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要让瑶族优秀传统文化烁古耀今
瑶族长鼓舞。 罗勋湖摄
瑶族少女舞蹈。罗勋湖摄
原标题:让瑶族优秀传统文化烁古耀今
确保瑶族优秀传统文化世代相传
瑶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而独特。以来,瑶族地区各级党委和对瑶族文化的和传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社会的急剧变迁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传承瑶族传统文化遇到了新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瑶族语言面临流失;二是瑶族服饰面临;三是瑶族节庆面临淡化;四是瑶族歌舞面临断代;五是瑶族民居特色面临消失。面对这些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抢救、和传承发展的工作,确保瑶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世代相传。
构建瑶族文化生态区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思。一是在分析瑶族文化的现状,进一步提高对建设文化生态区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好建设文化生态区的方针和原则。二是科学制定文化生态区总体规划。三是选择和确定实施整体性的重点区域。四是切实做好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命名,为其开展传承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确保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后继有人。
总而言之,构建一个包含湘、粤、桂三区边境的江华、江永、乳源、连南、连州、连山、富川、恭城、钟山、八步、平桂和昭平县(自治县、区、市)以至金秀、蒙山、平南以及灌阳和全州等地的瑶族文化生态区,对文化的传承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 奉恒高)
民族地区城镇化应与文化相适应
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一届的发展目标之一,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和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鉴于我国目前城镇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民族地区如何探索自己的地域特色、走自己的城镇化道尤其值得关注。
城镇化发展一方面拉动内需,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动力,城市市民的富裕程度有所加速;但快速的城镇化也带来人口膨胀、交通拥堵、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民族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和城市特色的消失,广西作为民族地区的代表之一,要注意避免照搬沿海或内地“千城一面”的模式,从本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发展与广西自然、“八桂”历史和文化遗产相适应的城镇化。
关于如何发展有广西特色的城镇化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是传统文化健康发展和永久传承的珍贵稀有元素;少数民族文化不代表落后与保守,其历史积淀的智慧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源泉;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成为的重点,城镇和建筑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保留地方(包括城镇和乡村)“命脉”,是保持地方民族特色的关键所在。
目前,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要迫切做好“三件事”,即建立完整、系统的数据库,抓紧抢救和珍贵文化遗产;发挥和个人的自觉性;抓紧培养专业人才,民族文化后继有人。(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 张冠增)
原生态文化需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
文化是、经济、社会在层面上的反映,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的灵魂,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支撑。原生态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历史的产物,是先辈创造族史的经验总结,因此,原生态文化是一项传承传统、关乎未来的伟大的文化工程。
发展繁荣民族文化,是前提和基础。要想好原生态文化,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原生态文化的本与活态性的关系。本,就是原生态(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事象)的原始内容和深刻含义。活态性,就是原生态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不断创新,既有原生态文化的原汁原味,也有新时期文化的烙印。本与活态性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互为依存才能使文化的生命力长青不老。
二是正确处理好原生态文化的典型事象与一般事象的关系。成为申遗文化的典型事象是极少数的,大量的尚未被列为申遗范畴的原生态文化一般事象,同样需要我们去。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申遗文化典型事象与传承人的关系。传承人不仅是原生态文化典型事象的代表人物,往往也是原生态文化一般事象的知情者和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就物质文化遗产,除了经济上补贴之外,关键是要尊重他们的话语权。
四是正确处理好与原生态文化的关系。除了外,还需不断提高自主参与的热情,让广大及其组织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体。(湖南省古籍办原主任、副研究员 李本高)
设立瑶族文化生态区条件已成熟
南岭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三大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是一个跨境、跨域的世界性民族,形成了独特的山地性迁徙性文明范式,其历史和现实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岭走廊和延伸性线遗产,即广西、广东、湖南、云南等广大连续带,并遗留下了许多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其中推源性(解释起源)、原型性(具有文化原始性和集体性)类型包括诸如盘王祭仪节庆以及寻找和回归美好家园的“千家峒”寻根文化,这些文化遗产足以成为全球瑶族文化集结的神圣家园。
我国当下实行的文化生态实验区,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脉络,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传承发展,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提高民族的文化自觉,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总体和整体目标的。
2007年,我国设立了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实验区,截至目前共设立了15个。今天,瑶族已经具有系列性国家级、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特别集中在盘王文化。从目前的情形看,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瑶族人民对家园的自豪感、形成全球瑶族团结的向心力等方面均具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申请设立南岭瑶族文化生态区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厦门大学教授 彭兆荣)
“四个注重”擦亮瑶族文化品牌
瑶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之一,为缔造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富川瑶族自治县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是广西六个瑶族自治县之一,境内瑶族属盘瑶支系,包括平地瑶、过山瑶等,瑶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5.5%,既是中原文化传入粤、桂的一个通道口,又是南岭瑶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这里,以汉、瑶为主体的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创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艺术——精美的瑶族服饰、精致的瑶族建筑、动听的瑶族民歌、独特的瑶族民俗、宏大的瑶族节庆组成了富川浓郁而完整的瑶族文化。这些源于瑶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生态意识,至今仍是我们研究、和传承的范畴。
在、传承和发展瑶族文化的过程中,富川县以“四个注重”有效地将民族文化成了经济、社会发展资源,擦亮了瑶族文化品牌。一是注重瑶族文化物质与非物质并举,下大力气加强瑶族文化遗产;二是注重瑶族文化的经济价值,大力发展瑶族文化生态养生旅游等产业;三是注重瑶族文化原创性与现代性相结合,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瑶族文化;四是注重瑶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瑶族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民族文化生态建设及软实力、影响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县长 陈 华)
利用民族节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民族节庆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利用有特色的民族节庆文化带动经济和文化建设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不仅可以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可以改变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生产增长方式,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的团结与进步。
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有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往往比全民性的传统节日更容易产生经济效益,因为它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所以,利用有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往往成为地方和文化企业推动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
利用民族节庆促进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首先,必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涉及民族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文本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建立起数据库,为、文化企业和群众将其运用于文化产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技术支持。
其次,加强文化产业链组合的研究与实践。文化产业与多个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共赢原则指导下,将其合理有效组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做大做强,形成联动效应。
再次,加强民族地区节庆活动整体设计方案的优化和细化,既要符合民族文化的精髓及其发展导向,又要符合文化产业的价值标准及其运作规律。
最后,加强对文化产业评价制度的改进与完善。科学的社会评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导向,增强社会的正能量。在文化产业中,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考量市场力量是否壮大和文化创意是否提升方面,因为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只要科用评价的杠杆,以民族节庆为核心要素的文化产业就会朝着规范创新的轨道不断前行。(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 唐 凌)
促进瑶族传统文化生态圈健康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步伐逐渐放大,传统农耕经济逐渐向以农为主、多种经营方式转变,传统社会与的往来日益频繁。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瑶族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社会迈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和文化转型期。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瑶族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教仪式日益简化,对社会的影响力开始减弱,教文化生态圈也开始弱化。我们有必要立足根本,制定有利于瑶族传统文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远规划,促进瑶族社会整体协调、健康地向前发展。
首先,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加强民族文化生态建设,充分认识瑶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传统教发展的内在关系,加强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工作,强化文化生态态势,努力为传统教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提供营养丰富的文化生态土壤。
其次,要尊重瑶族传统教传承的正面影响,传统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其继续成为瑶族合理的食粮,促进瑶族地区生态平衡和民族团结的和谐发展。
最后,建立建设教文化生态示范区,带动教文化健康发展。这能增强瑶族群众的文化自信,激发传统教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过程中的传承和创新意识,确保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得以正常延续。(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徐祖祥)
特色村寨是新农村建设重要载体
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加之民族众多、文化各异,因而传统民居聚落和民居建筑也形态繁多、异彩纷呈。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村寨风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聚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结晶,体现了中华文明多样性,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传承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特色村寨建设存在着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和发展规划和方案不尽科学,部分地区部门协作不力,村民参与不够,村寨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对所规划的村落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村落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交通区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资源优势等进行全面了解和把握,既要吸收以往民俗村、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文化生态实验区民族文化的成功经验,又必须有所超越,要把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与发展同时并举,使与发展共赢,二者相得益彰。(广东民族教研究院研究员 李筱文)
瑶族文学文化是宝贵财富
在整个南方民族文学文化背景下,瑶族始祖盘瓠、盘王节风俗、理想家园千家垌传说等,是瑶族文学文化具有独特魅力的闪光点。南方民族四大族源中,盘瓠情节最生动,形象最鲜明,也最富于教育意义。盘王节长鼓舞、“度戒”等活动,体现了瑶族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和奋斗,千家垌传说寄托了瑶胞追求无剥削、自然和谐社会的愿望。
四大族源中,盘瓠是最精彩的,也为后人树立了楷模。如盘瓠揭皇榜的“勇”,诛敌酋的“智”,以及三公主的诚实、朴素、善良、豁达,均符合历代人们的审美理想。尤其是,盘瓠立功之后,不贪念、不追求名利、不呆在宫廷,而是到“所处险绝、人迹不至”的偏僻地方开辟自己的家园,从历史和现实意义上来说,都是十分感人的。
盘王节内容和形式丰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鼓舞和“度戒”两项,颇具瑶族特色,也体现了瑶族高超的艺术创造能力。
在看待“度戒”上,我以为,不在形式,而在,在现代人逐渐远离“艰苦奋斗”的情况下,提倡“度戒”的并不过时,甚至可以说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保持了高度一致。
瑶族人民的理想家园千家垌传说,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历史的联系。据文献《水经注·沅水》等推测,千家垌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艺术原型。
瑶族文学文化这些闪光点,是瑶族宝贵的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它们蕴藏着巨大的流传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亚虎)
建设瑶族文化生态区势在必行
瑶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南岭地区的瑶族经过上千年的文化传承与积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鲜明的区域特点、民族特色。然而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瑶族的文化生态受到很大影响,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消失或濒临消失。为此,加强和传承瑶族传统文化,建立文化生态区对瑶族传统文化进行整体性,就成了历史赋予瑶族的责任和,更成为推动瑶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要尽快申报、建立国家级南岭瑶族文化(贺州)生态区,让瑶族文化赖以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得以完好。二要做好国家级南岭瑶族文化(贺州)生态区的组织领导工作,对申报与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领导、总体规划与监督管理等,加快申报、建设工作的力度。三要制订国家级南岭瑶族文化(贺州)生态区整体建设规划,将生态区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作考核目标及当年的财政预算。四要加强南岭瑶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和建设工作,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依据,做好文化生态重点性示范,建设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所和传习示范户的工作,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文化生态得到整体。(广西瑶族文化和发展促进会会长 余昌文)
本版发言由本报记者刘昆,通讯员罗勋湖、涛整理。
朝张成泽被革职美日拒认中国识别区雅安被立案日机密部队潜伏中国入冬最大范围雾霾泰国者攻总理府赵薇苏有朋传不和英国跳水金童出柜卡梅伦被斥丢掉灵魂青岛爆炸遇难名单嫦娥火箭残骸砸民房陶晶莹道歉老外遭罗生门明年房价还要涨5%被冤杀妻男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