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小大核心提示:根据新修订药品GMP认施时间表,2015年底是我国口服制剂企业最后大限。新修订药品GMP的很多要求都已经达到美国或者欧盟的标准。在这样的标准之下,部分规模小、效益差、产品质量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面临淘汰。
近日,记者偶尔获悉,一位知名投资公司老总通过收购4家放弃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的企业,实现了从投资人到实业家的华丽转身。“这4家企业都是有产品无市场,没有能力达到新修订药品GMP标准,如果不被收购,最后的结局可能就是退出市场。”一位业内专家表示。
根据新修订药品GMP认施时间表,2015年底是我国口服制剂企业最后大限。
新修订药品GMP的很多要求都已经达到美国或者欧盟的标准。在这样的标准之下,部分规模小、效益差、产品质量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面临淘汰。
从初进入中国,到新修订药品GMP标准接轨国际,药品GMP在我国的发展不过30余年。但就是这30多年,由于推行了药品GMP,我国制药整体水平提升,生产、制药设备、技术工艺,尤其是产品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制药行业生态得到极大改善。
GMP落地
药品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国际通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基本准则,是药品生产必须遵循的重要技术标准,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评价药品质量体系和参与药品国际贸易的一项基本内容和标准。药品GMP要求对药品生产中原辅料采购和检验、生产投料、制剂加工、质量检验、仓储保存及产品出厂放行等生产全过程的条件和方法都进行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以确保药品生产企业可以持续稳定地生产出合格药品。
我国医药行业对药品GMP曾经陌生而遥远。相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制药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装备简陋,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很不健全。1953年我国开始学习前苏联医药管理经验;后为提高产品质量,国家医药管理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健全生产技术及质量管理制度的措施。
“我们知晓药品GMP是在之后。”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第二任会长金同珍说,“当时我们去欧美日考察较多,发现这些国家的药品生产普遍采用了GMP。GMP对药品的生产、制剂加工、员工卫生等各个方面要求非常严格,也比较全面,而我们当时只是对员工卫生要求比较高;再加上他们的药品进到我国来都已达到GMP要求,这就意味着我国出口的药品也必须符合GMP。但我国由于当时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医药工业底子较差,因此并没有马上在全行业推行药品GMP。”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医药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以国际通行的药品GMP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的必要性。1982年,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参照一些先进国家的药品GMP制定出《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试行稿),开始在一些药品生产企业中试行。1988年3月,我国正式推广《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先后于1992年和1998年进行了两次修订。1998年,我国药品GMP全面实施。根据要求,在2004年7月1日前未获认证资格的药厂一律停产。
不可否认的是,首轮药品GMP认证了部分企业的抵触。戴庆骏是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第三任会长。他坦言,无论是在药监局任职期间,还是在担任协会会长的时候,他都接待过对药品GMP认证抱有怨言的企业。“这些企业认为药品GMP认证极大地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回首这段往事,戴庆骏很有感触地表示:“对于药品GMP认证,企业还是有一个逐步认知,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国家的出发点就是要促进生产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尤其是在技术工艺和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就对企业生产的软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企业要想提高药品质量,通过药品GMP认证就是一条不得不走的。”
尽管在首轮药品GMP认证中有这样或那样的争议,但不争的事实是,通过实施药品GMP,我国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进步意义。”有业内人士评价道。
质的提升
2005年,药品GMP修订工作开始启动。
据悉,为了全面提升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使药品生产更加规范、质量更加可控,此次着公开透明、从国情出发、优先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原则,在参考世界卫生组织药品GMP标准基础上,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实际,并针对我国药品质量现状和以往药品质量事件的问题进行。除了较大提升了无菌药品生产要求以外,更重要的是强调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强调药品生产全过程的风险控制。
2011年,《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正式实施。根据实施规划,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修订药品GMP要求,2015年底前全部药品生产企业应达到新修订药品GMP要求。有权威人士指出,要想符合新,全行业仅硬件投入一项估计需要2000亿~3000亿元人民币。
如此之高的标准,如此之大的投入!面对新修订药品GMP,尽管业界有观望,但质疑之声明显减少。来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共计1319家,截至2013年12月31日,已有870家提出新修订药品GMP认证申请,占全部企业总数的66%。其中,855家已完成现场检查;通过检查并公告的企业有796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60.3%。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药监部门的大力推动和引导,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直接相关。科伦药业副总经理葛均友认为,十多年来,行业对药品GMP的认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均得到较大提高。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我国许多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已不满足于在国内市场中竞争,而是主动争取通过美国FDA、欧盟及其他国家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参与空间更为广阔的国际竞争。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有160家企业的450个原料药、103家企业的143个制剂品种通过国外药品GMP等相关认证检查。2013年10月9日,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疫苗预认证,首次进入国际采购目录。
而对于更多的国内企业来说,新修订药品GMP的影响则更为直接。为了加快推动新修订药品GMP的实施,2014年几乎所有出台药品集中采购方案的省份,都对参与投标的无菌制剂均要求通过新修订药品GMP。作为药品集采的标杆省份,安徽省医药采购中心甚至于2014年6月起直接屏蔽无新修订药品GMP认证证书的血液制品、注射剂等无菌药品产品信息。新修订药品GMP正逐步成为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入场券。
当然,企业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并不意味着就此进入“保险箱”了。今年2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化监管司司长李国庆在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检查要确保尺度不放松,标准不降低,时间不延长,同时加大检查。他坦言,很多企业通过认证是靠应急准备出来的,并不是它的常态。因此,“检查就更加重要”。
我国药品GMP正以昂扬之势并入世界药品GMP轨道,我国制药产业也正大踏步地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