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瑶族文化
  • 日字报刊
  •   走进农牧区,感受最深的就是农牧民群众对农牧业知识特别是特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渴望。用老百姓的话说,我们不缺修大棚的钱,我们缺的是种植的技术。

      毫无疑问,开展农牧民技术培训,是连接特色产业发展与农牧民参与的桥梁和纽带,是农牧民群众增长知识、掌握技能、增强从业能力的关键,是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面对农牧民的需求,我们要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扶持、培养种养大户和致富能手,以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带动一大批农牧民发展生产;要立足高原特色农牧业,在全区各地实施农牧科技项目,并将其建成现代农牧业的示范窗口,发挥科技项目的带动辐射作用,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经济。

      培训机构也很关键,我们要建立指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运行的农牧民培训运行机制。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认定工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农牧民培训招投标制度;建立健全农牧民培训监督检查与评估验收标准,制定考核管理办法与惩机制。

      要创新思,以“四结合”改进培训方式。即:农牧民培训与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立足区域优势和特色经济,实施“一县一品”、“一业一训”,重点开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培训;与农牧业生产实践相结合,采取以会代训、实际指导、异地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农牧民传授科学种田、科学养畜知识和技能,重点推广应用一批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傻瓜”技术,大力促进“一产上水平”;与农业信息入户相结合,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电视等载体,针对农事需要,及时向农牧民群众提供农产品价格、农牧业科技、政策信息服务,着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牧区劳动力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强就业能力,使更多农牧民中青年劳动力能够从事非农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