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婧璇 宁 牛春颖 赵新乐
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如何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薪火相传,成为全国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在现场聆听了他们的与。
让更多优秀作品群众
“要正确的导向和核心价值观,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引导社会树立具有民族的价值体系和稳定的价值取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年总编辑陈小川坦率陈述在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肩负的职责和,“新闻等大众传媒,不能被收视率、阅读率,要让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通过多种渠道走进群活。”
“如果失去传统文化,就没有核心价值观。”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张国立表示,在我国文化产业总体落后的形势下,应该采取一定的政策扶持主流文化,增加市场竞争力。加强国际能力建设,就要拓展思,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引发的又一轮“韩流来袭”,让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广电总台原台长欧阳常林不禁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国产剧就做不到?中国的市场和资金、人才和资源远远超过韩国,经济文化实力已不断增强,为什么‘华流’就出不来呢?我们需要深思,如何通过影视作品来输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应该有创新性、创造性的发展,不管是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在课堂教育的课本,以及日常的形式当中,都要避免老生常谈。”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姜昆表示,让观众真正感觉到传统文化艺术,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把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
“传统文化是‘根’,如果‘根’不好怎么能枝繁叶茂。”全国代表、作家廖华歌表示,和完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扎牢根,然后注意吸收。”在全国政协委员、书画家吴欢看来,优秀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加以推广。比如运用《论语》《规》《经》等古代典籍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国人素养。
全国代表、泰山民族中学副校长宋文新希望,把各方面的力量综合起来,把时代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合起来,然后在社会上进行广泛。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认为,树立文化大国形象不能只靠娱乐文化,还应该将最富有民族代表性的文化传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顾欣也谈到,文化走出去要做到用国际化的语言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而认清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辨别传统文化的本质,是用国际语言演绎中国符号的前提。
全国政协委员、作曲家叶小钢对传统文化提出了更为具体的: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美育载体,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力,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把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时代语境。
为青少年生动讲述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关注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对此,来自基层的全国代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教师蓝春桃以瑶族民族文化传承为例,充分利用、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通过灵活多样、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形式,推进对民族文化的与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积极在全国推广“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她说:“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传统文化通过数字化手段普及到青少年群体中,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对如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高洪波认为,加强青少年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甄别,有选择地传递给他们。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平也表示,对于青少年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要与时俱进,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因循守旧。
认为,在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亟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的坚守和社会各方的合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强国之才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