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医药行业
  • 医药行业中药监管制度 能否为产业“松绑”?
  •   生意宝05月08日讯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永法表示:当前,在我国中药监管体系中,中药新药注册审评、提取物委托加工以及中药质量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政策改进的空间。这些政策的调整如果及时跟上,就能很大程度促进我国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面对新药研发投入,成药企业意愿不一。在采访中,汉中一家大型中药企业科研负责人坦言:“现在很多大型成药企业,对新药的研发进程基本处在停滞状态,因为研发的投入非常大,耗时非常漫长,即使研发成功了,由于一些因素,回报并不理想、风险却很大。”陈永法教授认为:在新药注册审评制度上,我们依然存在进度慢、效率低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创新研发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在陕南中药产业的项目构成中,对于当地中药材地存量起到重要消化作用的,是一批陕南当地的医药中间体提取项目。以安康市为例,全市共有医药中间体企业21户,2013年共实现产值43.8亿元,占全部生物医药产值的88%.

      2014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中药生产中提取和提取物监督管理的通知》,提出“自2016年1月1日起,凡不具备中药提取能力的中成药生产企业,一律停止相应品种的生产”。对此,陈永法教授分析:我国对中药提取的管理,长期来较为松散。随着中药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中药提取和外购环节隐藏的问题也逐渐。因此,国家明令叫停中药提取的委托加工,凡不属于备案管理的中药提取物,都应由企业自行提取。这一性举措,意在提高中药的质量水平。

      然而,在短期内也会导致产业兼并、重组的加剧,一些专门从事提取物委托加工的小微型企业压力很大。在提取物委托加工上,从长远来看,应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科学监管,从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能否有效控制中药质量”入手,而不是简单强制中药企业自建提取物车间。随着经济竞争的加剧,产业专业化分工是主流,专业从事中药提取的企业,也应获得正常发展的空间。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生意宝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