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医药行业
  • 医学成就中医药“三招”诊疗艾滋病见成效
  •   在日前召开的中非卫生合作发展会议中,艾滋病治疗成为中非协力解决非洲的重点卫生难题之一。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已为所重视,从传统医药中寻求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受到各方关注。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不仅有了自己的疗效评估指标,新药研发并建立起诊疗体系,到2015年中医治疗艾滋病患者将达2.55万人。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始于援外医疗

      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研究始于1987年,那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赴坦桑尼亚运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健谈起自己在1991年去坦桑尼亚援外医疗中治疗艾滋病人的情景,“在援外医疗中我第一次治疗艾滋病人没有什么恐惧感,那个时候国内患艾滋病的很少。坦桑尼亚那个时候很穷,缺医少药,我们就用中医药为他们治疗,疗效不错。” 据统计,单纯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人药费每人每天不足10元。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确切,在中医药的治疗下,有的艾滋病患者带病毒存活了十年。“我在援外医疗中接触了大量的艾滋病患者,回国后潜心研究,逐渐地总结出治疗艾滋病经验。”王健讲述。

      据资料显示,艾滋病在中国发现是1985年,当时一位到中国旅游的阿斯克美籍阿根廷青年入住协和医院,死于艾滋病。进入上世纪90年代,艾滋病逐渐发展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虽然全国艾滋病疫情呈低流行状态,但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对经济和社会的不良影响已经。

      试点项目启动惠及19个省

      据了解,国际的西医“鸡尾酒”疗法在20世纪末传到我国,使大量艾滋病人得到了有效治疗;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费用高、毒副作用大、治疗较多、容易产生耐药性等。这些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由财政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展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于2004年正式启动。这些试点项目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了良好的就医。

      “我们河南省是试点,艾滋病的治疗分三个阶段,有急染期、无症状期(潜伏期)、艾滋病感染期。在无症状期我们采取了提升患者免疫力的方法,延缓病人发病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现在用中医药治疗潜伏期艾滋病患者可以延缓四年发病。”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艾滋病中心院长徐立然向商报记者表示。

      王健介绍,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医采取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采用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温补脾肾等治法,针对临床治疗难点,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药物),减轻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质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试点项目惠及的患者越来越多。2004年有5个省份启动该项目,当年受益患者达到2300余人,中央财政为此拨付转移支付专项资金900万元。随着项目的扩大,中央财政随之投入的经费也越来越多。截止到2012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共在19个省(区、市)开展,累计治疗HIV感染者1.8万余人。2010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人总数达1.5万人,2011年12月31日累计治疗HIV/AIDS患者例。现在国务院《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中要求,到2015年底,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2010年增加70%,即为2.55万人。

      建立中医疗效评估标准研制新药

      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医学体系,西医千方百计要用化学药品杀灭细菌、病毒,中医则用药物或非药物疗法改变病人体内,调动患者的自康复能力以驱除病邪。体系不一样,治疗疾病所用的标准就不一样。中医治疗艾滋病要想为人所信服,需要有自己的疗效评估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进行中医药艾滋病科研攻关的同时,也在研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估标准。

      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该课题于2008年完成临床数据采集,2009年底结题。该课题—《中医药治疗HIV/AIDS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已于2011年起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中得到全面应用。“西医的评估标准是病毒减量,而中医的这个疗效评估标准是涵盖西医的,它还包括患者人体功能的改善标准和质量的提升标准。”王健认为。

      治疗艾滋病新药的研发无疑是浩大工程,从“八五”到“十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项目中,都支持中医或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课题。“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原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在2008年集中组织实施的传染病防家科技重大专项中,专门设立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专题, “十二五”继续对中医治疗艾滋病项目予以支持研究,其中“中医药延缓HIV感染者发病、促进免疫重建及降低耐药的临床研究”课题已启动。

      在这些攻关项目中,一些中药新药诞生了。徐立然向商报记者表示:“在我们医院有位艾滋病人腹泻很严重,一天10-20次,病人奄奄一息,我们当时研制出了院内制剂泻痢康,病人服用后症状有了明显改善,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现在体力恢复,能做轻度的体力活。”

      “在艾滋病中药新药研发方面,目前获SFDA批准上市的中药新药为唐草片。”王健表示。已完成新药临床试验、正在药监局待批的有艾奇康胶囊、艾复康胶囊;已获临床前批文的有克艾特胶囊、宁片、艾宁颗粒、复方SH、祛毒增宁胶囊、爱可扶正片、艾伏平胶囊、刹毒草口服液、 喘可治注射液等。“这些新药治疗和西药不同,中医治疗是改变病毒在人体的,减轻症状。”徐立然认为。

      省级专家诊治到村级

      “河南村里的艾滋病患者可以获得省里专家诊治。省级专家每天去村里巡视,对艾滋病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和村里的医生一起商榷,为病人调药方,这样专家对村里的艾滋病患者病情能够掌握。一旦病人病情危急,到省级中医机构治疗,省级专家很快对其进行临床诊断、对症治疗。治疗方法是临床和科研相结合、中药和西药相结合、中成药和中药汤剂相结合为病人解除痛苦。” 徐立然表示。

      这种从省级中医机构到村里诊所的诊疗方式始于2004年,那时国家成立了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作为国家层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在河南、、云南、安徽等项目省(市)建立了9个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同时,支持部分承担项目的县级中医院,开展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治疗点的建设。

      部分省份根据自身需要,还依托省级中医机构成立了中医药艾滋病防治中心或临床研究中心。以这些机构的建设为核心,在各项目省份范围内已基本建立起了以省级防治机构为技术支撑、以县级中医医院为主要依托、以病人集中的乡村卫生室或城市定点医院为诊疗现场、各级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临床救治体系。

      王健讲道:“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取得了可喜成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治疗人数也在逐年上升,现在累计有23万人,治疗效果肯定(改善免疫功能、缓解症状体征、提高质量、减轻西药毒副作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已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治体系的有益补充。”

      中医药援外治疗获认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属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与坦桑尼亚开展了中坦合作运用传统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中国中医研究院先后派出了数十名专家赴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那里的艾滋病患者得到救助,有数字统计,垂危的艾滋病人90%的存活率,30%带病毒了十年。这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杜燕燕向商报记者表示。据了解,援坦医疗已经进行了26年,累计派出15批次、60余名中医专家,运用中医药诊治了万余名艾滋病患者。

      援外医疗中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了独特优势。在日前刚举行的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中,与会的中国与非洲卫生部长官员共同签署了《中非卫生合作宣言》,该宣言为今后中非协力解决影响非洲的重点卫生难题制定了线。这些卫生问题包括疟疾、血吸虫病、艾滋病等,中国将在非洲建立中医院。据了解,援外医疗中将增加中医比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成效向显示了中医药强大的生命力,要大力推进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用翔实的统计资料、科学的评价标准、确切的临床疗效让世界的医学科学家信服,让世界的人民认可。

      商报记者刘亚力/文 贾丛丛/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