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瑶族文化
  • 蓝春桃代表:关于加强瑶族文化与传承工作的—
  • 重庆中考论坛zslpsh,重庆学校zslpsh,重庆学校zslpsh,重庆市中学生网,重庆中学生网,重庆中学生网站,重庆中学生网好,重庆中学生学习网,重庆中学学习网,重庆中学生网家教,重庆中学生论坛,重庆学生zslpsh,重庆高考论坛zslpsh,重庆中学排名zslpsh,重庆中学zslpsh,重庆中学生,重庆学生网中考,重庆中考zslpsh,重庆中学生交友,重庆初中生,重庆中学生学习网,重庆土话网,西南云南方言网,最新电影淘娱淘乐,tianyanmao.cn,重庆18680好,岳阳yy房产网,重庆18680,云南西南方言网,网店taoyutaole,电影淘娱淘乐,最新电影淘娱淘乐,电影淘娱淘乐,娱乐资讯taoyutaole,影视淘娱淘乐,taoyutaole笑话,taoyutaole淘娱淘乐,娱乐taoyutaole,时尚taoyutaole,重庆生活新闻,贵州西南方言网,027旅游新闻网,重庆特产18680,0871昆明旅游人才网,重庆生活18680好,观赏虾之家zadull,022天津交友,022天津交友网,水草造景zadull,18680重庆特产,0755深圳交友网,0755深圳旅游招聘,0755深圳旅游招聘网,0755深圳旅游新闻

      在今年“”的提案中,全国代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教师蓝春桃提出关于加强瑶族文化与传承工作的。

      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于1988年10月,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北,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最高海拔1108米,最低海拔150米。红水河在县境内流程160公里,先后建成大化、岩滩两座国家级大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40多万千瓦。全县幅员面积2716平方公里,辖3个镇13个乡155个行政村3个居民社区,有3998个村民小组132134户。全县除汉族外,境内居住着壮族、瑶族、毛南族、仡佬族、仫佬族、水族、苗族、回族、侗族、京族、土家族、彝族和满族共1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3.4万人,占总人口的94.1%,其中,壮族和瑶族为世居民族,瑶族人口为10.303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33%,次于壮族而居第二位。全县16个乡镇(社区)均有瑶族居住,呈小聚居、大分散的特点。

      大化县瑶族文化的现状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现代文化的强势冲击,瑶族传统文化赖以的地域自然和人文遭受严重,一些瑶族歌谣、曲艺、传说等开始失传;一些精湛的瑶族工艺和建筑开始衰微;一些有效的瑶医药失去了市场;一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被逐渐废弃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瑶族“干栏式”民居面临消失。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是瑶族民间文化重要的文化遗产,积淀了丰厚的乡土文化。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部分农户采用撤旧建新的做法,将“干栏式”建筑改成了楼房,给很多传统民居来了。如大化县雅龙乡盘兔村多一屯,全屯90多户瑶族人家,居住的皆为“干栏式”木瓦结构房屋,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家禽,上层堆放粮食杂物,基本保留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但随着生产生活的改善,不少农户将传统的木瓦结构民居推倒,盖起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像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和,任其这样发展下去,再过几年,这些具有瑶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干栏式”民居将消失殆尽。

      (二)瑶族民族服饰面临。据调查发现,由于现代文明的进入,便宜的成衣和其他日用商品源源不断地送进瑶山,瑶族古老的织布机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再加上瑶族服饰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完成一套服饰的制作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瑶族传统服饰制作和刺绣的妇女越来越少,打制银饰品的工匠以及掌握民族服饰制作技能的老一辈手工艺人后继无人,许多瑶族服饰制作工艺开始失传。特别是90年代以来,大量的年轻人纷纷涌进城市成了“打工族”,许多瑶族青年男女已经疏淡自己的民族服饰。目前,在不少瑶族农村,能够穿戴瑶族服饰的大多是一些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在比较隆重的节日上才会盛装出席,平常日子真正把自己的民族服饰穿在身上的人不多。二、三十岁的瑶族年轻人基本上都着汉装,认为穿自己民族的服装“土”气太重,从服装上已经判断不出到底哪个是瑶族。可见,瑶族服装汉化现象已开始凸显。

      (三)瑶族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失传。瑶族的刺绣、蜡染、编织、银饰制作等民间手工技艺,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独具一格的瑶族艺术之花。据调查,瑶族的蜡染工艺悠久历史,由于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大量的现代服装涌入,加之手工成本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从事这项劳动,农村再也没有人延续这种传统。同样,瑶族的刺绣、织锦堪称瑶族文化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但现在愿学的年轻人很少,学成的寥寥无几,以致这种民间手工技艺已濒临失传。瑶族的银饰品打造工艺已随着老一辈手工艺人相继离世,年轻人再已没有人愿意重操“旧业”,使银饰制作工艺面临着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尴尬处境。

      (四)瑶族歌舞面临淡化。大化县瑶族有保存和使用铜鼓的习俗,现存民间铜鼓240余面,在河池市中可说是“铜鼓之乡”。但是,由于瑶族民间对铜鼓的禁忌十分严格,一般只准许在自己本民族的重大节日即“祝著节”期间敲打铜鼓、跳铜鼓舞,平常日子禁忌敲打作乐,因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节假日难以回家参加节庆活动,这部分人极少有人会打铜鼓,跳铜鼓舞,真正在行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瑶族民歌脍炙人口、短小精练、风格多样,无论是欢庆节日,还是探亲访友,瑶族都以歌代言,以歌传情,可以说无歌不成瑶,但其也难逃脱被淡化的厄运。如瑶族古情歌(瑶话叫“卡旺”),现在能编会唱的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窍不通,也不愿学。瑶族长篇史诗《密洛陀》,真正从头到尾能唱的除了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年青人没有几个,加之现在的年轻人谈情说爱不再以歌为媒,瑶歌自然被疏远和淡化了。

      (五)瑶族古籍资料面临流失。瑶族因过去没有文字,其反映瑶族以往、经济、文化、教育、教及迁徙历程的历史文化线索大都是以口碑资料流传在乡村民间老人中,一些残缺的文学古籍也多是通过民间文化艺人口传心授代代相承,借用汉文字记瑶音撰写的均为手抄本,也同样分散在民间村落,流失严重,收集整理工作难度大,有的已经失传。

      (六)瑶族传统体育面临。大化县瑶族民间有许多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舞狮、舞龙、打长鼓、打铜鼓、武术、打陀螺、射弩、斗牛、斗鸡、斗鸟、摔跤、掷石头等,这些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且常与音乐、舞蹈融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健身、娱乐价值,深受瑶族人民喜爱。由于经济、生活和文化观念的改变,有的项目尚且流传,多数面临。

      瑶族文化与传承的

      大化县是新建县,虽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文化基础的建设,但由于工作起步晚,瑶族文化尚处在弱势地位,传承工作在和经费投入上仍有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瑶族研究出版物少,群众传承意识低,瑶族民间艺人后继乏人。:

      (一)提高认识,增强和传承瑶族文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瑶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承瑶族传统文化是一项的历史。各级要站在“瑶族文化,建设文化强县”的高度,深刻认识和传承瑶族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根据“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将瑶族民间文化的和传承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城乡文化发展纲要,把瑶族民间文化和传承作为民间旅游开发和经济建设的品牌,作为城市文化建设和品位提升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民族、文化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和传承瑶族民间文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常思文化流失之害,善谋文化之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瑶族文化与传承工作出主意、想办法、谋点子,不断推进瑶族文化的继承发展,满足广大瑶族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现瑶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

      (二)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瑶族民间文化得以与传承的关键。在经费投入上,要将瑶族文化与传承工作纳入财政预算,设立瑶族民间文化基金,为瑶族文化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同时,制定吸纳社会资金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逐步形成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确保瑶族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规划建设瑶族博物馆、民族体育馆、非物质文化展示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和村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乡乡建成集办公、服务、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村村建有“一室多用”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室,有条件的屯有文化娱乐活动场所,逐步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构建相对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更好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促进瑶族文化与传承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文化意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把民族民间文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全民法制宣传的重要内容,通过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形式,充分利用、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采取专访、系列报道、专题片、培训以及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国文物保》、《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瑶族传统文化知识以及瑶族文化与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相关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不断瑶族群众的文化,调动瑶族人民参与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全民的文化意识,推进瑶族文化的与发展。

      (四)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传承工作富有成效。一是开展瑶族文化普查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广泛的瑶族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瑶族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和,运用文字、录音、以及实物展示等方式,对瑶族文化进行全面和真实的记录,建立瑶族文化资源档案,制定出具体的抢救和工作方案,夯实瑶族民间文化基础。二是大力推进瑶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把瑶族文化作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组织力量编写乡土教材,把瑶族文化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种活动中融入瑶族文化的内容,开设瑶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班,如射弩、打陀螺、铜鼓舞、瑶歌、书法、刺绣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瑶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此外,在条件允许的学校推广有瑶族特色的校服,培养学生对瑶族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瑶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三是创建瑶族特色村寨工作示范点。按照国家民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瑶族聚居比较集中、文化氛围浓厚、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屯列为瑶族特色村寨工作示范点。通过整合部门资金,认真组织实施富有民族特色的项目,使项目屯建筑风格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民族关系日益和谐,助推瑶族文化的与发展。四是开展瑶族“祝著节”庆祝活动。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大化县瑶族的重大传统节日——祝著节。县委、县府每年要精心组织举办瑶族祝著节庆祝活动,活动内容不仅要有扣弦的瑶族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比赛,有民俗气息浓厚的瑶族原生态文化展演及民俗风情歌舞表演,还要有自编自演的瑶族舞蹈、小品等。通过持续举办祝著节庆活动,不断地包装、打造布努瑶这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民族节日,在全县营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树立瑶族传统节日文化品牌。

      (五)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对瑶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要充分利用瑶族丰富的文化资源,结合旅游开发工作,科学制定和组织实施瑶族文化产业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加大对瑶族旅游精品景点和旅游产品精品的深度开发,让更多的瑶族文化、产品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掘瑶族文化精品为主的市场营运机制,开发以旅游者为消费对象的瑶族民间工艺品、纪念品,逐步壮大瑶族民间工艺品加工业,探索一条文化兴旅游、旅游促文化、文化旅游助产业的发展新子,增加瑶族文化在旅游业中的收入,使瑶族文化优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促进瑶族文化的与传承。

      (六)注重挖掘培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瑶族民间文化队伍。在抢救和瑶族民间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他们长期生活在基层,与瑶族朝夕相处,对瑶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比较了解和掌握,对瑶族文化与传承工作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做好瑶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寻找、评选和认定工作,建立和完善瑶族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体系,组建瑶族文化艺术表演队团,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民歌、民舞、民乐、民画、民族体育等瑶族文化传承培训班,为瑶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队伍“强筋壮骨”。建立瑶族文化传承人资助制度,对瑶族文化传承人给予一定的补贴,扶持其进行文化传承活动,确保瑶族文化与传承后继有人,使瑶族民间文化艺术瑰宝流传千秋。同时,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文化专业人才,通过就地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相结合,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培训、轮训力度,全面提高瑶族民间文化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新形势下做好瑶族文化传承工作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有理底、热心瑶族文化的瑶族民间文化队伍,为和瑶族优秀文化提供保障。

      (文史频道据中国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