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五岭山脉,潇水源头,巍巍萌渚岭下,有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有一脉厚重辉煌的历史;有一群质朴善良的瑶民;有一座独具风情的品质活力瑶都。她,便是江华。
这座文明、生态、幸福的城市写在江华人民灿烂的笑容里;掩映在高山密林或河谷的一幢幢吊脚楼里;深藏在瑶家阿哥阿妹缠缠绵绵的瑶歌中;回荡在或轻柔舒展或激越浓情的长鼓声声中。
生态创建写就美好未来
流光溢彩的县城一角。 摄
“生态明显改善,生态经济持续发展,各项基本条件和指标全部达到省级生态县建设要求,我们认为可以通过。”2014年3月26日,省环保厅组织的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组来到江华瑶族自治县现场检查,一致同意江华瑶族自治县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标志着该县成为湖南省第一个省级生态县。4月初,江华又被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列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
优美的生态不仅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可以左右着对于城市的直观感性认识。江华地处潇湘源头,全县森林覆盖率76.7%,林区达到80%,活立木蓄积量1600多万立方米,有原始森林和原始次生林50余万亩,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素有“天然氧吧”、“华南之肺”的美誉。事实上,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生态好、人文明是江华未来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是江华最有价值、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是经济发达地区求之不得的资源。
江华的决策者们已然意识到,生态是资源,生态是生产力。生态就是生产力、就是好发展基础;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创造发展优势。其实,好江华这方青山绿水,就是要把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长期以来,江华的老百姓固执地守着这方青山绿水,以伐木为生,越伐越穷,越穷越伐。如何实现江华广大林农的华丽转身,如何带领广大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摆在了县委、县的重要议事议程。县长龙飞凤表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若毁绿水青山,宁弃金山银山是江华在经济发展中所的基本原则。县委、县对全县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把全县划分为“生态旅游发展区、绿色农业发展区、城镇(商贸)工业发展区”三大功能区,县城着力建成工业的新区,现代化的新城,瑶族文化展示区,旅游度假服务区;林区重点进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生态,建成一块不受污染的,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绿色经济;农区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不使用饲料添加剂,着力生产绿色安全、附加值高的有机农产品;调整优化畜禽养殖业生产布局,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构建与生态相和谐的畜禽养殖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在江华220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涔天河水库集雨区内,我们看不到任何有“三废”污染排放的国家级生态乡镇22个,省级生态村71个,市级生态村369个。
碧波万顷,群山叠翠,花开四季,城在林中,人如画中行,山似水上漂,这是极美的宜居城市画面,这也是未来江华展现在面前的模样。
文明创建彰显城市魅力
幸福生活的瑶族人。蒋江平 摄
从1999年到2014年,历届县领导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就到底。十五年的风雨兼程、筚蓝缕、披荆斩棘换来了如今的绿意浓浓、花草芬芳、街灯璀璨、文明。
时光倒流,江华文明创建的梦想与荣耀。2013年,江华在全省39个国家、省级文明城市(城区、县城)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排第三名;2011年,江华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县城”的桂冠;2008年,江华沱江镇、大圩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2006年,荣获省级文明县城,2000年,荣获省级文明县城。1999年,敢为人先的江华人民开始踏上文明创建之。
“文明创建只是一种手段和载体,通过文明创建提升我县各项工作水平,使文明创建惠及更多的,让这个城市的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瑶都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县委罗建华的话语铿锵有力、远瞩。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江华的县城长高了,变大了,漂亮了,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了。文明县城的创建,改善基础设施是前提,是关键。于是“建城”、“靓城”、“治城”的决策呼之而出。近四年来,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建设投入20多亿元,建成了一大批城建项目,县城主要街道“白改黑”10余万平方米,背街小巷20多条。组织开展了“机关卫生评比”、整治“五小行业”、清理“城市伤疤”等一系列整治行动,着力清除乱丢乱扔、乱贴乱画、乱摆乱占、乱搭乱建、乱行乱停等“十乱”行为。县城全天候保洁,做到见脏即扫、见脏即洗、见脏即清;垃圾实行定点、定时上门收运,做到了“日产日清、日清日运”。依法了590台“慢慢游”,消除了车辆非法营运和乱行乱停现象;购置了120台公交车、出租车,方便了群众出行。一个干净、靓丽,充满瑶族风情的山城小镇呈现在眼前。
其实,人是一个城市的主体,人的面貌是一个城市的风骨。有文明的市民,才有文明的城市。“市民的素质决定了城市的文明程度,文明县城创建必须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必须从市民的文明习惯抓起。”县长龙飞凤在多个场合这样要求过。江华将县城划分为16个责任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责任区由县级领导牵头,实行“包卫生整洁、包秩序优良、包文明宣教、包内外绿化、包亮化美化”的门前“五包”责任制,每天都带领干部职工上街开展文明工作,及时纠正市民不文明行为。采取暗访考核评比、明查督办追责的方式强化文明工作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逐项向责任县级领导、责任单位、职能部门进行交办,限期整改;每周都在公布16个责任区的文明工作排名情况,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让干部群众演主角、唱主调、当主力,在专门开办了《文明创建大家谈》和《不文明行为台》栏目,在各级文明单位开设“讲堂”,在机关食堂、餐饮企业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在机关、社区、服务行业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楼栋、文明家庭、文明经营户、文明班级、模范、优秀志愿者”等评比活动。通过大造声势,扩大了文明创建的参与面,提高了群众文明意识,广大群众由“要我文明”变成了“我要文明”。
“文明创建是我们每一位市民的事,这是在为我们大家创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我们每位市民都有一份责任!”70多岁的志愿者刘大爷如是说。
63岁普通居民黄玉秀老人,不论天晴下雨,每天上街义务清扫街道。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都是最平凡的群众,却用最朴实的行动将文明新风送到了千家万户。
如今的江华,有国家级文明单位2个、省级文明单位13个、市级文明单位12个;有1人入选“全国模范提名”,1人获得首届省模范。
如今的江华,微笑多了,争执少了;爱心多了,冷漠少了;和谐多了,无序少了。
“现在,谁要是文明创建的,恐怕全县人民都不会答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创建办主任龙赋云笑着说。
文明生态提升幸福指数
星桥生态林。刘兴枝 摄
其实,在文明生态创建初期,有些群众甚至有些干部都不能理解全县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开展生态创建工作。按照惯性思维,作为少数民族县、偏远山区县、老区县和国家贫困县的江华,首先应该是要“脱贫”,再通过发展工业增加经济总量,使老百姓致富奔小康。
“我们举全县之力进行文明生态创建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江华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升江华的竞争力,就是为了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为了让每个江华人都能够过上文明、幸福的生活,过上有品质、有的生活。”县委罗建华道出了抓文明生态创建的初衷。从此,江华县牢固树立了抓文明生态创建就是抓发展的理论。
良好的社会秩序、文明的行为举止、清洁卫生的城乡就是发展,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加快发展的无形资本,是建设品质活力江华的核心内容。江华把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国家生态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作为夯实发展平台、创造发展优势、优化发展、凝聚发展正能量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
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江华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潇湘源国家水利风景区、大龙山省级森林公园;成功创建为全省第一个省级生态县,跻身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和湘江源头区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大发展带来大变化,高投入带来高回报。一位在外工作的江华籍人士回家后感慨地说:“家乡这几年的城市建设变化真大啊,街道繁华宽敞,小巷整洁划一,店铺琳琅满目,人们真正感觉到城在林中,人在画中,城市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
文明生态创建的背后是江华经济的快速发展。2012年江华被评为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快县,2013年江华小康实现程度提升幅度在全省三类县中排第三名。P、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连续两年排永州市第一。近几年来,江华共获得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平安畅通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全国民族教育先进县等11项国家级励;粮食生产、烤烟生产、金融、生态建设、新型工业化等47项工作获得了全省先进;连续8年荣获全省“平安县”称号,民调工作三年来分别排全省第14位、18位、17位。近三年来,全县实际到位外资1.79亿美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51倍;实际到位内资117.1亿元人民币,是“十一五”期间的2.79倍。目前,已有中国五矿集团、中国稀土公司、安徽海螺集团、锦艺集团、中国风电集团、新加坡泰山科技集团、广东温氏集团、山东正海磁材、坤昊实业、九恒集团、凯盈科技等上市公司和集团在江华投资办工业,已形成每年工业投入10-15亿元、新增工业产能30-50亿元的发展态势。落户江华的九恒集团沈总告诉笔者,九恒集团之所以选择江华,就是因为看重了江华将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理想之地。
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提高。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创建,过上幸福生活,江华按照“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惠及群众”的文明生态创建工作,着力改善民生,认真办好群众多年盼望的急事、大事。“十二五”以来,全县民本民生支出39.0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49.58亿元的78.7%。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3万人。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45亿元。从2013年起,每年投资1亿元对县城城区学校进行提质扩容,计划增加初中小学学位9100个。新农合率先在全市实现“农民参合全覆盖、乡镇住院全免费”,共补偿参合农民125万人次,补偿医疗费用3.53亿元。江华建设了1196套廉租房、公租房,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投资4亿元再新建6120套廉租房、公租房和城市棚户区房。
谈及文明生态创建的,年近八旬的赵大爷一脸幸福地说:“没有文明县城创建,就没有江华人民今天舒心惬意的生活。”每当夜幕,华灯初上,站在江华的街头,看车来车往,看灯火阑珊。县城内各个文化广场霓虹闪烁,人头攒动,热闹异常,极大地愉悦了市民的身心,凝聚了市民的精气神,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
文明生态的创建,不仅是江华荣耀的体现与梦想的实现,更是江华人幸福新征程的。文明、生态、幸福的神州瑶都正在全面建成小康江华的道上昂首阔步。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