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学生放弃高薪 返乡创办敬老院乡亲
淄学生放弃高薪 返乡创办敬老院乡亲
鲁网10月4日讯(记者 李颖 通讯员 闫盛霆)近日,在淄川区召开的“四德工程”建设表彰会议上,一位大学生辞职创办敬老院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700多名干部群众,不少人还留下了热泪,她就是黄静,现在是市淄川区康寿老年公寓院长。她相继获得好青年、淄川爱德模范、十佳爱德标兵、十佳巾帼创业带头人、淄川人物等荣誉称号。
放弃“双师型”医学教师毅然回家创业
2004年,黄静从山东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到济南军区总医院继续学习深造,2006年进入山东协和学院,成为一名“双师型”医学教师。眼中,在省城济南有一份安定的工作,日子过得舒服,这种安逸的生活,也许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
然而,一次经历改变了黄静的人生选择。2008年5月,黄静母亲的生病住院,需要人照顾,父亲出差在外,而当时她的女儿只有6个月大。那段难熬的日子,作为独生子女的黄静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分身乏术的滋味。好在一个多月后,母亲很快就康复了,但此时的黄静,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将来父母老了、生病了,可怎么办呢?送到什么样的养老机构才能放心呢?经过苦苦的思索,黄静思绪一下子豁然开朗:那就回家乡创办一家有特色的养老院!
作为“双师型”医师,在大学教的是养老护理专业,黄静想要把自己的医学特长发挥出来,在照顾好父母的同时,也能为更多的父老乡亲服务,为那片故土奉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黄静既高兴又忐忑地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丈夫,没想到他不但不支持而且反对,并明确如果就与她离婚。当时,黄静既气恼又伤心:他怎么一点都不理解身为独生子女的我,在面临养老问题时的无奈和想为淄川父老乡亲们多做点事的迫切愿望?为了这份事业,为了这个梦想,黄静毅然选择了与他分手。她辞去工作后,把1岁多的女儿交给父母,到全国各地取习,还学习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的养老护理管理经验,黄静也成为淄川区第一个考取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师资资格证书的人。
2011年5月,黄静带着满腔的和热血,在淄川区龙泉镇麓村开办了“康寿老年公寓”。
风雨同行 一辛勤创业建造温馨养老院
黄静租赁的地方是原来村民集资建造的小学,由于院落年久失修,很多设施设备出现故障或直接报废。还要面对地下水管爆裂跑水、屋顶漏水、面维修、卫生间装修、取暖设备更换等等问题,黄静就像一个陀螺一样白天干了晚上干。为了节约各项开支,他们自己做保洁、自己做维修工、自己种菜、养鸡。没有钱买康复设备,他们就给老人做纯手工的;没有背投音响等娱乐设备,他们就自己给老人表演节目;没有多余的资金做展板等室内装饰,他们就自己裁纸,自己设计,自己装修。、
转眼到了11月份,天渐渐变冷了,可是买煤过冬的钱和员工工资还没有着落,那段日子里,黄静是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谁能借给我2万块钱让我度过,我就给他也行。”黄静告诉记者。想不出什么好办法,黄静只能硬着头皮再去敲亲戚朋友家的门。她的,她的真诚,了许多乡亲,大家1千、2千的凑。在公寓入住的78岁牛繁业老人听说后,二话没说,就把一辈子积攒的3000块钱从银行取了出来,连利息都交给了她。
无微不至关怀乡亲
春夏秋冬,风霜雪雨,两年多来,黄静吃住在公寓,天天陪护着这几十位老人。
89岁的车奶奶入住时心脏功能很不好,每天晚上她都会因为喘不上气来难以入睡,常常是端坐呼吸、大汗淋漓,非常难受。黄静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开始了长达3个月的细心观察精心调理,有时候半夜老人睡不着就按床头呼叫器,想找人陪她说说话。看到夜班的工作人员还要照顾其他老人,黄静就从被窝里爬出来,拖着浑身的劳累,坐在老人床边,做一个的倾听者。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身体慢慢的好了起来,心衰的症状也消失了。车内心感激,就把孩子们送的好吃的给黄静留着,还收其做了干女儿。
76岁的宋玉芬老人入住公寓时有脑梗、高血压、冠心病病史,不说话、不吃饭、不能动、不能坐、大小便失禁,最严重的是骶尾部的褥疮,指头伸进去能摸到骨头。按说,子女应该把她送入医院治疗,但是老人的情况很不乐观,医院已经为力,仅仅是药物维持生命,一天的花费也在3000元以上。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子女来说已经心力憔悴了,宋玉芬的女儿央求黄静留下母亲。望着痛苦不堪的宋玉芬老人,黄静毅然决定将其留下。她用自己创造的方法为老疗褥疮、缓解改善其病症。有一天,老人突然开口对黄静说,你是佛,你来救我的命。那个眼神和那句简单的话,道出了宋玉芬老人的真实感受,也更加坚定了黄静从事养老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四德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养娘心安稳,敬爹是本份,一个道理传古今,要做孝德人。黄静常常想,我所养护的虽然不是自己的亲爹亲娘,可两年多来的朝夕相处,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都如同自己的亲爹亲娘。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虽然还有许多困难摆在面前,我一个人的力量也比较单薄,但既然选择了养老这份事业,就要无怨无悔。因为它寄托着我的期望和梦想。”黄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