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全南9月23日消息(廖泉林 邱福明)穿民族服,跳花棍舞,吃竹筒饭,逛瑶人谷……9月21日,走进江西全南县陂头镇瑶族村,一拨拨外地游客感受瑶族风情的独特魅力。
“《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让民族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成了我最大的梦想!”在瑶族村文化广场, 百岁高龄的王天祥老人一边向游客介绍瑶族“朝皇”仪式,一边激动地说。
作为瑶族一个主要支系——过山瑶的一支,过去瑶族村民一直散居在深山老林之中,靠刀耕火种和狩猎为生。近年来,在各级党和的关心和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规划建设了“生态新村”,铺设了12公里长的通村公,新建了瑶族村双语学校、修复了水毁防洪堤,扶持发展了毛竹、竹笋、杨梅等山区特色农业,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今年该县还编制了瑶族村旅游总体规划,推进了景区牌楼、民族文化墙、村落民居、瑶人谷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据王天祥介绍,作为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他从小就耳染目睹瑶族文化和民风民俗,一直在村里主持‘朝皇’仪式,尽己所能地为村民传授民族传统技艺。近年来,该县开展了对瑶族文化的调查研究工作,从整理瑶族老人的音像资料入手,展开调查、比对、保存,系统地整理好花棍舞的曲谱。并采取建立数字档案、开展瑶族文化进校园、组建瑶族花棍舞表演队伍、培养花棍舞传承人等一系列措施,还聘请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曹晓芸等专家对花棍舞进行重新编排,义务教授瑶族村民,使花棍舞重新焕发生机,以花棍舞为代表的瑶族文化在的扶持下得到了传承并最终走出了“山寨”。
“我期待将来能够出台更多支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新举措,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让更多于民间、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有人,让赣南苏区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王天祥说。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