般在瑶族重大喜庆场合表演。瑶伞既可以表现出瑶族人民抵御、大气粗犷的一面,又可以表现出瑶族青年谈情说爱羞涩的一面,与瑶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为加强对瑶族伞舞这一珍贵传统艺术形式的,蓝山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资料收集、节目编排和演员培训, 2008年启动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并由县文化馆安排专业演员进行排练。一大批致力于瑶族传统艺术的民间艺术家和志愿者数十年如一日主动收集相关书籍、表演服饰和图片、影像等资料,并通过组建伞舞文艺队、瑶族歌舞培训班等形式传承瑶族文化。

      蓝山县文化部门表示,下一步将启动瑶族伞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